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孤云独去闲

肖伊绯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肖伊绯  

页数:

31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讲述的是在民国时期的一些名人的生平事迹。《孤云独去闲(民国闲人那些事)》主要介绍董康、夏仁虎、叶德辉、丁福保、蒋维乔、王季烈、刘世珩、吴梅、罗福颐、刘文典、姚光、赵尊岳、周岸登、顾佛影、蔡莹、冉樵子、朱宽、贺玉波、曹葆华、李健吾等在民国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故事。

作者简介

  肖伊绯,四川成都人,独立学者、作家。曾游学法国、印度等地,长期从事人文领域泛文化研究及相关著述。已出版《在高卢的秋天穿行》、《先知之城》、《法国时尚百年》、《民国达人录》、《风景的标记》、《虚构的风景》、《十城记》等,即将出版《民国笑忘书》、《小园香径》、《样板戏》《传奇拾遗》等。

书籍目录

董 康 三十四年罪与法
夏仁虎 虎胆仁心一儒侠
叶德辉 摘谬者终成谬人
丁福保 为陶渊明“刮骨”
蒋维乔 在居士禅与养生学之间
王季烈 物理学家的北渡南归
刘世珩 红袖纪年谱添香
吴 梅 暖香楼下,湘真阁外
罗福颐 追古摹古皆心印
刘文典 关于“庄子”的讨价还价
姚 光 “书淫”琐记
赵尊岳 附庸风雅之难
周岸登 小隐·大雅
顾佛影 忍顾鹊桥归路
蔡 莹 安乐窝外味逸轩
冉樵子 再别“康樵”
朱 宽 为十三岁思想者作翻译
贺玉波 漂浮的乡愁
曹葆华 纯诗与布尔什维克
李健吾 那些梦的碎片
陶然亭:109位闲人的最后雅集
永嘉闲话:民国闲人琐事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首先考察郑氏所笃信的吴梅观点,源出何时何地?从吴梅1931—1937年几乎不曾间断的日记中,没有发现吴梅对董康的直接评价,甚至于连“董康”这个名字都未曾提及。可想而知,二人交谊淡薄,可能没有深入接触过。吴梅这七年日记中,事无巨细地多次提及友人交往、曲学观点、版本考证等诸多文人琐事,甚至于连家中被盗一只炒锅、坐人力车忘带钱这种事都记录进去,却唯独没有提到董康这个理应有所耳闻的同时代“达人”。 吴梅日记唯一提到与董康有关的,仍然是董氏刻书,只不过仅仅是作为吴氏藏书书目之一项而一笔带过。为避日军战火,吴梅千辛万苦从苏州老家抢运出来部分藏书,其中除了董氏名刻《杂剧十段锦》、《盛明杂剧》初、二集之外,还有他在1928年为之作序的经董康校订的《曲海》。除此之外,吴梅于董康其人其事、其书其学均未置一辞;而现存的吴梅信札中,也未见到吴董二人的通信纪录。 郑氏所言的“后为吴瞿安先生所得’’的董康刻书底本之原刻本,吴梅本人也的确颇为珍爱,对《石巢传奇四种》每一种传奇均作有长篇题跋。题跋中钩沉稽史、论曲谈词,也曾语涉当时曲学界、藏书界多人,诸如刘凤叔、刘世珩、王季烈等,但偏偏也没有提及董康。然而,值得注意的却是,即便是原刻本,吴梅对其中的三种传奇所用到的北曲词律,也提出了诸如“平仄未谐”、“皆不合规律”、“究非正格”的批评,说明原刻本还是“终有错误”。那么,郑氏提到的“余今得此本,如有力时,当先从事于‘春灯’一剧之‘发覆’也”云云,又如何“发覆”?既然原刻本都“终有错误”,郑氏又依据什么去纠正董氏刻本的错误? 显然,这是藏书家的私癖使然,郑振铎也不例外。一旦拿到时代较早的所谓“原刻本”,便希望对后世诸刻本进行校正和纠缪;一旦原刻本也“终有错误”时,似乎也可以用“从古”来堂皇地敷衍过去。吴梅是明曲律、会订谱、能唱曲、可写剧的曲学大家,应该说在学术批评方面不但可以是权威,而且也可以苛刻。但他是否对郑振铎说过其对董氏刻本的强烈不满,是否真有重新校正一遍的“发覆’’之决心?在学术江湖中郑吴二人又是否是同一门派?二人又是否具备了彼此推心置腹、教外别传的默契?所有这些过往,或许都难以一语中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孤云独去闲 PDF格式下载



如果说中国的大师,民国年间绝对不可忽视.正是这个时代,出现了许多大师,让我们感动.读民国闲人那些事,其实,闲者,贤也.


讲述民国名人藏书故事


肖伊緋写民国,很赞的!猪猪呆


?价格便宜,还是很划算滴


此书慢慢读,一个个人物竞相出台,各领风骚。很喜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