第一图书网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

聂振斌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聂振斌  

页数:

269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六卷遴选六位中国现代美学家——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宗白华、丰子恺、朱光潜的相关论著组成。将中国现代美学卓具代表性和成就的名家作集中的文献整理,迄今可能还是第一次。  《文丛》所说的“现代”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并以此区别于通常的“近代”、“当代”两个概念。这50余年间,正是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年代,也是中西古今思想文化大撞击大交汇的时代。异族入侵与古老帝国的衰亡,洋务派师夷长技、戊戌变法制度改良的失败,使得国人应对西方文化的态度逐渐由被动转向自觉。20世纪初年,梁启超明确提出了“新民”的主张和“学做现代人”的问题,倡导人的革新和“精神之文明”的建设。由此,国民性改造成为进步的文化人士、学者、思想家、政治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人、精神、心理、文化等的变革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课题。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西方美学开始进入中国文化视阈,“美学”、“美育”等专门学科术语引入,中西美学思想、观念、方法等撞击融会,走在时代前列的一部分思想家、学者开始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进行改造更新,并积极试图以美与艺术来启蒙民众、培育民族新人格。这个阶段的中国美学,既有学科建构与理论建设的探索,也有直面人生与关注时代的激情,并由此构筑凸显了自己的某些特点特征,既不同于西方美学,也不同于晚清以前的中国古代美学和建国以后的中国当代美学。

内容概要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所遴选的是六位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现代美学家,其中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者和中国现代美学、文艺学的拓荒者,他们引进西方学术思想资源,努力与中国国情结合,筚路蓝缕,拉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帷幕;而宗白华、朱光潜、丰子恺则是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艺学的推进者、建设者和实践者,他们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播撒和培育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种子,立下汗马功劳。“文丛”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合流时这几位美学大家所做出的探索与努力,对此次基础文献的整理,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找到了根与源,展现了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初创与发轫期的面貌,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产生的中国现代文化向深度与广度的拓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梁启超卷、王国维卷、蔡元培卷、朱光潜卷、宗白华卷、蔡元培卷),第一次将中国现代美学成就卓著的名家进行集中的文献整理,视野定位于中国现当代美学史,进行了宏观考量。

作者简介

聂振斌,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著有《王国维美学思想述评》(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蔡元培及其美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等。

书籍目录

序论 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导读 蔡元培及其美学上编 世界观与人生观 价值论 中华民族与中庸之道——在亚洲学会演说词 真善美(附:同题异文)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 养成优美高尚思想——在上海城东女学演说词 华工学校讲义 华法教育会之意趣 在北京通俗教育研究会演说词 游保定日记 何谓文化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演说词 美术与科学的关系 在爱丁堡中国学生会及学术研究会欢迎会演说词 在春晖中学演说词 中国新教育之趋势——在暨南大学演说词 学校是为研究学术而设——在西湖国立艺术院开学式演说词 民族学上之进化观 以美育代宗教说——在北京神州学会演说词 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 美育实施的方法 美育 以美育代宗教 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 美育代宗教 美育与人生 孔子之精神生活 在香港圣约翰大礼堂美术展览会演词下编 美学讲稿 美学的趋向 美学的对象 美学的研究法 美学的进化  康德美学述 《自然美讴歌集》序 《美学原理》序 美术的起原 美术的进化 美术批评的相对性 赖斐尔 北大画法研究会旨趣书 国立美术学校成立及开学式演说词 北大画法研究会休业式演说词 在北大画法研究会演说词 在北大音乐研究会演说词 《音乐杂志》发刊词 介绍画家刘海粟 旅法中国美术展览会目录序 旅法中国美术展览会招待会演说词 巴黎万国美术工艺博览会中国会场陈列品目录序 创办国立艺术大学之提案 与《时代画报》记者谈话 《陈树人画集》序 中国之书画 就任国立音乐院音乐艺文社社长演说词 大同乐会《乐器图说》序 王光祈追悼会致词 《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 《鲁迅全集》序附录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我在教育界的经验总跋

