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影视文学脚本创作

王国臣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国臣  

页数:

343  

Tag标签:

无  

前言

浙大出版社的编辑老师找到我,说是我的《广播影视文学脚本创作》行市不错,加印之后仍不能满足需求,建议我调整、加工、润色一下,再次出版。如若再版,必须调整。因为影视艺术是发展变化最快的艺术形态,千真万确的“日新月异”。原书2004年出版,已经历时五年了。这五年里,中国的电影、电视剧所呈现的是怎样一种状态?不用太专业的人都能脱口说出一些印象深刻的作品:《无极》、《七剑》、《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求求你,表扬我》、《集结号》、《超强台风》、《疯狂的石头》、《梅兰芳》、《赤壁》、《非诚勿扰》、《南京!南京!》、《亮剑》、《狼毒花》、《走西口》、《大宅门》、《乔家大院》、《奋斗》、《闯关东》、《中国兄弟连》、《我的团长我的团》、《潜伏》、《北风那个吹》、《我的青春谁做主》、《人间正道是沧桑》……如此种种,是每个拥有文化娱乐欣赏条件的中国人都能数得出来的“家珍”。这些作品,可以从一个特定角度证明中国影视剧的发展、成熟、势头正旺。当然,稍微具备一点专业眼光,你就会发现——这些能创造票房、收视率高、能给人打下烙印的作品,在一个年产电影近干部、电视剧过万集的国度中,能占多大的比例?此其一。在开放程度、经济实力和市场机制发展变化的前提下,我们的影视剧生产水平跟国际先进水平日趋接近,但“技术”与“艺术”比较,技术超前,而在“综合艺术”的诸多元素之间,文本滞后。此其二。试想《无极》、《七剑》、《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国产大片”,观众不满意、不满足的是什么?——故事;剧本。如此看来,用一句“套话”来总结,就是“形势大好,精品太少”,发展的“瓶颈”首推文本,中国影视剧需要大批的新人、新作。(好莱坞每年至少用五亿美元买本子,尽管其中的4/5没有拍摄的可能,却一直坚持。他们图什么?——质量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数量之上,扩大“分母”是必须的!)话说到这儿,压力来了 一作为一个从事影视艺术教育特别是以研究文本创作为主的教师,发完感慨之后总得做点什么吧?争取用这本书来为中国影视剧的脚本创作,略尽“绵薄之力”。

内容概要

根据影视艺术创作的不同阶段,存在三神剧本形态: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和记录镜头的工作台本属于“影视文学”的,当然是电影、电视剧的文学剧本。这本研究影视文学脚拳创作的书大体分为七个部分:绪论概说篇;题材主题篇;帮事情节篇;人物形象篇;冲突悬念篇;结构呈理篇;文学节目篇。

书籍目录

绪论 概说篇 第一章 影视文学的形成与界定  第一节 电影与电影文学  第二节 电视与电视剧作   一、美国电视剧对世界电视剧形态的影响   二、日韩电视剧的题材与类型趋向   三、中国电视与电视剧发展   四、中国电视剧类型现状  第三节 影视文学创作必须借助“影视思维”   一、影视文学的跳跃性特征   二、影视文学的动作性特征   三、影视文学的可视性特征   四、影视文学必须运用画面讲故事   五、影视文学脚本体裁的广泛性 第二章 影视剧本的特征与写作过程  第一节 影视剧本的文体类型   一、电视小品与短剧   二、电视单本剧   三、电视连续剧   四、电视系列剧   五、电影(故事片)与电视电影  第二节 影视剧本的文体特征   一、视觉的形象性   二、影像的运动性   三、造型的综合性   四、展现的艺术性  第三节 影视剧本的创作步骤   一、厚积薄发,捕捉创作灵感   二、植根生活,细心“沙里淘金”   三、量体裁衣,寻找“故事内核”   四、运筹帷幄,选择最佳平台   五、袖手于前,编织故事梗概   六、理顺格式,创作文学剧本  第四节 影视文学脚本的改编   一、影视改编的可行性   二、改编中的影视差异   三、改编的一般原则   四、影视改编的常见样式   五、影视改编的主要方法题材主题篇 第三章 影视剧作的题材与类型  第一节 影视剧作品的题材   一、题材是影视剧直接讲述的对象   二、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有意义的故事素材   三、影视剧作品题材的构成   四、影视剧作品题材的分类  第二节 影视剧作品的类型   一、电影的类型划分   二、电视剧的类型划分  第三节 影视剧题材与类型选择的标准   一、总体价值判断模式   二、具体价值判断模式 第四章 影视剧作的主题故事情节篇 第五章 影视剧故事情节的属性与特征 第六章 影视剧故事情节的设计与运用 第七章 影视剧故事情节的展现人物形象篇 第八章 影视剧人物的属性与特征 第九章 影视剧人物的构成与塑造冲突悬念篇 第十章 影视剧作的戏剧冲突 第十一章 影视剧作的悬念结构呈现篇 第十二章 影视剧叙事策略与时空线索 第十三章 影视剧结构设计与呈现 第十四章 影视剧本的语言文学节目篇 第十五章 电视文学节目脚本创作主要参考节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影视文学的形成与界定美国人威尔伯·施拉姆·波特,在他的《传播学概论》中指出:“从语言到文字,几万年;从文字到印刷,几千年;从印刷到电影和广播,400年;从第一次试验电视到从月球播回实况电视,50年。”从他的这番回顾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各种传播形式的承递关系、形成过程、先后顺序和交融沿革。语言文字是传播的基础,印刷是媒体的发端,声光技术提供了现代传媒的手段,于是世界上才相继出现了电影和电视。电影、电视在各自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争先恐后地与文学联姻,分别产出了“电影文学”和“电视文学”,当这些新生儿在文学艺术领域比肩站立、携手前行,成为一支生力军的时候,人们统称其为“影视文学”。作为一名影视创作者,尤其是编剧与导演,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论科学技术对影视制作与传播的影响多么巨大而深刻,影视都不可能完全脱离文学的怀抱而独立存在。树有根须,水有源头,在分别研究其特征、规律之前,我们不妨简要回顾一下影视文学形成的历史——第一节电影与电影文学。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和他的哥哥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地下室的“印度沙龙”里,第一次公开售票,放映了他们用纪实手法拍摄的12部长度同为一分钟的短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拆墙》、《火车到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1895年12月28日这一天,被确定为世界电影的诞生日。

