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王石说

王石,时代纪录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石,时代纪录  

页数:

203  

字数:

155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王石说2008年,万科的管理团队提议用纪录片的方式,反映我为系列环保主题奔走的过程,亦借机为2010年世博会的“万科馆”准备些展映素材。于是,在接下来三年里,“时代纪录”这间深圳新锐纪录片机构的创办人洪海,跟着我上山下海,穿丛林进荒漠,足迹历遍南美的亚马孙森林、北欧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现场、中非的联合国环境署、珠穆朗玛之巅……一路奔走,艰辛自不待言,所见越多,内心却越来越不安和急切。当你看到亚马孙森林的木材被大量砍伐,而全世界被伐木材中有一半流向了中国的建筑工地;当你看到全球的温室效应使众多古老冰川渐渐消退、《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描述已成为传说;当你了解到中国北方荒漠化的扩张速度,看到成片的垃圾场包围着中国每一个大中城市,并酝酿着此起彼伏的市民群体事件;当你还发现西方的环保理念与实践已远远超越我们……此时,作为中国最大的住宅开发商的领导人,作为一个对这个国家从起步到复兴历历在目的企业家,面对这片经济发展后人文环境却满目疮痍的国土,究竟该怎样定义自己的人生使命,又该如何去重构企业的道德底线?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我们感激于时代所赐予的命运;同时我们亦明白,当一个国家无法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径宿命时,这一代企业家应该怎样才能让自己不辱于时代的使命。我很欣慰,这是一份来源于第一现场、真实又直接的影像纪录,毫不回避地反映了自己在环保道路上所面临的困惑与矛盾、内心的焦虑与感念。重观影片,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审视的过程。或许,通过这样的审视,才能部分回答自己的使命。王石2012年8月14日总序/时代纪录创办人 洪海在台北的YPO(青年总裁会)上,一个总裁在发言时说:“我最佩服王石的是他敢让人拍3年,如果有人拍我3年,我会疯掉。”从2008年开始,我们跟拍王石至今。缘起是万科希望记录王石2008年到2010年的环保之路,然后形成纪录片,为世博会上的万科馆提供素材。这3年,我们用“贴身观察”的方式,用镜头见证了王石从企业到生活几乎所有重要的事件。纪录片特有的质疑和审视,更让王石几乎透明起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疲于应付过载的信息,不断地接收,偶尔的传递,已经无暇分辨真假。这或许是纪录片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那些真实的镜头,总是直接呈现了无可辩驳的事实。本书中所有资料均来自第一现场的真实故事。这其中包括登珠峰、飞滑翔、竞帆船等生活场景,也包括了拐点论、捐款门、游学哈佛等企业事件。3年中,我们积累了10万分钟的影像素材,800万字的视频文字场记。经过吴晓波团队共同整理、汇集成此2册。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以王石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们正在创造着一段史无前例的中国历史,这里有激动人心的变革与成绩,也有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和责任。而时代纪录这间公司的责任就是记录下他们的努力,他们所创造的先导价值,通过纪录片,希望可以在一个尽可能长的时间里赢得尊重的掌声,传递一些鼓舞人心的力量。纪录片的其中一个魅力就在于,时间是你的朋友。那些看似枯燥的每天重复的努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就会出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光芒。虽然遗忘是最终的必然,但至少这些光芒为后来者照亮着前行的方向。我们都会成为历史,尊重历史就是尊重自己。附:得以形成本书,是因为我们幸运地遇见了王石与万科。首先要感恩王石先生给予我们的机遇和对我们的容忍。也感谢万科用毫不干预的姿态尊重了我们的独立创作。经过了那些纪录片特有的质疑和审视,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是因此而更加尊重万科,尊敬王石。特别感谢周慧点燃这个梦想。时代纪录的团队为此付出了持久的努力,感谢每一位同仁:刘琛琛、王莉颖、周姗姗、宗海燕、彭诗柳、李雪娇、邱纬、岳泓伶、马艺珲、林宜锋、赵云峰、李琛、曹雄、董娟、鲁宥松、黄金正、汪丹丹、关淑琴。特别需要感谢的是:周宇鸣、叶小舟、冯轲、戴大为。同时参与支持的还有:陈远福、王群、符曼芳、邵山平、李娟琼、陈晓、万贞瑶、李诗遥、徐小培、袁华钰、周玉洁、杨晨青、王雅婷、叶志明、毕宁、李甜、谢宇、朱思凡、叶慧芳、孙威、傅少钦、陈涵、郭累、何璠璠、黄凯舟、罗升超、牟夏、郭文曦、宋巧灵、李德成、何遥、韩雷、冯沙沙、房津竹、董慧、谭振中、武刚、余英、冼宗宁、许艳丽、袁媛、陈辉、吴婧、杨舒然、彭丹、董静、加依娜、梁鼎、姜艳红、谢广坤、李璞、邓国邦、黄丽祥、宋巧灵、包兆磊、黄凯舟、梁欢、刘晓清、赵亚东、刘景龙、刘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这力量叫“坚持”。感谢每一位为纪录片坚持的同行人。2012年6月18日

内容概要

  他做企业,万科是中国最好的房地产企业之一;他登山,是全球第9个登上七大洲最高峰、徒步到达南北两极的人。唯有王石,无论是做企业还是生活,他都遵循内心、做到最好。
  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时候在想什么?为什么要潜心做环保?什么样的生活更能令内心满足?《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源于时代纪录对王石三年的贴身跟踪拍摄,记录者随王石登上珠穆朗玛、走遍世界各地,《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中选取了最能表现王石对生活、对生命的积极态度的言论,让读者从王石那些或平实、或诚恳的言语中,体悟他绝处逢生、勇攀高峰之后日趋平和的心态和更为广阔的胸怀。

作者简介

王石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时代纪录:中国最大的企业纪录影像内容提供者。曾跟踪拍摄王石及万科集团三年,积累了7万分钟素材和五百万字文字资料,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个人流媒体中心王石视博网站。合作伙伴还包括华大基因,和记黄埔、华润集团等企业。

书籍目录

【我看见,最美丽的风景】
登山不怕死,怕死不登山
登顶珠峰,我什么感想都没有
传授登山技巧
赛艇是最健美、最诗意、最滋润的运动
登珠峰要花多少钱?
宝岛台湾,风景独秀
希夏邦马山上的随想(上)
希夏邦马山上的随想(中)
希夏邦马山上的随想(下)
【我路过,最澄净的地球】
环保,从我做起
环保是一种态度
上8000米捡垃圾,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别了,乞力马扎罗的雪
中国人是小巧而环保的人类
与美国财长鲍尔森先生谈环保
以环保之名走到一起
创造一个环保公益的奇迹
公益慈善不是攀比的游戏
盲女塞布瑞尔的故事
从保护白海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走在,最宽广的路上】
成功的事业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
成功不在一时,而在坚持
成功会让你产生自以为是的错觉
做事情就是要求极端、求彻底
择邻而住,择友而行
学习能力是最大的财富
【我感悟,最幸福的人生】
人总要做一些“不高兴”的事情
我的第一身份是父母的儿子
人在贫穷的时候烦恼最少
我宁可做“羊”也不要做“狼”
古代企业家之命运
因为短缺,所以幸福
写书是为了证明自己
现在的我比24年前更纯真
不是一切科学都带来文明
“80后”是很有希望的一代人
童年的乡村
皇岗往事(上)
皇岗往事(下)
【我主张,最朴质的健康】
学会“放下”,过“没有规律”的生活
如何吃饭才能节能减排
心理年龄应该和生理年龄保持一致
“贵族”是要有品位、有担当
读一本书,让人茅塞顿开
儒释道与西方文化完美结合的建筑
和马未都聊收藏、登山
科技让住宅更美好
【我发表,最积极的态度】
精彩的生命应该饱含激情
一往无前,永远不满足于现状
真正的体育大国
做事情需要激情,更需要冷静
从一腔热血到职业化
不赚“亏心钱”,睡觉都舒服
中国缺少脚踏实地做事的精神
中国人没有资格住大房子
每个人都是公民
武汉垃圾场风波
多谈些乐趣,少谈些意义
给年轻人的一些话(上)
给年轻人的一些话(下)

