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学林
2006-4
复旦大学
郑培凯 编
282
《九州学林(2007秋季5卷3期)(总第17期)》主要内容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九州学林(2007秋季5卷3期)(总第17期)》由郑培凯编写。
专论戴燕 从《文选·情赋》看情为何物? 吴宏一 周邦彦《齐天乐·秋思》的著成年代及其相关问题 邝子 《三国演义》中诗词的艺术意义 何冠彪 “得福不知今日想,神宗皇帝太平年”——明、清之际士人对万历朝的眷恋 马幼垣 甲午战争期间李鸿章谋速购外舰始末(下) 林同奇 周勤 牟宗三天人理境中的动态、张力与悲剧感——儒家天人合一观的一种反思 考释谢正光 嘉庆初年京师之学人与学风——读柳得恭《燕台再游录》 论坛孙玫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于传统戏曲的复杂情结 评论程中山 评张寅彭《新订清人诗学书目》
二、清初的文字狱及其文艺政策文字狱在清初,南方仍存在南明政权,南明之后,郑成功(明俨,1624一1662)亦在台湾继续抗清的活动。至于国内亦不乏反清遗民,清廷故而有加强对意识形态的控制的必要。有学者便指出,顺治(福临,1638一1661;1643一1661在位)、康熙(玄烨,:1654一1722;1661-1722在位)、雍正(胤稹,1678.一1735:1722-1735在位)三朝累兴文字狱,及至乾隆(弘历,17ll一1799:1735一1796在位)统治期间更达到了顶峰。此时文字狱不仅规模大、牵连广,而且次数也特别多。据统计,乾隆在位六十年(1735一1796)间,大小文字狱即有一百三十件以上①。由于文字狱的威胁,清代诗风亦为之改变,故而文坛上便有“清真雅正”诗风的倡议,这正是清廷入关以来一直所努力经营与期待的必然结果。(二)“清真雅正”的提出现在让我们检溯在雷厉风行的文字狱背后,清廷一直努力营构的官方意识形态的过程。清初著名学者方苞(凤九,1668一1749)在《钦定四书文凡例》中提出:凡所取录,以发明义理、清正古雅、言必有物为宗。
《九州学刊》复刊了,《学术集林》也复刊了。最让人高兴的是,这两份学刊是合并复刊,重新正名为《九州学林》,希望能汇集海内外的学术资源,继续出版对中国文化研究有启发性的学术成果。合并之议源于王元化、朱维铮两先生。他们认为,当务之急,是汇聚国内、港台、海外的学者,共同办一份实事求是、言之有物的学刊,立足于实证的研究,放眼跨科际的整合,探索中国文化的宏观议题,而绝不为时髦的理论框囿。 合并之后的《九州学林》将由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出版繁体字版,由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简体字版,内容完全一致,同步发行,以期做到海内外同时共享学术研究的成果,沟通与联系国际汉学研究所关心的学术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