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心灵世界

王安忆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01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安忆  

页数:

24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系著名作家王安忆在复旦讲课时的讲稿,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小说的艺术。

作者简介

王安忆,江苏南京人。中国当代文学女作家,被视为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後,自1980年代中期起盛行於中国文坛的「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创作类型的代表性作家。曾长时间居住於上海,於文化大革命期间,曾至安徽插队落户。王安忆现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
  台湾出身的旅美文学评论家王德威 (David Der-wei Wang) 於其小论文《海派文学,又见传人——王安忆的小说》中,谓王安忆是继张爱玲后,又一海派文学传人(见王德威著《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十九、二十世纪中文小说新论》,(台湾)麦田出版,页 383-402 ),高度评价王安忆在现代中文文坛的地位。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王安忆,1954年3月生于南京,次年随母亲茹志鹃迁至上海读小学,初中毕业后1970年赴安徽淮北农村插队,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工作,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1978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平原上》,1986年应邀访美。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专业创作至今。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
  王安忆的主要著作有:《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流逝》、《小鲍庄》、《小城之恋》、《锦锈谷之恋》、《米妮》等小说集,及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纪实和虚构》、《长恨歌》、《富萍》、《上种红菱下种藕》、《桃之夭夭》、《遍地枭雄》等,散文集《蒲公英》、《母女漫游美利坚》(与茹志鹃合著)等,儿童文学作品集《黑黑白白》等,论著《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等。
  王安忆多次获得全国优秀短篇、中篇小说奖,《长恨歌》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1998年并获得首届当代中国女性创作奖。2001年获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最杰出的华文作家”称号等。
  王安忆的小说,多以平凡的小人物为主人公,她注重从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经历与情感,挖掘生活,在艺术表现上,她的早期小说多感情抒发,近期创作则趋于冷静和细致。我们从王安忆的作品里可以感受到一种宽厚的爱,她赋予故事中人物"英雄性",表现人物美和善良的方面。她以敏感和高超的领悟力来控制故事微妙的气氛发展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细腻精准。她的作品讲的是平常故事,柴米生计,可她探讨的是故事背后强大而仁慈的自然规律,这是她对人性和人的生存状态及本体世界的关怀,这使她的作品具有了超乎寻常的意义。同时作品中时刻有女性的温柔体现,连同谨慎内省多思的品格,使她作为文坛一个特立独行的异数存在. 有论者认为,总体上讲,《长恨歌》的思想内涵和叙事结构都不如《启蒙时代》具有挑战性——写《启蒙时代》这样的作品,作家不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的积累都拿出来,是支撑不下来的,因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它都是个无所依托的东西,所以一定是观念和内心动力的产物。(“启蒙”的精神现象学——谈谈王安忆《启蒙时代》里的虚无与实在)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 长篇小说:
  《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米尼》《长恨歌》《富萍》《桃之夭夭》《上种红菱下种藕》《遍地枭雄》、《启蒙时代》。
  * 中短篇小说集
  《雨,沙沙沙》《黑黑白白》《流逝》《尾声》《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小鲍庄》《乌托邦诗篇》《荒山之恋》《伤心太平洋》《海上繁华梦》《香港的情与爱》《叔叔的故事》《人世的沉浮》《隐居的时代》《忧伤的年代》《化妆间》《儿女英雄传《剃度》《现代生活》《文工团》……
  *散文随笔集
  《蒲公英》《独语》《走近世纪初》《旅德的故事》《乘火车旅行》《重建象牙塔》《王安忆散文》《街灯底下》《窗外与窗里》《漂泊的语言》《母女同游美利坚》(与茹志娟合作)……
  *文论集
  《故事与讲故事》《心灵世界》《我读我看》《王安忆说》。
  其中《长恨歌》已于公元2005年由香港知名导演关锦鹏拍摄电影。

书籍目录

第一讲 小说是什么?第二讲 处女作第三讲 《心灵史》第四讲 《九月寓言》第五讲 《巴黎圣母院》第六讲 《复活》第七讲 《约翰·克利斯朵夫》第八讲 《呼啸山庄》第九讲 《百年孤独》第十讲 《红楼梦》第十一讲 小说的情节和语言第十二讲 心灵世界的建筑思想第十三讲 小说的感情问题

