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小批判集

郜元宝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7月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郜元宝  

页数:

294  

Tag标签:

无  

前言

很早就认得“批判”这两个字。见高年级同学在大纸上写毛笔字,便无师自通,晓得他们又在“批判”了。不久自己也得了机会“抄大字报”,就是把同学们写在练习本上的官样文章用毛笔誊在比饭桌还大的白纸上。迄今为止,气味闻过不知多少,但那浓郁的墨香,纸张的气味,给我的刺激似乎更强烈,更持久。感谢这气味,它让我领略到人生的热烈,尽管后来才知道“大字报”的厉害,弥漫全国的“大批判”更不是闹着玩的。时间无情,几十年一晃,“大字报”啊,“大批判”啊,都水过无痕,连“批判”一词也快要陈旧得不再被人使用。至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当初把这个词从德国人那里借来时的本义,更渺茫得很。这大概也属于中国人“误用”德国哲学的一端罢?

内容概要

  遥想18世纪末19世纪初,黑格尔、康德诸哲人多少闳放。他们似乎觉得离末世尚远,自居于丰盛安稳的历史中央,前既见古人,后也可望来者,所以心无旁骛,元气淋漓,一出手就是“绝作”,而最得意之作,无疑就是思虑人类精神活动以及从精神活动出发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奥秘。尽管这奥秘决非他们所能解开,但解密过程中迸发的精神火花——也就是批判的火花——确实绚烂。不像现在,到处都显出末世光景,什么都不认真,只等最后时刻降临。德国式的精神抖擞缜密剀切的“批判”固已绝迹,就连荒谬狂热的中国式盗版也无从产生。打躬作揖,你好我好,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坐地分赃,闷声发财,成了最大的哲学。谬论公行,指鹿为马,黑白颠倒,俗不可耐,更是家常便饭。

作者简介

.

书籍目录

想知堂遇见茅台节后谈吃惊慌失措的文化被委以重任的文化又一种破坏文化的逻辑犹在“二周”之间批评五噫现在还缺乏谈论文学的合适语言请神容易送神难上海文学的狭邪小径一种“上海文学”的诞生杂凑:重写中国电影的强硬逻辑“韩流”的启示《色,戒》:从电影回到小说“奇特的”、“色情的”世界华文文学评哈金并致海内外中国作家给“海外华文文学”打点折扣你硬着颈项要到几时?中国文学·垃圾·烂苹果曖昧的“回归”卑污者说未完成的交响乐红色经典的隐秘遗产岂敢折断你想象的翅膀从《刺猬歌》回顾张炜的创作我欢迎余华的“重复”为《兄弟》辩护到底不够破碎作家缺席的文学史没有“文学故事”的文学史应思古鼎初造时“语文”·“文学”“外语”·“母语”“次殖民地”·“语言游戏国”“样板戏”·”能愿动词”·“当代文学”

章节摘录

想知堂遇见茅台10月底去茅台跑了一圈,回到上海,转瞬二十多天了。印象如新,但拿来作文,材料仍嫌不足。毕竟只是跑了一圈而已,所以尽管玉成好事的《人民文学》再三催逼,仍旧白卷一张。中间上了趟北京,本拟一晤在茅台结识的二三酒友,彼此交流“酒后感”,抛砖引玉,或能醉中偷得佳句。不料碰到教育部大肆进行“教学评估”,只好赶紧回来。这次东西南北教书匠们皆栗栗自危,生怕被“抽查”,仿佛真有什么过错,又仿佛教了十几年书,一旦“评估”起来,就都不会教了。这种心态,用“杯弓蛇影”、“瓜田李下”之类的成语恐怕尚不足以解释其中奥妙。推算起来,还是鲁迅所揭示的奴隶性在作怪吧。这才后悔在贵州时,拿腔作调,没大灌特灌。否则,纵无李后主“酒恶时拈花蕊嗅”的风雅,郦生所谓“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的豪壮总能沾点边,区区“评估”,其奈我何?其实不然。尽管拿腔作调,若单论茅台,有生以来加起来也没那几天喝得多。何况绝对正宗,又何况在茅台而饮茅台。但不济就是不济。使阿Q饮酒,无论绍兴花雕还是贵州茅台,见了赵太爷,也都白搭。“酒能壮胆”?一句需要大打折扣的中国式的“豪语”罢了。据说某才子有次喝酒,至人事不省的地步,接二连三摸出人民币,叫大家听那撕锦裂帛的好音。及至摸出一张百元大钞,却突然缩手,改打醉拳了。


编辑推荐

《小批判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小批判集 PDF格式下载



此书收集郜元宝近几年来针对当下各种文化现象、作家作品所作批评文章。如,他对莫言、严歌苓等作家的一些创作倾向进行了点评。作者之所以以“批判”作为书名,意在呼唤当下批判界所严重欠缺的“批判”精神。


鞭辟入里,如箭如镞的评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