后记

迄今为止,我不能算是一个“做学问”的人。“老三届”、“老知青”,十八岁下乡到北大荒,“顺着垄沟找豆包儿”。一是因为爱好,二是试图“用笔杆换掉锄杆”改变命运,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写作,终于从一个“文学青年”写成了“专业编剧”,写成了地区级文学杂志《黑水》的主编,写成了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主管艺术生产的文艺部副主任,写成了黑龙江电视台的大型节庆晚会的导演……1994年官方统计,通过各种渠道发表的作品总共800多万字。写过这么多作品,要是不算“做学问的”该算干嘛吃的?美国佬罗博特·麦基想出了一个特别贴切的称谓:“手艺人”。就这样一个“手艺人”怎么混到高校来了,还要写什么“专著”?我有一个“亲学生”叫蒋瞰,现在《浙江日报》供职,离校之前曾写过一篇吹捧我的通讯《校园老爹》,文中用了一些“关于老师”、“关于老爹”、“关于老爷子”之类的小标题。这里摘录一小段——关于“老师”学校要升本,师资力量不充分,于是乎面向全国广纳贤才。王国臣老师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被学校从黑龙江电视台挖过来的。资深电视导演,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2年年底,王老师带着许多“光环”只身飞赴杭州,到学校来报到。常言道:术业有专攻。在同一领域,自己做得好的人,不一定都能把别人教明白。“刚来的时候,我很忐忑,心里没底。”王老师坦诚地跟同事这样说,也跟学生这样说。


编辑推荐

《影视文学脚本创作》:现代传播·广播电视传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影视文学脚本创作 PDF格式下载



对想要进行剧本创作的人来说是很实用的一本书,不过专业性也比较强,建议初学者多买几本关于影视文学创作方面的书学习一下,增加更多的专业知识


愿意学习的可以看看!


还行,凑合看吧


满意,非常喜欢。


读了电子板的,所以才买的。


这本书对于学习影视方面专业的人来说挺不错的。


书的内容很好。收到时封面有点脏~~速度倒是很快的!!


帮带的,据说还行


对了解影视剧本的创作有一定帮助。


  对技能的培养作用不大,是国内教材的最大缺点。
  书中有很多影视的基本知识,但至少有一点是明显错误的,作者提到“电影有两大分类:故事片和纪录片”,在学术上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中国影视学界是将电影分为四大类。
  综上所述,我对这本书的看法就是:作为教材,知识不严谨;作为技能培训用书,内容不深刻。
  不过也不能完全否定此书的作用:因为此书是作者作为文艺界前辈,书中浓缩了作者从事文艺工作的心得和观念,影视工作者可以通过此书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在批判的原则下继承和借鉴前人的精华。


还没看翻了一下感觉内容都很详实 是一本值得去看 去钻研的书籍


还行吧,还没看完呢,能让你看下去,增长了一些“课余”知识。


作者很啰嗦。。。。前面讲电视剧电影的历史,后面讲的内容百度上面都有。。。总之觉得很坑爹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