章节摘录

我感悟,最幸福的人生人总要做一些“不高兴”的事情2007年4月在西藏参观盲童学校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盲童学校那里的居民经营着一种农场,工人都是盲人。这种农场,在财政上还无法做到自给自足。它的主要作用,只是给这些盲童、盲人提供一个培训、生活的场所。如何才能把他们的产品商品化,我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说他们织的毛毯。因为毕竟是盲人来织毛毯,效率还比较低,生产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产量就不是很大。我只能尽我所能,利用我的影响力,在北京与媒体合作搞慈善拍卖活动,把他们编织的毛毯拍卖出去。再比如他们的奶酪厂。盲人们自己养殖奶牛。我又把两位盲童送到河南去学习奶酪制造。我很喜欢吃奶酪,尝了尝他们的产品,感觉制造的水平相当不错。但有两个问题:一是现在产量还比较少;二是他们做奶酪是按照欧洲人喜欢的口味去做的,当地人不是很接受,所以在西藏的市场非常小。当然我也看到,盲人们还在大棚种植蔬菜,这是可以自给自足的。但是因为他们的劳动成本高和劳动效率低,如果大棚种植的蔬菜要市场化,现在看来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目前的状况下,盲人们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义举,需要慈善人士来资助。在做慈善的过程当中,资金当然是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凡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比如盲校缺少音乐老师,这里的普通老师每月工资600块钱,但音乐老师就得2000一个月。那么,我们就每个月出2000块钱请一个音乐老师就行了。去年我捐了15万,是这个学校成立以来收到的最大的一笔捐款。我问那里的工作人员:“学校一年的行政支出是多少?”他说是30万。我说:“从明年起我开始承担,一步一步来,不能因为钱的问题而耽误教学。”其实在做公益的过程中,给钱不是最重要的,还要做其他的事情。做公益对我们企业家来说是新的课题,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集体行为。慢慢地,企业家们就会知道不是比大家谁出的钱多,关键在于要付出感情、时间、精力,这才是对被援助者最大的关爱。另外,由企业家来做公益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企业家讲究效率,讲究连续性,讲究合法化,讲究制度化……所以,企业家参与公益这个事儿,不仅是给钱,还增强了公益组织的规范,成为了一股动员力量。之前提到的大棚,我发现这个大棚有两排是种花的。盲人们告诉我,他们曾经想把这些花拿到市场上去卖,但和专业花农种植的品种相比,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价格上,显然都没有竞争力。但他们还在种,因为可以给盲童一个了解大自然的机会。盲童们虽然眼睛看不到,但可以去触摸,去感觉。因此,当我站在这个大棚的鲜花面前非常感动。什么是感动?虽然我资助了学校,但我觉得我完全是个“受益者”。这话怎么说呢?我来盲校探望完这些孩子之后的感受,和我当初来看他们之前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受启发,很受教育。我觉得他们非常坚强、坦然、乐观。我记得一个故事:有一个盲童入校之后,对老师说他非常想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因为他认为出租车司机既可以开车又可以挣钱,非常棒。但是最后,他知道自己当不了出租车司机。他没有气馁,说:“我知道我当不了出租车司机,但我可以努力当出租车司机的老师,教人开车。”盲童们一方面接受社会对他们的帮助,一方面也想着回馈社会。这让我想到,作为一个健全人,我们应该做更多的事情。有人曾经问过我,帮助这些盲童高兴不高兴。我说:“看到别人的不幸,有什么可高兴的。”有人又问:“不高兴为什么还要去做?”我说:“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只做高兴的事情,那也太过浮躁了;人总要做一些不一定高兴,但是值得去做的事情。”这也就是我常常强调的,所谓做慈善其实就是:让无力者有力,让悲哀者前行;让有力者有爱,让幸福者沉思!我的第一身份是父母的儿子2008年12月,我和冯仑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坐环保列车前往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加世界气候大会。早晨8点钟上火车,连续坐了13个小时,一路同行的除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官员,还有从事环保研究的专家,一些可替代能源的环保公司的代表,当然,更多的是新闻记者,包括我们的新华社和国内的一些特派记者。车上安排有三节新闻发布会的车厢,每半个小时进行各种主题的演讲、交流、采访、记者招待会……其中有一个会场专门安排于下午5点钟举行一场讲演,有我和冯仑参加。我专门介绍了中国的住宅产业化,冯仑介绍了万通的情况。我们和联合国副秘书长斯泰纳先生同一个车厢,直接交流,这一过程始终处在一个很新颖的气氛中,到了哥本哈根也明显感到这几天非常充实。我在讲演当中,很感慨地说了我的“三个身份”,其中特别强调说:“我是我父母的儿子。”他们听完都笑了。他们很好奇为什么有一个中国企业家来谈环保问题,好像这个问题和中国企业家关系不是很大,而且这个人还特别强调自己是父母的儿子呢?我说,气候变暖是全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我说我是我父母的儿子,就是说我也是全人类中的一员,全人类关心的问题我当然也关心。中国人关心,中国的企业关心,中国的政府也关心。在中国有个环保组织叫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英文简称SEE,是2004成立的。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主要目标是防治沙漠化。2008年的7月,我带着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团队和一个中国企业家团队到肯尼亚内罗毕的人居署(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环境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交流。商谈之后决定初步建立一个合作的框架。11月初在北京,联合国副秘书长斯泰纳先生就和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我们意外发现阿拉善SEE生态协会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防治沙漠化的非政府组织。当然,我们知道在国内从事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非常多,但是专门针对防治沙漠化的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目前是国际上最大的,自然会引起联合国环境署的关注。实际上,世界上除了海洋,沙漠的面积占了30%,中国的沙漠面积占了国土的27%,沙漠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我作为中国企业家群体中的一员,也作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前会长来到哥本哈根,在此前一个月前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刚刚和联合国环境署签订了关注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的合作协议。我到这儿来,主要是表明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态度,告诉全世界,中国企业家群体在关注生物多样性、关注气候变暖、防治沙漠化等问题上,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们过去怎么做,现在怎么做,将来怎么做。当然,在这样一个国际交流平台,更多来讲是吸收国际上对待环保的经验。最让我感到有意思的是,我在这个场合不得不说,也不得不听到很多真相。全球气候变暖,变得这么糟糕,我们必须要面对事实,更多地进行交流。