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德语文学辞典

卫茂平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卫茂平 主编  

页数:

526  

Tag标签:

无  

前言

合适的辞书,始终是求真和启智的必要工具。这一部《德语文学辞典》,在查阅或了解德语文学方面,也追求这个功能。由于民族、语言、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德语文学,包括其他欧洲国家的个别德语作家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中被视为一个整体。缘于此,本辞典名为《德语文学辞典》,而非“德国文学辞典”。它既包括了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德语文学,也旁涉欧洲其他国家(包括英国、瑞典、捷克等国)的知名德语作家及其作品。作家和作品是组成一国文学的基本要素,也是人们学习一国文学时叩访频率最高的对象。这本《德语文学辞典》秉承以作家和作品为主的体例,冀求为学习或认识德语文学提供一部翔实的辞书。而书后所附德语文学的著名奖项,以及历届获奖人员名单,则打开另一扇接近德语文学的窗户。在世界的文学殿堂里,就历史传统的悠久或作者队伍的规模来说,德语文学似乎不在前列,但其作家或作品的数量,却同样浩博可观。如何在有限的篇幅里,辑录德语文学的主要信息,是我们拟定词条时颇费周折的问题。作为由中国人编撰、又面对中国读者的德语文学辞典,我们淘漉的标准是,既考虑这些作家和作品在德语文学史上的地位,又顾及其在中国的译介状况。其实,许多重要的德语作家或作品在汉语世界已见介绍或已有译本,但散落四处,不易归拢。有心探究其详的读者,不难在此按图索骥,找到作品完整的中译;而本书所采用的译名,基本以通译或已有译本为准,也为进一步查找提供了便利。

内容概要

  《德语文学辞典·作家与作品》正文共收词条485条,其中作家206条,作品279条;每一词条设为一页。  除几部古代“无名氏”作品之外,目录按作家姓氏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序;作品词条随后,按出版年份排序;  作家词条主要介绍作家生平和创作;评骘力求简明扼要。  作品词条大体叙述故事梗概,兼顾与创作有关的信息;当代作家及作品跟踪到2009年。  附录收有5种主要德语文学奖的介绍,包括至2009年的获奖人员名单。  书后添附作家姓名和作品名称的汉语拼音索引和原文索引,便于查找。

作者简介

卫茂平,男,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出生于上海,1982年本科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1989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德语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德语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德语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是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作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书籍目录

《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尼伯龙人之歌》《阿米斯牧师笑话集》《谷德伦之歌》《梯尔·欧伦斯皮格尔》《希尔德市民故事集》阿尔尼姆,路德维希·阿希姆·封《儿童的神奇号角》阿皮茨,布鲁诺《赤手斗群狼》埃布纳一埃申巴赫,玛丽·封《死刑犯之子》埃申巴赫,沃尔夫拉姆·封《帕尔齐伐尔》 艾希,君特《梦》艾兴多夫,约瑟夫·封《一个无用人的生涯》艾兴格,伊尔莎《镜中的故事》安德雷斯,斯特凡《井中男孩》安德施,阿尔弗雷德奥埃,哈特曼·封《可怜的亨利希》奥皮茨,马丁巴赫曼,英格博格贝恩,戈特弗里德贝尔凯维奇,乌拉《黑白天使》贝克尔,尤雷克《说谎者雅各布》贝希尔,约翰内斯·罗伯特《告别》《锤与笔》彼得森,扬彼得斯,克里斯托弗《夜幕》毕尔格,戈特弗里德·奥古斯特《闵希豪森奇游记》毕希纳,格奥尔格《丹东之死》《伦茨》《沃伊采克》《列翁斯和莱娜》伯恩哈德,托马斯》伯尔,海因里希《一声不吭》《小丑之见》《莱尼和他们》《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伯尔纳,路德维希博尔歇特,沃尔夫冈布莱昌,尤里布莱德尔,威利《父亲们》《儿子们》《孙子们》《新的一章》布莱希特,贝托尔特《三毛钱小说》《伽利略传》《四川好人》《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高加索灰阑记》布兰特,塞巴斯蒂安《愚人船》布林克曼,罗尔夫·迪特尔布伦塔诺,克莱门斯《勇敢的卡斯帕尔和美丽的安耐尔的故事》……

章节摘录

插图:布鲁诺·阿皮茨的代表作,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纳粹集中营内地下反法西斯战士与纳粹分子的英勇斗争。1945年春,一名波兰囚徒被运到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囚徒首领赫费尔和皮皮西在他的手提箱中发现了一个犹太男孩,并得知其父母已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遇害。赫费尔和皮皮西是集中营地下抵抗组织成员,为了按原计划暴动,组织负责人博霍夫想让波兰囚徒带小男孩转移。但此时集中营党卫队头目茨魏林发现了小男孩。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他暗中安排让小男孩留在集中营,这样他可以在美军到达后以此邀功免罚。但茨魏林的妻子认为这样太危险,茨魏林遂改变想法,让另外两个党卫队头目赖内博特和克卢蒂希得知此事。党卫队进行搜查,却没找到小男孩,便把囚徒首领赫费尔和柯罗平斯基关起来审讯,并想从赫费尔口中获得集中营地下党全体成员的名单。共产党员克雷默利用茨魏林打算为自己留后路的心理,试图通过他营救两位战友。但赖内博特看穿了茨魏林的意图,反过来要他彻底查清地下抵抗组织。赖内博特还让人把皮皮西和另一名囚犯关了起来,并严刑拷打皮皮西。皮皮西被拷打致死,但纳粹还是没抓到小男孩。此后,茨魏林炮制了一份地下抵抗组织成员名单,纳粹头目施瓦尔命令将这些人全部枪决,但这些人当晚就全部消失了。不久,美军占领了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茨魏林和赖内博特马上狡猾地躲了起来。最后,赫费尔和柯罗平斯基被释放,犹太小男孩也活了下来。小说取材于真实史料,是阿皮茨八年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生活的写照。在小说中,阿皮茨对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囚徒的生活和斗争作了生动的描写,强烈控诉了法西斯的暴行,讴歌了集中营内反法西斯战士和进步人士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结构方面,小说以营救小男孩为线索逐步展开集中营地下抵抗组织的斗争全貌,把掩护孩子免遭法西斯匪徒的迫害与集中营解放前夕的地下斗争结合在一起,并塑造了克雷默、博霍夫、赫费尔、皮皮西等感人的正面人物形象。为了表示对受难同志的敬意和哀悼,阿皮茨在书中特意用了他们的真名实姓。这部小说曾经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发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


编辑推荐

《德语文学辞典·作家与作品》:文学辞典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德语文学辞典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