章节摘录

  世界观与人生观  世界无涯涘也,而吾人乃于其中占有数尺之地位;世界无终始也,而吾人乃于其中占有数十年之寿命;世界之迁流,如是其繁变也,而吾人乃于其中占有少许之历史。以吾人之一生较之世界,其大小久暂之相去,既不可以数量计;而吾人一生,又决不能有几微遁出于世界以外。则吾人非先有一世界观,决无所容喙于人生观。  虽然,吾人既为世界之一分子,决不能超出世界以外,而考察一客观之世界,则所谓完全之世界观,何自而得之乎?曰:凡分子必具有全体之本性;而既为分子,则因其所值之时地而发生种种特性;排去各分子之特性,而得一通性,则即全体之本性矣。吾人为世界一分子,凡吾人意识所能接触者,无一非世界之分子。研究吾人之意识,而求其最后之原素,为物质及形式。物质及形式,犹相对待也。超物质形式之畛域而自在者,惟有意志。于是吾人得以意志为世界各分子之通性,而即以是为世界之本性。  本体世界之意志,无所谓鹄的也。何则?一有鹄的,则悬之有其所,达之有其时,而不得不循因果律以为达之之方法,是仍落于形式之中,含有各分子之特性,而不足以为本体。故说者以本体世界为黑暗之意志,或谓之盲瞽之意志,皆所以形容其异于现象世界各各之意志也。现象世界各各之意志,则以回向本体为最后之大鹄的。其间接以达于此大鹄的者,又有无量数之小鹄的。各以其间接于最后大鹄的之远近,为其大小之差。  最后之大鹄的何在?曰:合世界之各分子,息息相关,无复有彼此之差别,达于现象世界与本体世界相交之一点是也。自宗教家言之,吾人固未尝不可于一瞬间,超轶现象世界种种差别之关系,而完全成立为本体世界之大我。然吾人于此时期,既尚有语言文字之交通,则已受范于渐法之中,而不以顿法,于是不得不有所谓种种间接之作用,缀辑此等间接作用,使厘然有系统可寻者,进化史也。  统大地之进化史而观之,无机物之各质点,自自然引力外,殆无特别相互之关系。进而为有机之植物,则能以质点集合之机关,共同操作,以行其延年传种之作用。进而为动物,则又于同种类间为亲子朋友之关系,而其分职通功之例,视植物为繁。及进而为人类,则由家庭而宗族、而社会、而国家、而国际。其互相关系之形式,既日趋于博大,而成绩所留,随举一端,皆有自阂而通、自别而同之趋势。例如昔之工艺,自造之而自用之耳。今则一人之所享受,不知经若干人之手而后成。一人之所操作,不知供若干人之利用。昔之知识,取材于乡土志耳。今则自然界之记录,无远弗届。远之星体之运行,小之原子之变化,皆为科学所管领。由考古学、人类学之互证,而知开明人之祖先,与未开化人无异。由进化学之研究,而知人类之祖先与动物无异。是以语言、风俗、宗教、美术之属,无不合大地之人类以相比较。而动物心理、动物言语之属,亦渐为学者所注意。昔之同情,及最近者而止耳。是以同一人类,或状貌稍异,即痛痒不复相关,而甚至于相食。其次则死之,奴之。今则四海兄弟之观念,为人类所公认。而肉食之戒,虐待动物之禁,以渐流布。所谓仁民而爱物者,已成为常识焉。夫已往之世界,经其各分子之经营而进步者,其成绩固已如此。过此以往,不亦可比例而知之欤。  道家之言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又曰:“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此皆以目前之幸福言之也。自进化史考之,则人类精神之趋势,乃适与相反。人满之患,虽自昔借为口实,而自昔探险新地者,率生于好奇心,而非为饥寒所迫。南北极苦寒之所,未必于吾侪生活有直接利用之资料,而冒险探极者踵相接。由椎轮而大辂,由桴槎而方舟,足以济不通矣;乃必进而为汽车、汽船及自动车之属。近则飞艇、飞机,更为竞争之的。其构造之初,必有若干之试验者供其牺牲,而初不以及身之不及利用而生悔。文学家、美术家最高尚之著作,被崇拜者或在死后,而初不以及身之不得信用而辍业。用以知:为将来牺牲现在者,又人类之通性也。  人生之初,耕田而食,凿井而饮,谋生之事,至为繁重,无暇为高尚之思想。自机械发明,交通迅速,资生之具,日趋于便利。循是以往,必有菽粟如水火之一日,使人类不复为口腹所累,而得专致力于精神之修养。今虽尚非其时,而纯理之科学,高尚之美术,笃嗜者固已有甚于饥渴,是即他日普及之朕兆也。科学者,所以祛现象世界之障碍,而引致于光明。美术者,所以写本体世界之现象,而提醒其觉性。人类精神之趋向,既毗于是,则其所到达之点,盖可知矣。  然则进化史所以诏吾人者:人类之义务,为群伦不为小己,为将来不为现在,为精神之愉快而非为体魄之享受,固已彰明而较著矣。而世之误读进化史者,乃以人类之大鹄的,为不外乎其一身与种姓之生存,而遂以强者权利为无上之道德。夫使人类果以一身之生存为最大之鹄的,则将如神仙家所主张,而又何有于种姓?如日人类固以绵延其种姓为最后之鹄的,则必以保持其单纯之种姓为第一义,而同姓相婚,其生不蕃。古今开明民族,往往有几许之混合者。是两者何足以为究竟之鹄的乎?孔子曰:“生无所息。”庄子曰:“造物劳我以生。”诸葛孔明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吾身之所以欲生存也。北山愚公之言曰:“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若而不平。”是种姓之所以欲生存也。人类以在此世界有当尽之义务,不得不生存其身体;又以此义务者非数十年之寿命所能竣,而不得不谋其种姓之生存;以图其身体若种姓之生存,而不能不有所资以营养,于是有吸收之权利。又或吾人所以尽义务之身体若种姓,及夫所资以生存之具,无端受外界之侵害,将坐是而失其所以尽义务之自由,于是有抵抗之权利。此正负两式之权利,皆由义务而演出者也。今曰:吾人无所谓义务,而权利则可以无限。是犹同舟共济,非合力不足以达彼岸,乃强有力者以进行为多事,而劫他人所持之棹楫以为己有,岂非颠倒之尤者乎。  昔之哲人,有见于大鹄的之所在,而于其他无量数之小鹄的,又准其距离于大鹄的之远近,以为大小之差。于其常也,大小鹄的并行而不悖。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曰:“好乐,好色,好货,与人同之。”是其义也。于其变也,绌小以申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日,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禹治洪水,十年不窥其家。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曰:“生与义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范文正曰:“一家哭,何如一路哭。”是其义也。循是以往,则所谓人生者,始合于世界进化之公例,而有真正之价值。否则庄生所谓天地之委形委蜕已耳,何足选也。  (刊1912年巴黎《民德》创刊号。)  价值论  哲学者,知识之学也。其接近于实行者,为价值论。价值论者,举世间一切价值而评其最后之总关系者也,其归宿之点在道德,而宗教思想与美学观念亦隶之。  价值通论  何谓价值?不外乎于意识中悬一种之鹄的,而欲有以达之。事物之与意志及情感无关者,即无所谓价值。例如千金之券,谓之有价值者,以其可以购种种可爱之物也。苟其人既不爱钱,亦不购物,则虽有千金之券,与废纸无异。何则?其所有者,形耳,色耳,重量耳,玄学中所谓物质原素或所谓心灵原素之集合体耳,而其所以构成价值之原素则已失之。又如谓某甲有价值者,亦谓其人有利物之道德心,而为他人所利用耳。苟举其利物之道德心而去之,则虽形体犹是,能力犹是,而其对于他人之价值已不复存。然则事物之价值,无不由主观之意志而发生,明也。  价值之互相关系亦然,例如吾人求一身之康强,则不可不宜其饮食,时其起居。身之康强,果也;饮食起居之宜与时,因也。求其果不可不先求其因,是果为鹄的而因为作用,果为最高之价值而因为较卑之价值也。又如吾人或同时有两种鹄的,而二者不可得兼,不能不舍一而取一,于是意识中有竞争。两者之间,有久暂或强弱之殊,而胜负由是决焉。孟子曰“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生我所欲,义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是即同有价值之事物。而因其高卑之比较以定取舍者也。  ……