我们具体怎么做,我们使用什么样的新的可替代能源,我们如何采取新的解决方案……环保已经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我觉得我们代表的企业家群体所想所做的,和这个阶段是非常合拍的。这不是说我们感觉到气候变暖了,而是说在面对气候变暖的现实面前,我们已经没有后悔的时间,我们要采取行动。再者,在这次大会之前中美非常明确地承诺要执行碳减排。在这种氛围中,我们很受鼓舞。两个大国都有这样的姿态,显然这次大会对下一步全球变暖的改善会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正面效果。这一次有很多记者来采访,包括电视的和平面的,很明显可以感觉到他们非常好奇中国企业家怎么会对全球变暖问题如此关心。这种问题,实际是对中国企业家不了解。原来一直觉得我自己是“双重身份”,一个是万科董事长,一个是企业家群体代表。而现在,更明确地感觉到我的“第一身份”——我是我父母的儿子,我是全人类的一员,面对全球变暖我们全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身份定位使我对丹麦朋友一下子没有了陌生感。我在讲演中谈到登乞力马扎罗山的故事,作为一名登山爱好者,我亲眼目睹了全球变暖。讲演之后,我收到三本《乞力马扎罗的雪》的英文版小说,他们开玩笑说:“你这次一定会收到丹麦文版的。”我宁可做“羊”也不要做“狼”前几年中国流行一本书叫《狼图腾》,我也看了,有一些感想。《狼图腾》讲到最后总结说:民族存在决定民族性格,民族性格决定民族命运,中华民族今天的命运就是民族性格决定的。我觉得,从民族性的角度来讲,《狼图腾》讲的是一种非常狭隘的极端的民族主义。作者鼓吹中国人应该有“狼性”,按这么说,我们现在中国的经济复苏,是不是我们的狼性又回来了呢?从基因来讲,恐龙够有“狼性”的吧,不是照样灭绝了吗?从未来看,老鼠一定比人活得长,人类灭亡了,老鼠也不会灭亡。他说中国人缺少“狼性”,但没有讲羊是为什么退化了。作为我个人来讲,我一定是选择当羊的。当然我要当健康的、跑得快的、狼追不上的羊。所以,我们没必要做狼,我们做羊。狼的存在,可以促使羊的进化,如果没有了狼,羊也会随之退化。按照《狼图腾》的逻辑,弱势群体、残疾人士都应被淘汰,很容易得出这种非常极端的例子。所以我坦率来讲,《狼图腾》在现在的中国社会突然崛起,和中国人的心态是有关的。《狼图腾》是2006年最畅销的书,但我觉得这还真不如牛根生。你去参观蒙牛,大厅里有一个前言,说:大草原里生机勃勃,有狼有羊,因为有狼,羊就活蹦乱跳。羊如果跑不过狼,就得被吃掉;同样,狼如果追不上跑得快的羊,那就得饿死。就是这样生机勃勃,不一定要有“狼性”才能生存。我记得五六年前去香港,碰到当时时代华纳的首席执行官。我就问他,草原上有狼和兔子,你愿意当什么?他的回答给我印象很深。他说,我愿意当兔子,我很矫健,很敏感,狼追不上。当然我也有很悲惨的一天,当我变老的时候,老兔子跑不动了。这是一种动态的乐观,不能回避事实,你有充满生机的一面,也有老化腐朽的一天。因为我们确实被侵略,被人家欺负,所以一直在呼唤“狼性”,这是理想。但是除了理想,我们更要有理性,不能盲目呼唤“狼性”。“狼性”和“羊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好比说拉登,拉登不“狼性”吗?可是我们要不要像他一样呢?再以日本为例,为什么他们要发动战争,是因为他们的生存空间有限,“羊”不够,所以“狼性”就出来了。但是我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现在,日本的领土也没有增加,对日本来讲似乎不需要“狼性”了,因为他们找到了另外的方式去“拓展”自己的国家,他们的产品和人才向全世界输出。现在中国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中国经济异军突起。西方经济革命200年了,产生3亿富人,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消费。中国再这样发展下去,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如果全部变成富人,资源够吗?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复杂,跟“狼性”是没有关系的。我们是“世界工厂”,我们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但是我们觉得没必要负责,理由很简单,我们生产的产品,都是发达国家需要的,都是他们消费的。但问题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你要更多的国际地位,不可能一直保持这样的观点。前不久在巴厘岛会议上,出现了两个非常新的情况,一个是美国答应有限地承担责任,美国现在是没法回避的;二是中国政府现在非常明确地承诺要减少碳排放量。换句话说,不管你现在是什么逻辑,你现在是第二大的碳排放国。2010年的世博会,就是万科面对全球变暖的现实,展现中国企业对此的一个回应。碳排放量取决于两点,一个是减少碳排放的数量,一个是增加可以固碳的绿色植物数量。我们现在的大城市,周围庄稼没了,森林没了,全是房子,这就有问题。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农村有更多的土地却在荒废。从这个角度来讲,电梯厂的生意一定非常好,因为把平行的交通变成垂直的了。在1995年的时候,万科一年的电梯订购量是120台,到现在一年是1500台,而且以30%的速度往上递增。这是无意识的,如果有意识的话,就要告诉政府,城市需要控制了,再不控制,更多的土地要荒废掉。古代企业家之命运在我们中国人的史书里,驱除外敌是我们民族自尊心很重要的信心来源。大家只要一说起卫青、霍去病,马上就想起《史记》里的记载,说他们把匈奴打得大败而逃。但是读《史记》的过程中我始终有一点很疑惑,那就是:汉朝和匈奴的战争断断续续打了将近30年,虽然卫青、霍去病立了大功,但是最后一仗其实是李广利打的,李广利率军投降,然后汉匈之争结束了。[汉匈战争在历史上持续达三百年之久,现多以西汉初年匈奴的一系列战争作为汉匈百年战争,以汉皇帝本始三年(公元前171年)汉援乌孙击匈之战的胜利为结束。《史记•匈汉列传》中记载的汉匈最后一战为李广利率16万大军战匈奴不敌投降——编者注]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总是强调汉朝打击匈奴,但有没有想过,这场战争居然是以汉朝军队全军覆没作为句号的。可奇怪的是,对我们来说,这30年的战争好像就留下了卫青、霍去病的形象,整个战争的来龙去脉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其中几场战役我们是胜利的,而忽略了整个战争最终的结果我们是失败的。为什么我们会失败呢?来到阿拉善以后我才知道。面对茫茫荒漠,我想,在冷兵器时代,这场战争的主力是骑兵,谁的马快,谁骑兵多,谁就打得赢。因为在那种茫茫戈壁,你就是看见敌人,你追不上他你也没戏。也就是说谁的机动性好,谁能够适应草原生存,谁就占有主动性。你很难想象一支由农民组成的军队,冲到草原上去打仗,还能追得上游牧民族的。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汉族从小不习惯于在马背上飞驰,更不习惯跑到茫茫荒漠上去打仗,我觉得最正常的情况是人家一看见你的军队,把老人和孩子都送到北边去,把羊群都赶到北边去;然后就包围你的后勤,完了就开始打劫。就这么折腾,所以肯定咱们这边是亏大了。但是作为朝廷,他要把这场战争失败的不利消息全部隐藏住,因为战争失败对政权有影响,所以史书上留下来的文字,就卫青、霍去病的一两个故事。蒙古人的王朝那时还是个部落,还是帐篷,你一来他就走了。根据上海历史学家郭建雄的研究,汉武帝时期中国的人口总量在5000万左右,对匈奴的战争造成的人口损失大概有1200万。不是说战场上死掉1200万人,而是为了支撑对匈奴的战争,农耕社会要提供部队的后勤补给,动员了1200万人投入战争。当时的中原叫做“叛乱时期”,老百姓为了逃兵役,居住到山上变成土匪。为什么我要说这些故事?因为中国古代企业家在历史上的命运,就是在那个时候确定下来的。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的时代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土地私有制,第二是自由经济。加之比较注重法制,所以在那个时候中国经济非常繁荣。《史记》上讲大商贾,富可敌国,多么气派。司马迁在《史记》里面作了12个商人的传记,有炼铁的、炼盐的等,佣工可以多达两三千号人。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什么要打这场匈奴战争呢?因为当时整个国家虽然非常富庶,但是文景之治时期的政府是一个“小政府”,没有钱,有时候30年不收税。所以,实际上汉朝初年财富都聚积在民间。然后汉武帝干了一件事——抄家,长安的商户被抄了12万户。这些财富拿来干什么呢?一是自己修宫殿,汉武帝有1200个老婆,这是他的第一消费;他的第二消费是奖赏军士,打胜仗的军士,像卫青、霍去病,只要一次报捷,就是几万两黄金,这钱从哪儿来呢,就是从商户家里抄来的。