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创新与协调机理

任建雄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任建雄  

页数:

208  

前言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由于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有限性和稀缺性的特点,从长远来看难以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发展时期,对矿产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经济增长依赖于矿产资源消费同步增长,随着今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消耗矿产资源是必然趋势,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矿产资源能否可持续供应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据国家发改委对我国21世纪初期45种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可供储量的保障程度测算,在现有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到2020年后,除稀土等有限资源保障程度为100%外,其余矿产资源均大幅度下降,有19种矿产资源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铁、铝、硫、磷等重要矿产资源缺口将持续扩大。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将对我国的工业化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国的基本矿情是,矿产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少、禀赋差,大宗支柱性矿产资源不足,尤其是在许多资源型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许多深层次问题,长期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因资源粗放开发,低效利用,导致矿产资源供应的瓶颈约束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理论和文献研究、资料收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复杂系统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创新理论等多学科知识为基本指导思想,在分析我国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创新的本质及其协调的内在机理,并选取青海作为具有西部经济地带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型地区,进行案例实证。

书籍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对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探索    1.2.2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路径的相关研究    1.2.3 资源产权市场的相关研究    1.2.4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学研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对象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主要创新点   2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进展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协调机理    2.2 系统学理论    2.2.1 系统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2.2.2 系统理论的研究工具    2.2.3 复杂系统的协调机理    2.2.4 复杂系统协调评价    2.3 产业组织理论    2.3.1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2.3.2 国内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3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其路径创新的必要性 3.1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律性    3.1.1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命周期规律    3.1.2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演化规律    3.1.3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演化方向    3.2 我国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2.1 我国区域矿业资源的基本特点    3.2.2 我国区域矿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2.3 我国区域矿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比较    3.3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路径创新的必要性    3.3.1 传统开发利用路径存在的陷阱    3.3.2 粗放式开发利用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3.3.3 我国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路径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创新 4.1 路径创新的指导思想和方向    4.1.1 路径创新的指导思想    4.1.2 路径创新的方向    4.2 路径创新的内涵    4.2.1 传统开发利用路径的困境    4.2.2 创新在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作用    4.2.3 路径创新的内涵    4.3 路径创新的内容    4.3.1 生态创新    4.3.2 模式创新    4.3.3 产业创新    4.3.4 制度创新   5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机理 5.1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内涵    5.1.1 协调、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1.2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内涵    5.2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原则    5.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5.2.2 系统性与协调性原则    5.2.3 资源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统一原则 5.2.4 市场导向和政府调控统一原则    5.2.5 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原则    5.2.6 大资源大环境原则    5.3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应处理的协调关系    5.3.1 生态协调    5.3.2 利益协调    5.3.3 产业协调    5.3.4 代际协调    5.4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路径    5.4.1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自组织条件 5.4.2 区域矿产资源系统的自组织升级路径    5.4.3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诱发机制    5.4.4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系统序参量    5.5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机制    5.5.1 基于时空维度的系统协调状态识别    5.5.2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变和临界突变    5.5.3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控思路    5.5.4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政策作用与调控    5.6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手段    5.6.1 法律手段    5.6.2 市场手段    5.6.3 行政手段    5.6.4 科技手段   6 青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证研究 6.1 青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    6.1.1 青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回顾    6.1.2 青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特征    6.2 青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6.2.1 矿产资源储量 6.2.2 矿产资源地区分布    6.2.3 矿产资源勘探与地质调查    6.2.4 矿产资源开发布局    6.2.5 矿业开发规模    6.2.6 矿产资源保障制度    6.3 青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问题    6.3.1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调问题分析    6.3.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沿用传统粗放路径    6.3.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区位劣势    6.3.4 资源优势和矿业结构有待提升    6.3.5 矿业管理水平有待完善    6.3.6 矿产资源开发造成地区生态环境失衡    6.4 青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选择    6.4.1 路径创新的选择方向    6.4.2 生态创新,促使系统耗散结构演化    6.4.3 产业创新,增添系统“涨落”扰动因素    6.4.4 技术创新,形成系统高效机制    6.4.5 政策创新,促使系统远离平衡态   7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区域划分  区域是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按照经济地理学定义,区域是地球表层被边界固定的二维或三维空间,区域面积可大可小,它们也可以构成等级系列,范围大至全球、一个洲、一个国家,小至一个省、一个市(县)。区域类型多样,但大致可归为自然区域和社会经济区域两大体系。在自然区域中,有综合自然地理区、地貌区、土壤区、气候区等;经济区域是按照某种生产要素的空间组合来划定的地域单元,在社会经济区域中,有行政区、综合经济区、部门经济区等。区域有层次之分,区域内部各要素是按照一定秩序、一定方式和一定比例组成的有机整体。  区域划分是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的重要手段。纵观国内外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区域的划分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行政区划,二是经济区划,三是依据具有自然特征基本相似的自然地理单元进行区分的自然区划。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采用过多种不同的区划来安排地区经济布局,一是按行政区划,如省(自治区)、直辖市(含重庆市)、和港澳台;二是按沿海和内地两大块;三是按六大经济协作区;四是按地区性国土规划试点的“经济区”,如京津唐经济区;五是以大城市为依托的中心地;六是以能源、矿产重点开发区为中心的经济区。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创新与协调机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