编辑推荐

  《蔡元培卷-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出版特色:  1、出版的都是大家文丛,高屋建瓴,意义深远。  2、定位于中国现代美学精神的新的理解与思考,突出了民族美学自身的特色及其在现代启示。  3、定位为“人生艺术化”,把美学与人生结合。  4、专家选“大家”,选编者都有自己关于该“大家”的专著出版,与自己的研究结合在一起,权威。导读文章就是一篇分量极重的学术论文。  各卷的体例为:序论——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导读——选编者写一篇研究文章讨论名家的美学观点与学术成就;上编——有关美学与人生美学专集;下编——体现美学思想的相关的学术、文学、艺术专集;附录——为名家生活经历与美学思想专集。  美者,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无鹄的而有则,无概念而必然者也。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当梁。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以美育代宗教。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 PDF格式下载



美学的书籍,我之前读得不多,但一直有些这方面的兴趣,读过宗白华和朱光潜老先生的几本书,获益匪浅。朱光潜老先生的书非常见功底,论有出处,引经据典,非绝大多数现在的学者所及(甚至,很难有相媲美者),尤其是读下来,字里行间洋溢出作者的博学与踏实,佩服得五体投地!宗老先生的书是另一种风格,深入浅出,轻巧俊逸,读起来很是享受,合上书又觉回味无穷,真正是大家的功力。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这套书,我在书店简单翻过,书很不错,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朱光潜,丰子恺,宗白华,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冠绝一时的大家?绝对值得一藏,慢慢研读!
难得浙江大学出版社这么有心,感谢。


蔡元培先生美学思想的集锦,挺全的。老师编写的书,用作我们研究生上课的教材。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