就这样,汉武帝留下了一个非常糟糕的传统,就是集权的帝王通过对外开战,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对外战争钱从哪儿来呢?又得从民间来。因为短缺,所以幸福痛苦始终是痛苦,舒适始终是舒适。但是舒适得太久了,舒适也就不存在了。因此,“短缺”构成我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比如说,你到喜马拉雅山去,那里什么都是短缺的,连空气都短缺。我们住帐篷,甚至要男女挤在一个帐篷当中,完全不讲什么“男女授受不亲”。人在短缺的前提下,首先是讲求生存。在短缺环境下的救援工作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们如果在登山时出现危险,同时有老人和小孩被困,我们想都不想就会先救小孩,因为这是根据“平等原则”来的。老人年龄大,生存的时间比小孩长,所以应该把机会留给年龄小的人。再者,身体好的和身体弱的,先救谁?先救身体好的,这是根据“效率原则”。因为如果先抢救身体弱的,他身体弱,在极端环境下可能挺不过去,而身体好的人没被抢救,也会死掉。是故,根据“效率原则”就是要先救身体好的。曾经有这样一个假设性问题,使男士们很为难:“如果母亲和媳妇同时掉到河里,只能救一个,你救谁?”当然,要是媳妇不在场,就比较好回答:“救母亲,因为母亲只有一个,媳妇可以再娶。”但如果媳妇在的时候,他显然不敢这样回答。但按照登山原则,这个问题很简单,你让我回答,答案就是:“救媳妇。”按中国的传统应该是救母亲的,因为“百善孝为先”;但是按照登山原则,要救媳妇,就因为前面说的那两个原则。所以,在登山的时候我就说,如果在遇难的情况下需要牺牲,第一个应该被抛弃的就是我老王。你处在短缺的环境中,才会懂得珍惜。比如说,你在登山的环境下生活,一个月、两个月不能洗澡,你觉得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洗个热水澡。但你在城市,天天都洗澡,你绝对不会觉得洗澡有什么亲切感。但只要你一个礼拜不洗澡,在那个环境下,你一定会觉得:“哎哟,热水淋浴太美妙了。”这个美妙怎么来的呢?就是短缺。再比如,我出差都住宾馆商务间,那里面一定有鲜花、水果。你习以为常了,根本不会去关心花和水果新鲜不新鲜,甚至连尝都不会尝一尝。但你如果是在喜马拉雅山营地,你的同伴这个时候掏出个苹果给你,你会觉得这个苹果的分量真是太重了。所以,短缺之下你才会发现,自己平时原来忽略了很多好东西,你才会珍惜人们之间的缘分,你会不计较原来你睚眦必报的东西。实际上,登山给我带来的这些感悟,才是最使我受益匪浅的。当然,登山也会带来损害。按照传统医学来讲,登山会带来两大损害:第一,容易老年痴呆;第二,容易性功能衰退。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为了给医学作贡献,登希夏邦马峰的时候我们做了“大白鼠”。我们在拉萨抽了一次血;两个月后,到了营地又抽了一次血;从山上下来之后又抽了一次;过了一个礼拜再抽一次。这个实验,是为了测试人体从正常海拔到高海拔,在极端的气候下,再回到正常海拔,这样的情况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按照传统医学的记录来说,人从正常海拔到高海拔,这时候会出现头痛、呕吐、失眠等症状,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脑水肿。这是因为你的身体要调动全身的机能,来适应极端环境,加速你的新陈代谢,也就是说,这样反而对你的身体是有好处的。但是,我的感觉是,登6000米以上的高山,就像吸鸦片似的,浑身通畅,会上瘾。下山最多两个月,你觉得又要进山了。我的腰椎、脊椎都有问题,但只要是一进山,浑身通畅,什么病都没有。下来之后呢,感到极其舒服,但是这样舒服的状态顶多持续两个月。所以我说,登山运动实际上成了我的一种生活状态。登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危险,环境恶劣,所以你要适应它。平常的时候,我把家里的地下室自己改装成了一个小的攀岩馆,每天早上起来我要在这上面当20分钟的“蜘蛛”,挂在“岩壁”上。但是这样不过瘾,两个月之内,一定要去登一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为的是保持状态。写书是为了证明自己2009年1月7日,中信出版社举办新春答谢会,颁了一个奖给我,叫“2008年度畅销书奖”,获奖的是我的《让灵魂跟上脚步》。与我同时获奖的,还有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冯仑的《野蛮生长》以及马未都的《马未都说马未都》。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我说——首先,非常感谢;其次,我不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来参加这个答谢会,感觉是不错的。刚才黑幼龙(“卡耐基系列图书”主编,答谢会当天作了主题为“鲜为人知的成功秘诀”的主题演讲,提出:人的第一需求是生命,第二需求是荣誉——编者注)先生在演讲当中说,人的第二需求是“荣誉”。我今天获这个奖,就是荣誉方面的肯定。作为我自己来说,当接到通知说今年我也是“畅销书作者”之一的时候,我是很意外的。但和北京开卷图书研究所的蒋锡亮总裁交换意见后,我就明白为什么我也是十大畅销之一了——因为书名取得好。《让灵魂跟上脚步》,我相信在座的99%都没看过这本书。但是提起我的另一本书《道路与梦想》,大家可能更熟悉一点。实际上,《道路与梦想》也是受到美国一本很好的书的启发,叫《光荣与梦想》。我不能取同样的名字吧?所以叫《道路与梦想》。我觉得今天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下面听演讲的时候,王斌社长问大家:“过去一年,你读多少本书?”他报数字,让我们举手。他说100本,我也会举手。为什么呢?按照我平时的读书习惯,一年是不超过20本的;但因为过去一年我要写书,才发现写书要读好多书,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因此,我要非常感谢中信出版社。《让灵魂跟上脚步》这本书我原来是不准备出版的,中信出版社原来的目标也不是我,因为他们也知道我写作的能力。《道路与梦想》写的是万科的20年,是用心血写出来的,无论写得好不好,大家出于对万科的好奇、对我本人的好奇,都会去看。要写思想性比较强的书,出版社第一考虑找冯仑,不会找我。写“玄奘之路”,他们可以约葛剑雄、王邦伟,他们都属于北大的大才子。可是最后他们都没时间,他们的时间比较宝贵。找来找去,发现只有我“游手好闲”,而且我在网上已经发表了不少日志,可以作为基础。于是他们说:“你来吧。”然后我就写了。可以说,这本书看的人不多,但是我的体会特别深。你的感受是一回事,你的说话是一回事,你把感受和说话用文字表达出来,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一个先决条件是:你必须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另外,真得感谢互联网。你可以从网上下载材料,这样效率就非常高。我同意一种说法:信息不等于知识。假设今天中信出版社想出一本书,于是把网上博客点击率排第一的人的文章结集出版,说这是一本“博客书”。你信不信,这本书的销量一定很差。这就是“信息不等于知识”。写书是在梳理自己,自己给自己学习的机会。既然要写,你就要更多地去阅读,更多地去思考,在这方面我也非常感谢吴晓波。大家都知道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系列,非常畅销。其实,我认识吴晓波是在《激荡三十年》之前的一本书,叫《大败局》,是写企业的。我们知道,在中国写企业,十有八九都是“歌功颂德”,企业好的时候大家都来写怎么那么好,一旦败了就像破鞋子被丢掉,都不理了。但是,吴晓波能来反思中国企业家,从教训中来看经验。我是通过这本书认识吴晓波的。荣誉也好、感受也罢,我们写书实际上是证明自己。写自己是谁,让别人知道你是谁,你是老几。如果没有网络,我知道我是谁;有了网络,我知道我是老几。我们看到吴晓波在书里写:我们从哪里来,如果我们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也无法知道我们往哪里去。作为一个读者,我期待吴晓波最好写一本“百年激荡史”。现在的我比24年前更纯真张朝阳真是个“大男孩”!2009年1月8日,他在北京组织了一次搜狐高峰论坛,给大家定的演讲题目竟然是“重返纯真年代”!当时我得到演讲题目“重返纯真年代”时一愣:“啊!我们已经老了……”但是看了内容之后,我第一个反应却是反问:“难道我们60年代的人就不纯真了吗?”我觉得自己第一次“不纯真”的时候,是到了深圳,那年我已经33岁了。我为什么要去深圳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改善物质生活水平。