章节摘录

小说是什么?小说不是现实,它是个人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有着另一种规律、原则、起源和归宿。但是筑造心灵世界的材料却是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小说的价值是开拓一个人类的神界。来复旦大学讲课心里也颇惶惑,我不知道我能否讲好,但我会尽力。这十几周课我想用来探讨一个问题。这问题虽则简单,却也是许多人一直在探讨的,这便是:“小说到底是什么?”我的问题并非针对其在社会上的功能,并不是问它的社会位置是什么,而是它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是它本身的问题。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说一下我为什么要开这门课,而不愿以一种讲座的形式。有许多大学和文学社团常请我去开讲座,我一般都拒绝。但我接受复旦的邀请,来此花很长时间开一门课程。动机何在?我时常在想,我们这种人,也就是我们这种写小说的人到底在干什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位置非常奇异。当有政治运动,特别是1949年后政治运动频繁的时期,我们常会成为枪,或者靶子,批评的对象或批评的工具,总是这种作用,逃脱不了的作用。历来的运动中,作家正是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工具,无论是从正面,还是反面,很难摆脱,尽管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用了很多办法去摆脱它。在“文革”之后,“四人帮”倒台的时候,我们成了民众的喉舌或心声,当民众感觉到有话要说,我们便抢在前边说了。那个时期现在有许多人将其定位为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有那么多人读小说,而且几乎每篇小说都会引起强烈的反响,许多话都靠文学说出来,比如话剧《于无声处》,你们复旦的一位校友卢新华写的小说《伤痕》,陈国凯的小说《我应该怎么办》,等等。翻开1978年的获奖作品,全是那些说出了人民心里想说但是不知道怎么说,而且说不好又不敢说的作品。那时候的作品很过瘾,很痛快,当之无愧地成为民众的喉舌。今天,我们小说家还被赋予一种心理医生的功能,恐怕每一位作家都会受到读者这样的要求:希望你能解答一下我的问题,生活当中,人生道路上碰到的难题。在这种种情况下,作家的角色有点类似于社会学家,似乎作家有必要对这社会上的许多问题负责任、作回答。这种情况下我经常会想:我们到底是谁?我们从事的工作是什么?剑了今天,改革开放形势之下,各个领域里,市场占了主导地位,市场怎么说呢?它引起了知识分子和作家的深沉思考,他们有时痛恨这个市场化的社会,因市场的实用性贬低了思想的无形价值。但我个人以为,市场化倒是把很多问题简单化而且本质化了。市场概括了民众中大多数人的需要,这种需要比较地贴近其个人自身的需要,日常化的需要,而不是意识形态的需要。不妨从市场角度看看,哪几类文学作品、哪几类小说的销路比较好?也就是比较为人们需要。看清市场的要求也许能使我们看清一些东西。在市场背景下,最走红最受欢迎的是两大类作品:一类为纪实类作品,另外一类是言情、武侠、推理类作品。也就是说前者是完全真实的,后者是完全虚假的。这两类作品其实都是满足了人的猎奇心理,前者因其是百分之百的真实,我们对它的“奇”的要求相应地降低了,不会要求它有特别的、过分离奇的形态,一些平凡的事情,因我们知道它是真实发生的,于是就变得奇特了。第二类作品,言情的,像琼瑶的小说,武侠的如金庸,推理破案,科学幻想……就更好理解它满足人做梦心理的功能了。生活如此乏味和枯燥,几乎每一步都是按部就班,安排好了的,没有意外之笔,此类作品就提供了梦幻。琼瑶小说说到底就是灰姑娘的故事,出身贫苦的女孩子,最后找到她的白马王子,同时拥有了财富。她的小说路数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心理的。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来自于特别的阶层,但我们都有一种遭遇奇迹的希望。而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就更为离奇了,他们个个是超人、是异种,很满足人的英雄心和探险心。推理小说亦很刺激,它使人体会到恐怖的快感、悬念的快感和最后谜底揭开的愉悦。也是对平凡生活的挑战。


编辑推荐

《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著者对小说艺术有独到的感悟和理解,将小说定义为心灵世界的表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心灵世界 PDF格式下载



喜欢王安忆的作品,所以很想读一读她的小说理论著作。


王安忆的心灵世界。跟着王安忆的脚步,看小说名著。


王安忆是一个很有思想,情感丰富到小说家,所以她对写作是有自己很独立的思考的,虽然说的并不一定都赞同,但是确实是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地方。


一直喜欢王安忆,虽然还没有特别仔细地看,但是觉得排版很有匠心,专门留出了写读书笔记的区域,非常好!


