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经济学

孙家良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孙家良  

页数:

262  

前言

  笔者从20世纪80年代接触经济学至今二十多年的时间内一直没有中断过经济学的教学工作在这一时期内,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伟大的变革时期’经济学理论的推广和普及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价格体制的改革过程、国有企业改革过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过程甚至社会变革等等的许多事情;还有诸如关于春运火车票价格是否涨价的争论、房地产市场在这样高价的情况下是否还存在刚性需求的争论等等,无一例外地证明了经济学理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因为经济学理论的魅力,笔者一直致力于经济学原理的传播和推广,并把自己称为“传教士”:传经济学的道,授经济学的业,解经济学的惑。  经济学产生的前提之一是理性人的假定,理性的人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人人知道自己的利益,并总是以实现自己的利益为行为准则;人们掌握的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产生的另一前提,两者的结合使经济学的理论成为科学。虽说经济学思想古已有之,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现代经济学基本体系和框架才得以最终建立、完善和发展。  经济学理论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而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公众则是经济体制顺利转轨的群众基础,所以经济学理论必须为公众所接受。  由于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数学和心理学成为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两大支柱,在经济学理论中,数学工具非常重要。但是数学工具的广泛应用,使经济学逐渐成为远离一般公众的社会科学的“皇冠”。经济分析越来越多地应用复杂的数学模型,经济学也就与一般公众越来越远。我们认为,对基础经济学的教学来说,数学分析虽然必不可少,但如果让刚接触经济学的学生用数学的工具去解释经济现象,不仅会影响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还会让学生忽略经济学本身的含义,经济学离不开数学分析,但经济学毕竟不是数学。先让学生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后再用数学工具进行深入分析就容易多了。而这就是人“经济学”之门后的事情了。从80年代中期开始,笔者一直从事经济学的教学和相关的研究工作。作为经济学思想的传播者,笔者深切感受到:只有让公众广泛接受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才能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们希望本书成为既能反映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能反映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既能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又能体现一定的深度;既便于教学,又可以用于自学,概念明确,层次分明,可读性强的经济学教材。

内容概要

  《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由三部分组成.即导言(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和基本方法)、微观经济学(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要素市场,公共产品和外部性、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和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以介绍经济学的思想方法为主,希望用经济学的观念和思维方法影响读者并成为读者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帮手;《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通俗易懂、可读性强,适合各专业的本专科、自学者、不同岗位的经济工作者阅读学习.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第一节 什么叫经济学第二节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三节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问题案例复习与思考第二章 价格理论第一节 需求第二节 供给第三节 供求分析:产品市场的均衡第四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案例复习与思考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第一节 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消费者均衡第三节 消费者剩余案例复习与思考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第一节 生产函数第二节 生产者决策第三节 生产者剩余第四节 市场总福利案例复习与思考第五章 完全竞争和垄断市场第一节 完全竞争第二节 完全垄断第三节 寡头垄断第四节 垄断竞争案例复习与思考第六章 要素市场第一节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和边际生产力第二节 要素市场的均衡案例复习与思考第七章 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第一节 公共产品第二节 外部性案例复习与思考第八章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第一节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博弈论的艺术方法复习与思考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案例复习与思考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第一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第二节 投资函数第三节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第四节 乘数理论案例复习与思考第十一章 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第一节 劳动就业理论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第三节 通货膨胀与失业案例复习与思考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第一节 经济增长第二节 经济发展案例复习与思考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第二节 财政政策第三节 货币政策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第五节 开放经济和宏观政策案例复习与思考第十四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第一节 开放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汇率与国际收支第三节 开放经济的平衡分析案例复习与思考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2.机会成本  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要求经济主体作出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产品的数量。它也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是以同样资源从事相对于前者来说为次优事情所能获得的利益,也可以说是为了从事某件事情所必须放弃的另一件事情的利益。买船的机会成本是自己造船,而自己造船的机会成本是买船。运用机会成本的概念,可以对一定资源的不同选择所能达到的经济收益进行比较,以便在使用这一资源时达到最大可能收益。如那些已到了上大学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而从事职业运动所获得的收入是上百万元,他们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所以他们往往作出如下决定:不值得花费这么高的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收益,这一点儿也不奇怪。  理解机会成本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不是在作出某项选择时所支付的实际费用,而是一种观念上的费用或损失,如投资的机会成本是把资本金存人银行所取得的利息。有选择就必须有放弃,因为资源是有限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选择了一个就必须放弃另一个,因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  第二,机会成本并不完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其他人的选择也会给你带来机会成本,同样你的选择也会给其他人带来机会成本。如你在寝室里欣赏音乐的机会成本是放弃了安静,但同时,其他人也因此不能享受安静,这就是你给其他人所带来的机会成本。外部性其实就是一个经济主体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的机会成本。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