我当时在广州工作,切身感受到港澳同胞和内地人生活水平的差距。建立深圳特区,是当时改革非常重要的手段;但是对我来说,更多的意味着个人的解放、个性的张扬。按现在来讲,是有野心;按当时来讲,是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不一致”。所以,我一直感到很大的压力。特区建立之后我就去了,从扛麻袋开始到创业。我记得创业四年之后,1988年国家开始股份化改造。当时是“从无到有”,增加1300万的资产,国家划分是四六分,我们可以分40%,差不多500万。分下来之后,我个人的举动是放弃。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我不敢要那钱。因为中国传统社会从来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你突然有那么多钱,可能会惹来杀身之祸。这是我24年前到深圳寻求个性解放、寻求自我实现过程中对财富的态度。当然,24年过去了,现在回过头来问:你放弃那些钱后悔不后悔呢?我的回答是:不后悔。因为即便放弃了,我还是有自信心,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我在这个社会当中可以生活得很美好。我不愿意受财富的拖累。即使当时我要了这笔钱,现在我也会加倍地捐出去。这个就是24年前和24年后的变化。所以,我觉得我比24年前更纯真、更简单。我们看到,我们的整个环境,地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是一个户外爱好者,喜欢探险、登山,我曾徒步穿越罗布泊,现在想起来是非常触目惊心的。罗布泊原来是一个水鸟之乡,但是现在已是一片荒漠。当然我这几年登山,冰川退化的感觉更明显。一些环保组织给我提供了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在珠峰地区的冰川照片,我在登山过程中,在同样的地点拍摄同样的照片,发现几十年前是冰川的地方,现在已经是裸露的岩石。2008年7月,在绿色和平组织的安排下,我去了趟亚马孙河流域,穿越亚马孙森林。我看到了比较好的森林,但更多的是被破坏的森林。我们发现,森林受到破坏的原因,一是木材砍伐,一是把原始森林改成耕地种粮食。为什么大量砍伐木材?其中大量的木材是到了中国,到了中国的建筑工地上,在中国每个家庭里的家具上。万科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按照2007年的统计,我们销售了48000套房子,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2008年,虽然经历了调整,房地产也出现了拐点,但还是卖了52000套。显然,从大的趋势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是:我们还在大量地消耗木材。如果我们继续按照这样的消费方式往下走,肯定是不行。我们到农村去,回忆一下童年,我们曾感受到的自然环境,显然现在都不在了。往事不堪回首,变化非常大。作为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个30年要怎么走?这个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中国人很自豪地说我们中国“站起来了”。但是,现在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作为一个企业,应该要追溯一下中国现代以来的工商业、民族企业是怎么发展过来的,哪些东西做得好、哪些东西做得不好。如果不分析这些问题,我觉得是非常危险的。我们中国这么多人,我们解放生产力、张扬个性,如果不解决一些道德层面的问题,不找到我们的底线在什么地方,再往下发展,会非常麻烦。不是一切科学都带来文明我去过耶路撒冷的大屠杀博物馆,也去过柏林的大屠杀博物馆。两个博物馆有区别:在柏林的大屠杀博物馆中,你进去之后,会感觉博物馆把大屠杀的残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但是在耶路撒冷,我觉得非常理性的,理性地分析为什么犹太人在这么短的20年内,被屠杀了几十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人类已经有了高度的工业文明。只不过对犹太人来说,工业文明没有带来幸福,带来的是屠杀。在短短四年时间里,德国人非常“科学”地把犹太人屠杀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科学带来的是否一定是文明、进步?不是的。我们可以回首看一看前几年发生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这就是没有善用工业文明最好的例子。这件事表明,在中国现在的环境下,市场发展还十分不成熟。因为三聚氰胺不是某一家公司或某几家公司在用,而是整个行业。甚至不仅仅是奶业,鸡蛋啊、鱼啊、瘦肉精啊、激素啊……这么多食品安全问题,才是最可怕的。市场经济有它自身运行的规律,我们国家现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又和世界融为一体了,民族经济发展中不免会产生很多问题。我对其他行业不了解,不便作过多的评论,只说说房地产行业。其实现在对很多房地产商来说,也不好过,可能面临着破产,也可能遭遇金融危机。但是,显然这些问题都不能坐等其他人来拯救你,尤其牵扯到质量问题,更多应该反思的是本行业怎么样“自救”。中国人是讲义气的,朋友间出手相助,但是商业上有商业的逻辑。我个人是没有能力来拯救的。从逻辑上讲,即便我有这种能力,出手相救也是不合适的。因此,所有企业都必须“自救”。在三聚氰胺这件事上,第一,牛根生说他不知道,这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因为这是一个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但是整个行业,还有其他的——比如思想——也存在问题。你说你不知道,谁信呢?第二,他要拯救企业就是拯救他自己的控股权,说为了保住“民族品牌”,企业宁可卖给中国人也不卖给美国人。其实,不是说企业在有中国户口的人手上,就算保护了民族品牌的。无论市场好或不好,中国的大格局没有改变,亚洲竞争力的大格局也没有改变。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本身是不能改变的。金融危机来了,中国的大势没变。问题是,我们要走向哪里去?就我个人而言,25年前到了深圳,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觉得受委屈、受压抑,我看到香港人的生活水平比我们高得多,我想改变生活方式,想使大家有这个能力。所以,过去的二三十年我就这样走过来了。但是再往下走,我们何去何从?为什么2008年,我个人和万科遇到了那么大的压力呢?我觉得问题在于,我们没有确定一个“天花板”。万科有确定底线:不行贿、不做暴利,这些我们做到了,我们洁身自好,我们怎么发展都非常有信心。但是,你个人在社会上出名了,企业在社会上的位置比原来重要了,你到底应该怎么说、怎么做、怎么引导?我们根本没有找到参照。我想说,在未来的30年当中,我们怎么要求自己?显然,像《经济观察报》这样的财经媒体,应该在这方面对我们企业加以“企业公民”责任的引导,在这种观念、思想、信仰方面,再给我们一些启示。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们往往有美化自己的习惯,一些曾经有过的错误、矛盾或不成熟的想法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选择性记忆”或者“选择性表述”。而本书的所有文字都来源于当事人身处第一现场的真实、直接的影像记录,这也给了我一个审视自己的机会,或许,也给了那些质疑的人一个答案。 ——王石 这3年,我们用“贴身观察”的方式,用镜头见证了王石从企业到生活几乎所有重要的事件。3年中,我们积累了10万分钟的影像素材,800万字的视频文字场记。经过吴晓波团队共同整理、汇集成书。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以王石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们正在创造着一段史无前例的中国历史,这里有激动人心的变革与成绩,也有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和责任。 ——洪海(时代纪录创始人) 未来中国,需要更多这样有机互补,需要更多的企业家和科学家之间的心灵对话,以实现创新、传承、延续和再创新。这是为什么老汪要交友老王,要读老王的书。 ——汪建(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


