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育创新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钱国英 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钱国英 编  

页数:

195  

字数:

300000  

前言

  创新是21世纪的时代主题。“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  高校由于办学目标的差异,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同的定位。研究型大学以学术研究为标志的原始创新人才培养为己任,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于集成创新型人才,其创新性主要表现为创造性地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则主要应由定位于本科应用型人才规格的普通本科院校所培养。这类集成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课题,亟待研究与探索。  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应用型创新人才需求的趋势,在充分借鉴学术创新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浙江万里学院围绕以能力成长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探索以学生创新意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成长为核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教学内容,以知识传授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施以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成长为目标的研究式教学与自主式、项目化训练方式,历经十年教学探索与改革,形成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现了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关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成长转变,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态势。  本书基于浙江万里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从致力于教育创新到培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分为“教育创新篇”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篇”。“教育创新篇”,集成了浙江万里学院十年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之精华,是本书的核心和主体,以培养模式研究为统领,以内容方法研究为深化,以学科专业为阐释,不同层面的研究和成果共同构筑了完整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大厦。

内容概要

本书基于浙江万里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从致力于教育创新到培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分为“教育创新篇”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篇”。“教育创新篇”,集成了浙江万里学院十年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之精华,是本书的核心和主体,以培养模式研究为统领,以内容方法研究为深化,以学科专业为阐释,不同层面的研究和成果共同构筑了完整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大厦。“以能力为核心,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所提出的“面向社会,一核心、双符合、三体系、四途径”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树立了范本;“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合作性学习’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构建学科竞赛‘四化’机制,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研究式本科教学方式,成为一种值得推广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形式;“‘零距离’理念下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实战驱动、专业协同、合作开放’经管类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法学专业‘数字化’模拟训练的研究与实践”、“面向行业需求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基于IPR—CDIO理念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是文、经、法、管、理、工等不同学科专业层面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个案,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篇”,展示了不同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职业发展状况,不仅为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前瞻性提供了切实依据,同时又是十年“教育创新”的印证,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互为表里,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育呈现出了美好图景。 本书虽基于浙江万里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其许多原则、经验与做法,对于我国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书籍目录

教育创新篇 以能力为核心,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合作性学习”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构建学科竞赛“四化”机制,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基于行业需求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建设 “零距离”理念下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法学数字化模拟训练系统设计的探讨 经管类专业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教学资源配置 基于IPR—CDIO理念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篇 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农业大学宁波分校、浙江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毕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2006届国际企业管理特色班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国际经济与贸易(会展方向)毕业生回访调研报告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调研报告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应性的调查分析研究 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应性调研报告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的调研与分析 新闻学专业就业跟踪调研与人才培养定位分析调查报告 从广告系本科毕业生回访结果看广告人才的培养及需求 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调研报告一 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后续发展能力报告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英语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调研报告 日语专业首届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调研报告 生物科学系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及社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岗位适应性调研报告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调研报告

章节摘录

  进入21世纪,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从知识型向知识与能力并重型转变,重构大学教育,变革教学内容与模式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选择。对于承担90%以上的本科生培养任务的新建本科院校,如何面对社会新需求,改革精英型本科教育模式,是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诉求,是应对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和就业挑战的迫切需要。  作为一所新机制办学的地方本科院校,浙江万里学院敏锐地感觉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社会人才能力需求的新变化,早在2000年就启动了以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2001年明确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2003年确立了“基础实、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定位,2004年建立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等三大培养体系;2005年初步形成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指出“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具有示范作用”;2006年,《经济发达地区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的探索》获得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2007年,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举办的浙江省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浙江省教育厅领导总结指出“本次会议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相信必将在我省高教改革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2008年10-12月,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4次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作介绍;2009年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获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  经过近10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形成了“面向社会”、“一核心、双符合、三体系、四途径”的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社会”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观和以社会适应性为宗旨的教育质量观;“一核心”指一切教育活动以学生能力成长为核心;“双符合”指培养方案的设计遵循“符合社会对人才知识的复合性需求”、“符合社会对人才能力发展的综合化需求”原则;“三体系”指采用人才培养的终端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递推法”设计方法,构架理论、实践和素质拓展的人才培养主体框架;“四途径”指以实现教学目标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项目化训练和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法。  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社会适应性的教育质量观和以学生能力成长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将教学目标从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转变;教学内容以知识的先进性为前提,以核心理论与研究进展为主作重新整合,有效地向知识的行业应用性延伸;通过实施自主学习与合作研讨相结合的研究式本科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过程从以讲授为主向以导学为主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知识向关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成长的转变,使学习评价实现了从重知识向重能力的转变。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教育创新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PDF格式下载



书的内容很实用,赞!


替公司买的书,这类书基本没人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