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

吴飞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吴飞  

页数:

257  

字数:

292000  

内容概要

吴飞主编的《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011.2)》分为学术对谈和论文选编两部分。收录了:《新媒体时代中国舆论监督的新议题:网络揭黑》、《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理论研究及其批评》、《去科层化:互联网在中国政治传播中的功能再考察》、《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侵权责任分析》、《物联网作用下的组织传播》等论文。

作者简介

吴飞
基本信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育部985创新平台"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研究院"院长。
社会兼职: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记协常务理事。中国社科基金评委、中国新闻奖及长江韬奋奖评委。China
Media Research(USA)编委、China Media Reports
Oversea(USA)副主编、《新闻年鉴》编委、《国际新闻界》编委、《新闻实践》编委。中山大学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浙大城市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
研究领域:传播与社会、传播法、新闻传播理论
研究项目: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及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目前是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际传播的理论、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2009-2012年)的首席专家。

书籍目录

学术对谈
新媒体时代传播研究的回顾
新媒体时代传播研究与媒介产业的融合
新媒体时代传播研究的展望
论文选编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表达
新媒体时代中国舆论监督的新议题:网络揭黑
新媒体环境中的都市集体行动:框架博弈与传播动力机制
网络民意流行语:舆论表达的特殊形态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文化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理论研究及其批评
网络再编视频的青年亚文化论析——以土豆网为例
网络文化的媒介文化学批判
新媒体时代的政治传播
去科层化:互联网在中国政治传播中的功能再考察
网络问政初探
微博的理想与现实——兼论社交媒体建构公共空间的三大困扰因素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规制
“脱嵌”与“回笼”——中国互联网的规制路径初探
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侵权责任分析
新媒体时代的组织传播与经营管理
中国社交网站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分析
媒介计划的崭新理论:频次价值计划
公交移动电视传媒发展探索——以杭州地区为例
物联网作用下的组织传播
二重性的数字阅读及其产业影响

章节摘录

  互联网出现以后,这种科层制垄断信息的局面被打破。传统的政治科层很难像对待传统媒体一样将互联网禁锢起来,特别是地方政府,难以通过控制互联网来限制信息的传播和流动。网络空间相对较高的速度与流动性,改变了信息场域的博弈结构,权力机构--如政府、公司或主流媒介的权威地位正在弱化。较之传统媒体,互联网增加了民主或参与或者弱势群体的力量,这归根结底取决于其技术特征上的不可完全控制性。互联网传播的一些基础性架构和技术特性,如TCP/IP协议,使得互联网成了一个高度灵活的、去中心化的媒介。比之于传统媒介,互联网也更加难以监管。过去,国家对新媒介的诞生主要是通过制定政策和监管手段来管制的,在西方国家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来决定媒介进入的门槛,如对电视的监管即是如此。但这样的监管对全球化时代出现的互联网难以奏效;每一个网站都可以成为一家媒体,其数量庞大,创办成本低廉,因而难以监管。中国现有的电视台、报社加起来不过几千家,但互联网网站动辄以百万计,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无法完成监管工作。正如迈克尔·弗鲁姆金(Michael Froomkin)所说:“由于缺少全面监控、屏幕信息获取或处理器监视,大多数政府仍然不能有效地监视人们使用网上空间。”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政治信息传播系统中的各级把关人的作用“虚化”,老百姓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将自己的问题呈现给总理,而不用经过中间的各级官员的过滤。上级政府也不用通过下级政府的汇报或代理就能够得到民间原生态的信息。民意与高层之间的互动互达更为通畅。如厦门PX事件就体现了互联网在传播信息方面的优势。当传统媒体几近失语,仅有的传统表达渠道受阻之时,正是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打破了僵局--厦门市民通过网络论坛、电子邮件、QQ群等各种方式,传播和讨论与其利益切身相关的PX项目,其声音也通过互联网等媒体传达到了人大代表和中央政府那里,最终促成了事件的解决。正是互联网创建的互动平台为公众参与利益博弈提供了可能性。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