编辑推荐

《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编辑推荐:我很欣慰,这是一份来源于第一现场、真实又直接的记录,毫不回避地反映了自己在环保道路上所面临的困惑与矛盾、内心的焦虑与感念。重观此书,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审视的过程。或许,通过这样的审视,才能部分回答自己的使命。——王石三年跟拍实录、百万字文本记叙,还原后《道路与梦想》时代,最真实的王石。王石亲自作序。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时代纪录创办人洪海共同作序推荐。

名人推荐

人们往往有美化自己的习惯,一些曾经有过的错误、矛盾或不成熟的想法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选择性记忆”或者“选择性表述”。而本书的所有文字都来源于当事人身处第一现场的真实、直接的影像记录,这也给了我一个审视自己的机会,或许,也给了那些质疑的人一个答案。——王石这3年,我们用“贴身观察”的方式,用镜头见证了王石从企业到生活几乎所有重要的事件。3年中,我们积累了10万分钟的影像素材,800万字的视频文字场记。经过吴晓波团队共同整理、汇集成书。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以王石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们正在创造着一段史无前例的中国历史,这里有激动人心的变革与成绩,也有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和责任。——洪海(时代纪录创始人)未来中国,需要更多这样有机互补,需要更多的企业家和科学家之间的心灵对话,以实现创新、传承、延续和再创新。这是为什么老汪要交友老王,要读老王的书。——汪建(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王石说 PDF格式下载



谈登山、谈游学、谈环保、谈慈善、谈人生……呈现最真实的王石、展示王石鲜为人知的一面!)


记得大学实习的时候,经常要到各个小区去做调查,每次去到万科建的小区,都有不一样的感觉,自己做生意也快两年了,越发觉得做产品和做人是一样的,你的产品就代表着你这个对生活的态度,万科的小区整体都很大气,管理很完善,特别是物业这一块,我觉得是我走过的这么多小区里面最好的。但是,没怎么读过王石的书,《道路和梦想》也只是断断续续看过几个章节,总体来说,对于王石先生的印象还是很模糊。后来看了冯仑先生的《野蛮生长》里面有很内容都提到了王石先生,才从侧面了解到王石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是怎么管理他的企业的,敬佩之情顿生。《王石说》,让我了解更加真实的王石。


三年贴身跟拍实录,百万文字记叙,还原后《道路与梦想》时代,最真实的王石!


虽然不是王石先生写的,但是是3年的跟拍的真理内容,文字真实质朴,影像无修饰,把原始状态都呈现出来了。 王石先生对他自己人生的感悟,环保,慈善,让我对他和他的万科有了新的认识。


总体来说算是一本自传性质的书,由于是口述的整理,所以非常的口语化,语言简单朴实,是可以一口气读完。
  
   谈不上有很多收获,感觉只是在听一位老人絮絮叨叨地讲着自己的故事(也许并不能称为老人,他甚至有着比大多数年轻人更加年轻的心态),有一些情节在书中重复了多次,他想做的只是分享,而非将自己的思想理念灌输于你。
  
   而书中最让我引起共鸣的就是他们的环保公益组织叫“阿拉善”,居然就是我这次长假去的地方,之前很多人都很惊讶于为什么我跑去内蒙古看沙漠,在他们的印象中内蒙古应该就是广袤无垠的草原,看了书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阿拉善正是沙尘暴的一个重要源头,突然觉得其实环保真的就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中,对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有了一种特殊的莫名的感觉。
  
   特别喜欢书里附着的照片,热爱登山、赛艇这类接触阳光运动的王石黑黑瘦瘦,几乎难以想象这是一个企业家的形象,而大部分的照片都不是摆拍,有些是抓拍,有些可能是偷拍,却呈现出一个最真实自然的王石。
  
   也许看这本书不会像其他励志书籍那样给予人一种热血,但却能让人有那么一点点的感悟,在忙碌之余去思考一下下自己的生活方式~


拿到书后,发现书做的很漂亮,比网上的图片更好看!纸张用的也很好!印刷的也很好!王石的人生很丰富,生活中很可爱。书中很多照片表现出了王石可爱的一面,也表现出他登山、徒步南北两极的坚强、刚毅的一面!特别喜欢登顶珠峰的那一小段。值得一看!推荐!


进入而立之年了,面临很多事业、家庭等各方面的困惑和压力,同时回顾自己前30年的人生,有得亦有失。我觉得读名人的书不是单纯功利性的对你起什么作用,那是不现实的,但是他一定会站在比你高的高度,以更广阔的视野给你产生启发。王石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他不仅仅是赢在了财富,他登山,他对自然的看法,对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对内心和生活的态度,都是让人相当佩服的。


王石是中国企业家中最会登山的人,是世界登山队中最会做企业的人。无论是登山还是做企业,都需要很强的毅力。起点低不可怕,能笑到最后就是王者。想学习成为王者,从了解王石先生开始。期待这本王石先生来自心灵的著作,一起成长吧!


《王石说》这本书我看到的那份沉稳与坚韧,那种只有经过岁月历练并且走过磨难之后才会拥有的真正的平静的叙述。关于登山这件事我们看到太多太多艰难的繁琐的让人血脉喷张的叙述语言,但我想真正去寻找的是一种静静讲述的声音。每一次出发最后的结果都是回来,每个人得到的却不同,我期待王石经历的那些近与退并不是让他更加充盈,而是让他更加简练,也许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减法比加法更容易得以延续。


王石整明白了,他做企业,登山,关注生态环保,出国留学,每一样都生机勃勃,都奋发向上,一行一止都像个爷们似的,掷地有声。他的身上展现出了我们这个社会少有的男性力量。   


作为商人,王石无疑是成功的。但,作为登山者的王石,是否也是成功的?当他在登山时,他又在想些什么?是他的家人?还是他的企业?亦或是什么都没想,单纯的想要登山。我想追寻的他内心的脚步,看看这个世界,也通过书中的故事澄净自己浮躁的心灵。


原本以为王石只是以为成功的商人,看了这本书才逐渐透析王石的人格。每一次攀登七大洲的高峰的同时,他也在攀登自己灵魂的高峰。酷爱运动,重视环保,热爱生活……他称得上是中国新一代商人的典范。这本书让我认识了更加真实的王石。书到的很快,包装的很好,赞一个。


