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机制与激励政策研究
2010-11
浙江大学出版社
叶伟巍
272
328000
这是一个公共政策多如牛毛的时代,也是一个公共政策严重匮乏的时代。美国公共管理政策体系可谓世界领先,但是本世纪初就是在美国华尔街爆发了次贷危机,并以海啸之势席卷全球。这次不仅重创全球虚拟经济而且对实体经济也造成巨大冲击的金融风暴,其背后的原因之一竟也是政府顺应金融创新的公共政策的严重缺失。在我国,为了深化、细化、制度化党和国家提出的“以产学研为突破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目前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已经出台的“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超过3000项(武夷山,2006),但是高校技术成果成功转移率依旧低下(赵沁平,2009),针对性、动态性水平高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激励政策依旧严重匮乏。中小企业和地方高校合作创新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地方高校科技管理问题,也不仅仅是企业微观技术创新管理问题,而是直接影响到我国自主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关键问题。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10HQGL03)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Y7100075)的主要研究成果。首先,本书在分析研究背景与确定研究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对创新理论系统、合作创新理论、创新政策系统理论的文献研究,确定了以“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基于创新目的联合构建的跨组织团队”为研究对象,并提出了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1)影响产学合作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研究;(2)产学合作促进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3)当前阶段促进产学合作创新的公共政策研究。 其次,本书针对上述问题,运用实地调研、深人访谈、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定性研究方法,按照实证分析的研究设计、变量设计、信度效度检验、研究方法设计等规范,在采集大样本问卷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和结构方程建模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方法,实施了研究,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10HQGL03)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Y7100075)的主要研究成果。首先,本书在分析研究背景与确定研究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对创新理论系统、合作创新理论、创新政策系统理论的文献研究,确定了以“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基于创新目的联合构建的跨组织团队”为研究对象,并提出了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1)影响产学合作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研究;(2)产学合作促进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3)当前阶段促进产学合作创新的公共政策研究。
叶伟巍,1969年3月出生,宁波市慈溪人,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电子与信息工程硕士。曾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等蓝筹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20多年。现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以及相关公共政策。
0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自主创新是大国复兴的基石 1.1.2 我国企业尚难成为创新主体 1.1.3 现代大学创新源的地位日益显现 1.1.4 产学合作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突破口的作用已经显现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内容与可能的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逻辑 1.3.3 研究路线 1.3.4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创新系统理论综述 2.1.1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综述 2.1.2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综述 2.1.3 产业创新系统理论综述 2.1.3.1 行为者和创新网络 2.1.3.2 知识基础和技术体系 2.1.3.3 制度 2.1.4 小结 2.2 产学合作创新理论综述 2.2.1 合作创新理论 2.2.1.1 概念界定 2.2.1.2 合作创新出现的原因 2.2.1.3 合作创新的形式 2.2.1.4 小结 2.2.2 产学合作创新理论综述 2.2.2.1 产学合作创新的界定 2.2.2.2 产学合作创新的主要特征 2.2.2.3 产学合作创新的形式 2.2.3 产学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2.2.3.1 一般性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综述 2.2.3.2 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 2.2.3.3 小结 2.2.4 合作项目创新绩效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2.2.5 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理论小结 2.3 创新制度文献综述 2.3.1 创新政策的界定 2.3.1.1 创新政策的定义 2.3.1.2 创新政策的内涵 2.3.2 创新政策工具 2.3.2.1 创新政策工具的分类 2.3.2.2 主要创新政策工具 2.3.4 小结 2.4 本章总结03 成功案例的研究与研究框架的提出 3.1 案例研究方法 3.1.1 案例研究的意义 3.1.2 案例研究的步骤 3.1.3 案例研究效度与信度实现 3.2 产学合作创新案例分析 ……04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05 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机理的实证研究06 促进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的公共政策研究07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量变和质变辩证统一的进程,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体。同样,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也是连续性、间断性、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体。首先,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作为一种具有约束力和规范性的行为规范,它既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长期的,但不管长短,它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来保证它的约束力。这种连续性一是表现在存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二是表现在内容上的连续性,各种制度规范互相支持、互相配合而不是相互矛盾、相互拆台;三是制度的量变发展过程是制度连续性的重要体现:制度量变的过程是在基本的制度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它保持基本制度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我国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框架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而引发的一系列制度的变迁就是很好的证明。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迁的,这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但另一方面,由于制度本身是一个主体制定和安排的过程,其归根结底所体现和满足的是安排主体的主观利益,因而就带上了安排主体的主观意志,因此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不管如何发展变迁,都要充分考虑各安排主体和受制或受约束对象的利益和承受能力。这就涉及一个政策或制度容量的问题。政策容量是人们对政策、制度所能承受的容量和范围,在这一承受容量范围内的制度和政策才是可行的或可持续的,否则它就失去存在的根基和发展的沃土。因此,坚持技术创新制度安排的发展观,就是坚持有条件的发展观,这种条件就是主体的承受能力或客观的政策容量(王大洲,关士续,1996)。 目前,由于产学合作创新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把产一学一研三方的合作作为研究的重点,而且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现象分析和宏观研究方面,所以激励产学合作创新的政策实际上并不多,所以本研究将通过产业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体系这两个中观视角对合作创新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产学合作创新政策的细化作出一点贡献。
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创新机制与激励政策研究 PDF格式下载
适合我的研究,挺实用的,还有演化博弈内容
适合我的课题,写的也比较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