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古代乐律学概论

陈其射 陈其射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05出版)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陈其射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05出版)  

作者:

陈其射  

页数:

64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乐律学概论》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乐律学基础理论、中国古代乐律学的造律听算期、中国古代乐律学的计算生律期、中国古代乐律学的变革发展期、中国古代乐律学的实践活跃期、中国古代乐律学的整理高峰期等。

作者简介

陈其射,安徽当涂县人。1947年生于南京。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音乐学院中音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律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史学会理事,中国音乐教育学会会员。长期致力于中国乐律学史、中国音乐史和中国音乐教育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乐律学基础理论第一节 概论一、什么是乐律学二、有关中国古代乐律学史三、律学计算的一般概念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乐律观念的产生一、律高(或音高)观念的产生二、律、声观念三、律义融通的观念四、律素观念五、度律观念六、十二律与十二律位体系观念第三节 律本与古代计量一、上古人群听觉的绝对音高感与计量概念二、“同律度量衡”学说三、律本概念四、古代计量研究第四节 生律与正律的发展一、生律法的思维前兆——上古“造律”二、生律法产生前的钟上实践——商周钟律三、三分损益律的发展历程四、生理与数理结合的生律方法——琴律五、数理生律法的高峰——朱载靖的“新法密率六、我国古代不同生律方法的比较七、我国正律器发展概况第五节 中国古代音阶一、中国古代的音阶概念二、三分损益律五声音阶三、三分损益律七声音阶四、宫调基本理论五、八音之乐与九声音列第二章 中国古代乐律学的造律听算期第一节 远古及夏商出土乐器所反映出的乐律思维一、概述二、贾湖骨笛的音孔创设与早期人类的音律思维三、远古及夏商陶埙在音高上所反映的乐律思维研究四、夏商石磬、铜钟在音高上所反映的乐律思维研究第二节 西周时期乐律学的学术成果一、概述二、“同律度量衡三、西周编钟中的乐律学学术成果四、我国音阶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律学学术成果一、概述二、春秋编钟中的乐律学研究三、曾侯乙墓乐器中的乐律研究四、先秦诸子的乐律学论述五、先秦旋宫转(犯)调第三章 中国古代乐律学的计算生律期第四章 中国古代乐律学的变革发展期第五章 中国古代乐律学的实践活跃期第六章 中国古代乐律的整理高峰期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1.中国古代乐律学史的研究领域以中国古代文字史料的记载、考古实物提出的、已经存在理论体系的证据来计算,中国古代乐律学史至少已有3000年可考的历史。中国古代文化是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体。研究某一单项史,往往涉及不同学术部门间历史发展。过程的复杂关系。中国古代乐律学史也不例外。自先秦以来始终与中国古代音乐史、自然科学史中的许多问题相互关联;它视中国古代音乐史中的乐器制造、古乐种的宫调体系、旋宫转调、记谱法等为研究对象,并与音乐交缘的计量学、声学、算学、天文历法等学科关联,整体论述、综合研究、共同发展。中国古代乐学和律学理论如出一辙,理论阐释互为条件,发展进程互有因果。即新法和新律的产生,均起源于音乐实践中旋宫转调等方面的需要。反之,新律制的应用也促进了宫调系统的重新确立。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中,曾有各种非平均律制起着主要作用,主宰了乐器的定音、调律和特性民族音调的构成。在音乐实践中乐律不可分割,在乐律学史中,律学史与乐学史同样不可作相互割裂的考察。2.中国古代乐律学史的分期关于中国古代乐律学史发展阶段的分期问题,历来并无成说。由于它和音乐史的各个阶段在文化形态上密切相关,所以笔者在根据中国乐律学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外,参照古代音乐史的分期,将中国古代乐律学史分为五个阶段,即远古夏商至西周的造律听算期、秦汉时期的计算生律期、魏晋南北朝的变革发展期、隋唐五代的实践活跃期和宋元明清的整理高峰期。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乐律学概论》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古代乐律学概论 PDF格式下载



专业水准, 心血之著。


大师的手笔,值得所有爱国乐的人认真研读!


对我国古代乐律的了解有很大帮助, 不过书中有一些小瑕疵,比如正文389页表中弦长比一栏到八徽到一徽的比例数搞错了,有的地方字也用错了,可能是编辑的问题,希望下一版能做一些改进


学校没有这本书借就在网上买了很不错速递很快纸张质量也很好内容也很专业5分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