无论王石也好,潘石屹也好,他们不止活跃于商界,他们的思想和理念以及不时在网上暴出的新闻,给人带来了更多的神秘感和想了解的渴望。对房地产行业而言,尽管王石现在的状态处于半退休,但他依然是不折不扣最受关注的地产大佬,他身后所代表的万科,也依然是难以撼动的地产领军者。读到王石这本新作,感受到他对于人生、对于地产的一些新的领悟,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人生就是在一次次的登山,我们在不断的攀登中成长,在攀登中我们走上人生地顶峰,走上事业的顶峰!而在回归平地上的时候我们又归于平淡,我们在攀登的时候体验生活,感悟人生,我们在平地时顿悟生活,顿悟人生。王石在登山中明白了很多,并应于于企业的管理,应用于各个方面,学习王石,了解王石,以王石为榜样……


王石身上有锡伯族的基因,他明显的保留了游牧民族的野性,又兼具军人的坚毅。目前处于中国企业权力顶层是第一代创业家,大都没有经过正规的高校教育和商业训练,但是就是这一帮泥腿子、铁匠、司机等这样一群小人物成就了这个商业时代,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一往无前的精神是他们企业的永远的财富。


最近微博有关注王石,记录了他在哈佛读书的点滴,很平静又很充实的校园生活,对于一“中国式的富翁”,有这样的状态,想更多地了解他。挣钱容易,但登上珠峰,在我看来,比挣钱难得难得多,能登山珠峰,算是人类中的“英雄”。另外,也想从书中了解他的人格魅力,对自己从事管理工作,也有很多启示的作用。我是个喜欢读书的人,能跟大家一起看书,体会分享的乐趣,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王石先生不是一个普通的企业家。因为在国内,没有企业家像他这样,企业经营出色赚到很到很钱却依然受人尊重;也没有企业家像他这样,在商业领域会当凌绝顶后,还身体力行去征服真正的绝顶去一览众山小;更没有企业家像他这样,在经商登山之外,做了更多回报社会的事业。这是一个至始至终用正能量去成功的人。


此时,作为中国最大的住宅开发商的领导人,作为一个对这个国家从起步到复兴历历在目的企业家,面对这片经济发展后人文环境却满目疮痍的国土,究竟该怎样定义自己的人生使命,又该如何去重构企业的道德底线?王石,值得我们学习!


俗话说,五十知天命,王石已经六十一岁了,按照中国的传统标准,即便不愿意承认,他也已经年过花甲,早已深知天命。对于这样一个人,他的叙述,大概是可以引领外人走入自己心灵森林深处,共同体会自己生活中的进与退的。


石先生的所有著作我都已经拜读过,包括《道路与梦想》《生命在高处》等等。前的几本书大多描述的是创业史和登山历程,而《王石说》这本书在这基础上增加了对年轻人的建议,所以对这本书特别感兴趣!


为了王石买。原来还有下册。环保和慈善部分直接跳过了,因为我的境界不够。重点在于:王石那挑战和冒险的精神。看过道路与梦想,可以看这本再深入一点点了解他的登山体会。


一直不明白王石是怎么做到完全放下手中的活? 后来和一位公司案例研究员聊天,他在走访希望集团时,刘永行曾对他说“我最自豪的地方是我现在如果离开公司一个月,已经可以做到不会接到一个需要处理公司事务的电话”。 恍然大悟,好的领导者是教会他的团队胜任自己的职务,而领导者自然将走到更高的高度。


想看这本书是因为王石先生是我最尊敬的国内企业家,做商业和慈善都能专注并且脚踏实地。后来他去哈佛游学后我关注了他的微博,发现他不仅在事业上专注,在其他领域也乐意去谦和地学习一切知识。我很早之前看过他的《道路与梦想》,那是一本关于他的商业理念的很不错的书,所以这次很想知道在超越商业的领域,作为一个成熟且不断思考的个人,他怎么解读自己的经历,并怎么启发阅读的人。


看了王石登顶的那段。离最佳登顶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可半个小时后,只前进了一小步。半个小时过了,总指挥要求撤下了!登顶就差几步了。上还是不上!? 人生不断的在做选择,王石的人生,他的企业,都需要他时时做出抉择!坚定前行!图书的排版很好,很轻。


对王石感兴趣,不是因为他做企业,而是因为他敢于挑战自己。从珠峰到阿拉善,从商业到公益,可以顺应内心活得丰盛,这是那个年代的同龄人所不敢想象的。我从一个人的角度去读这本书,去了解王石。


王石的路
王石的万科
王石的人生。


很欣慰,这是一份来源于第一现场、真实又直接的影像纪录,毫不回避地反映了自己在环保道路上所面临的困惑与矛盾、内心的焦虑与感念。重观影片,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审视的过程。或许,通过这样的审视,才能部分回答自己的使命。


之前读过王石的《灵魂的台阶》、《道路与梦想》,《灵魂的台阶》记录了老王挑战珠峰的心路历程,一路上记录的很多东西给我的启发很大,包括那句“人非其所是,是其所非”;老王很多的话,很多的思想,我认为都应该让当代大学生仔细学学,我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缺乏奋斗的动力,缺乏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希望聆听《王石说》。


我是先试读了此书,才决定要买的。王石的人格魅力真的很感动我。他在这本书一直提万科的责任,我觉得他真是个很棒的企业家。推荐!


两年前,我因为签证被拒,无法实现美国读研的梦想,所以逃到广州这个大城市一个人开始了打拼。一开始,每每想起被拒的那一天,总会觉得人生灰暗,但如今发现,可能是因为未成行才特别的遗憾。人生有太多的事情不可追,也有太多的未坚持。所以想试着从现在开始,忘记过去,去学更多更美好的东西,瑜伽,拉丁,ukulele……同时,也拾起以前所珍惜的点点滴滴,我爱写字,也有很多朋友读者,荒废了两年的博客,也等着我在上面写下更多的心情和成长。希望王石的故事,能带给我更多温暖的力量。


王石是我比较佩服的企业家,不管是事业上,还是生活上,可以说,他是一个很会过人生的人。


这一本王石亲述的关于3年登山、游历之后的生活感悟,没有公司的发展现状,没有管理公司的方法。带给我们的更像一位资深驴友的独家攻略。 这本书与我之前看过的很多小清新小文艺游记的不用之处在于:它对困难的轻描淡写,让人看起来就像是某个周末爬了个宝石山一样。而这正是王石的魅力。


一直很喜欢王石,记得他说过:“身临绝境,了无生机,人就很容易放弃。等你坚持一下就到顶了,坚持一下就生还了,可能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还有这么大的潜力,这时候你该多庆幸自己的坚持,自己的不放弃。”很佩服他,很向往像他那样走遍天南地北,只为挑战自己。希望通过这本书,进一步了解王石的事迹,向他学习积极的心态,勇于拼搏的精神。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没想到过企业家王石居然是这样的。在我心中他不过是一个成功人士的符号,还不值得让我对他心生敬意。但这本书让我看到真正的生活家王石,他对生活充满热爱,他能够担负起企业家对环保、对世界的责任。


王石还是个活在管理学读物里的人,中国的商业文化就是这样,习惯把企业家与企业紧密相连,于是我们经常可以在机场书店的管理学架子上看到,一本本印着王石头像的书摆在那里,脑袋边上印着“学管理”一类的字体。


王石是个挑战者,所以万科也是!