因为是王安忆,所以想进行更深入的一些研究,喜欢这本书


因为喜欢王安忆买的,还没看。


讲小说的演讲录,我们看到太多作者自述的心机,讲得更多的是技巧。小说是要描述一个世界,再造一个世界,心灵的世界,很在理。遗憾书太薄,还没看过瘾。


以作家的视角来解读小说,让我对小说有了新的认识。十分推荐!!


小说家讲小说,很有意思。感觉不错。


从灵魂世界出发阐释小说


里面谈及的小说都是我喜欢的,今次有个很深入的理解,也打开了一扇新的门。


其实就是那本《作家的十三堂课》,不过,那本已经绝版了。内容不用说,赞!


上次买了本王在香港大学讲课的书,这次又买了一本


看看我才女在复旦教书的授课稿


买到后,一晚上看完了,实在太棒了,非常值得阅读!


这本书很实用,听朋友推荐买来读的,正在阅读中。


听朋友推荐了,买来读,确实不错。


挺好的,写了一千多姿的书评呢


一直很想买这本书,等买到的时候,是胶订并不是很好的书,皮快要掉了。但是为了能够急时的看到,也不想换了。


很好 挺有深度的


绝对好评


喜欢满意!


太棒


有些观点很深入。


阅读此本书,受益匪浅。


很多观点能让普通读者如醍醐灌顶一般。


蛮好,十分喜欢。


学习写作知识,了解名作。


给同学买的 应该会喜欢!


帮朋友买的,他跟我说书很不错。


受益匪浅。一直都喜欢王安忆,无论她的小说还是散文。有人说王安忆是为文学史准备的,有一定的道理,她的视点与起点就高,不同于一般的通俗文学。她不媚俗,也有真功力。


王安忆的作品读过不少,作为写家,切肤之见值得人重视。


王安忆是一位很好的作家


最近想看看讲小说的,有人又推荐了这本。


小说家写的关于小说的看法和意见,与一般评论家是有所不同的,深受启发。


尽力想说明自己的观点,但是大多是对引用作品的情节介绍,评论占比偏少,对自己的论点和看法分析不是十分细腻,粗略了解还行。


读后有收获,可学到一些东西,比如对名著的阅读。与毛姆的读名著比较起来有很大差距,不如毛姆的细致入微。


喜欢就是喜欢,没得说~~~


她的书值得看


上课讲义


很好 的书


这本书是老师介绍的,买回来感觉还是不错的。。。。


书是好书。可是,买的时候以为是她的文艺评论综合集,看了才发现,是一篇篇讲课稿的整理,每一篇都是对某一作品的评析。还是不错的。适合学中文的专科、本科生读,读前,最好能读她所讲解的作品。


复述各部名著的内容的文字太多,发表自己独特感悟的文字太少。


废话太多,不得要领啊,哎可惜了我的大洋


不知道为什么不能点一星,书的装帧很差,拿到手封面就掉了,里面还有很多空白所谓“笔记区”


王安忆的书仅仅读了此书,只因内心渴望平静,而心灵的寻觅,可以通过这样的世界和角度去理解,便驻足观看,得到宁静和祥和。


详述了作者对于小说创作的思考,对于把握小说创作很有帮助


喜欢讲稿一类的读物。


值得买此书,看看可以获得著名作家关注什么思考构思的方式等。


王安忆眼中细腻的世界


书有压痕。但是内容不错的。


看完此书,非常佩服王安忆,分析小说,脉络极为清晰,什么都理得清清楚楚、条分缕析,很多地方有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不愧大手笔、高层次;本书是对于文学的技术性分析,对于有志于文学创作和对文学作品有了很多感性了解的读者来说,真是一剂理性的良方,一部很好的不枯燥的文学教科书。


满意,是的,非常 满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本书可以解开读者的部分疑惑,对作家的创作方法恶思维有比较独到的见解,的确是内行才能看出门道。


非常好,只有有素质的人才看的懂,别信没素质的人的话。相信王安忆,相信中国文学


纸张有点问题,字密密麻麻读着有点费劲。


能学到很多东西,文学不靠这样的师者推进,还靠什么呢?


看过她的长恨歌后买来这本更早的小说理论看,对文学理论有所帮助


很失望,远远比不上马原的《小说密码》


很不错的一本书 适合闲暇时阅读


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


王安忆小说讲稿


理性的认识


看上去还行的


找了好久的书在这里买到了,真高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