看王石说,学人生智慧。


两天就看完了,猫在办公室不干别的就看王石了。一帧帧震慑灵魂的图片,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言,令我为之动容。环保是大事,但可以从小事做起。也许我没有惊天动地,我可以发动身边的朋友节省一度电节约一滴水。尤其看了没雪的乞力马扎罗,裸露的岩石让人沉思。不但内容好,图片也超赞!!!


我看了之后又介绍给朋友看。 很感动,很激励人,60岁的王石还在哈佛学习,才20多岁的我们呢? 所以本书很励志,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状态。


生活必须不满足于现状,王石说的很对!


书不错,王石的人生不可复制,但是那样的生活是每个人都向往的。。。。


不是欣羡他的成功,想要学习成功怎么去走,我没有那么功利;我是一个希望能独到他们背后的故事,能够感悟到人生的那些选择,那些转折点的抉择时他们的感受……知道一个不是只懂得赚钱的才是真正的生意人,就如王石,就算是地产大亨,就有着自己关于人生和价值的追求。读到他关于人生的抉择的感悟……


展示王石鲜为人知的一面!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书到了,花了半天多的时间就读完了,里面没有很深刻的道理,展现的就是一个简单,平实的王石,但也不免生活的积极和事业上的大气,看完了能改观自己的一些观念吧,大家估量着买。


先要自己跟自己为难,人生才不会与你为难。自己“找罪受”的男人才能让人喜欢啊~作为企业家的另一面,王石这本书体现得比较全面的。整本书的装帧很不错,全彩印的,很多一手照片。我感觉,如果想把王石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来了解,而不是满是光环或者争议的企业家,这本书可以。这本书排版很好哦,赞!


学习能力是最大的财富!支持王石说的。


两本王石说都非常值得推荐


了解一个王石的多面人生


人生工作之外的王石


王石的事,那还要说嘛


以王石的品质与气质,有军人的那股劲在那里。在部队,他可以当将军。在商界,他已然是将军。不求军界领袖,也不求商界精英,我想要的是欣赏,无法直接接触,好在还有文字这么美妙的东西。读读看,会有收获,虽然不一定要学习他走过的路和走路的方法。


成功只能说明过去,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攀登珠峰似乎更难。60的王石就是做到了,真是有志者。


为王石老师的精神所感动,六十多岁的人了,仍然不放弃的去体验生活,还可以去哈弗上课,很是钦佩,里面的很多案例及观点值得我们年轻人拜读


“我不是英雄。这不是谦虚。”王石下山后,我已经听他多次这样强调。“2003年,在珠峰北坡,中国境内一侧,(和我们)类似的登山队一共有27支队伍,南坡尼泊尔一侧有35支队伍。” 50年来,以往有1000多人登顶珠峰,但是其中汉族人士只有12名,其中只有6名是内地的,其他5名是台湾的,一名是香港的。


我之所以崇敬的王石,除了他能为社会创造财富而外,还因为他的7+2,这也是我所向往的。书中写到很多他挑战7+2的故事,令我好生羡慕。


王石属于最喜欢的企业家之一啦


在王石身上 学会一个人成功是有原因的


2008 年,万科的管理团队提议用纪录片的方式,反映我为系列环保主题奔走的过程,亦借机为2010年世博会的“万科馆”准备些展映素材。于是,在接下来三年里,“时代纪录”这间深圳新锐纪录片机构的创办人洪海,跟着我上山下海,穿丛林进荒漠,足迹历遍南美的亚马孙森林、北欧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现场、中非的联合国环境署、珠穆朗玛之巅……一路奔走,艰辛自不待言,所见越多,内心却越来越不安和急切。


没想到王石这样的大企业家有如此崇高的一面。


足不出户,让王石带着自己全世界绕,听他的随想,观他的留念,品他的道理。棒!


王石是我欣赏的企业家,看完此书,愈加钦佩。有情怀,有责任心。


早就想读读王石的传记,了解下他的经历,读了感觉不错,写的朴实生动,值得一读


在机场翻看了整本书,回家后在当当买回,这本书让我知道了王石成为今天王石的根。谢谢你,王石。


可以通过王石看到另外一个世界


感觉就是王石的随笔,但非常吸引人。阅读起来也很轻松


比较欣赏王石这个人,借此了解一下


王石的价值,更多地在于他给予人一种信念。


王石的书值得拥有!


一直很喜欢王石,看了很有收获,顶


因为喜欢看名人传记 而且王石又是中国人 总之他的历程很是值得我们看看 书质也很好哦!也有许多图


王石火啦!


图文并茂很生动的王石,


王石简直就是个大明星


了解王石从这开始


王石的书一定要看


王石的书一直很喜欢,不一定文笔有多好,他的经历足以吸引我们。


王石一直是我的偶像


非常不错的书!爱王石!


很惊喜有一张王石的记录片碟片。书还没有看。


一口气读完,佩服王石!


一直很喜欢王石


非常喜欢王石,有内涵,有远见,有较量的勇气。


一直很欣赏王石,还不错~


欣赏王石


喜欢王石


一直崇拜王石大哥,越看越激动。不用说,值买。


进与退,到底是由别人来评说,还是自己来判断的?商业领袖最真实和最鲜为人治的一面曝光后,这个问题要问一问了.


字数比较少,图比较多。看书的原价,定价还是比较高的。因为图的原因吧?图书质量很不错,整书看起来很舒服。内容主要是环保跟登山类的。受益匪浅,要把环保当成一种生活态度。喜欢!


正如JEEP广告片中的对白一样,万科、两极、七大山峰只是一个符号,他用他的经历定义自己。


书的印刷质量没的说,彩页也好看,学到一些东西,不过还是吹嘘了万科的


一直很喜欢这类的传纪。唯有真实才是最好的经历。真实,一直都是记录所追求的,也是最为有精神最为有情感的。当然,最好是自己去走。有句话,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与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推荐读这类人物的传记。


这个境界不是我能理解的,只有继续理解中。用心的体会。当一个企业做大做强以后,它能成长一百年?高层,所谓的管理高层,是怎么想的?从一个草根,底层的角度,想,为什么,老百姓买不起房子?


登山的经历赋予了他独特的人生感悟,登山向上或向下,人生向前或向后


书很不错,但是派送员不负责任,放在门卫,跟踪记录显示本人签收,我很奇怪,所以去门卫查询,发现就在一个角落里。也许是派送员急着回家吧,起码发个短信或者电话通知一下,包裹放在哪里吧,但是没有做到这一点,而且作假算是本人签收。从无锡到宁波,四天才到货,时间已经有点长了。提醒当当网,此行为不能太多次哦,会影响信誉的,问题是积少成多的,请加强管理。


不一样的人生,透露出不一样的生活态度!全面讲述一个人的成功历程


不错 比较真实 涉及环保比较多 很好


面对死亡,面对恐惧,还会继续前行,这需要拥有一颗多么强大的心才能做到呀。对死亡的既怕是与身俱来的,因为它是未知的体验,但我们又能清晰的看见它带来的表象。我也喜欢登山,喜欢站在山顶眺望时的心情。可要是明知道我前进一步就离死亡更近,我会毫不犹豫的往回逃,活着多美好,多少美丽的诱惑啊。所以我想知道当迈向雪山的时候,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是什么强大的力量支撑他继续前行,继续进行这项体验。


人生的体悟,生活的感知,受用。


如此美好的书。就像登上珠峰,真是一件美好的事。就像一直梦想着有一日能纵马驰骋于草原乘鹤翱翔于蓝天一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为梦想而努力而拼搏是多么一件美好的事。恭喜你实现梦想。也祝我实现梦想。


人生是立体的,有不同的层面!说的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