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业绩评价指标的采用与后果

张川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川  

页数:

236  

前言

  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整个国家会计制度的发展是相背离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引入西方的管理会计技术;二是总结自己的经验。所以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翻译文章,以及不规范的案例研究。我国实务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管理会计没有感觉,企业只是遵循会计准则的发展,最为相关的就是成本核算,但其问题太多,集中表现在准确性与相关性上;至于管理控制系统则一无所知,根本就是一张白纸。  管理会计在研究上的落后以及企业在运用上的问题是客观现实,我们可以归结许多原因,例如我国的制度背景、学术上的理论与数据的缺乏、企业的麻木等等国外的类似问题,但是没有证据表明管理会计在我国是不需要的,西方的成功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在中国做一个尝试。  张川是我和我的同学陈世敏博士合作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在上海财大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受到了会计理论与研究方法的严格训练,这为她做博士论文以及后续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借助于我担任上海市成本研究会副会长之际,我们参加了上海市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业绩评价的课题调研,一起参加了评价指标的设计,走访了不少上市公司,分析了多家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数据,据此积累了宝贵的数据资料;依据这一资料并根据我们的反复讨论,最后将她的博士论文研究领域定格在我国企业业绩指标评价体系的采用与后果研究方面。

内容概要

  《业绩评价指标的采用与后果:基于我国企业的实证研究》一书系统地论述了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调查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业绩评价体系在我国的应用情况。首先以问卷调查回收的158家企业为样本,通过对不同权变变量下企业采用和重视业绩评价指标的程度,以及采用业绩评价指标以后的业绩后果进行分析,为我国企业是否应当采用业绩评价指标找到了实证指导。然后以上海市国资委下属的76家国有企业为样本,分析了非财务指标与企业当年及以后年度的财务业绩的相关性,从另一角度为我国企业是否应当建立综合业绩评价体系找到了实证依据。 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张川,女,1970年3月生于四川省自贡市。现任上海海事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海事大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5年9月,获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学位,并前往英国Northumbria大学Newcastle商学院进行了近1年的博士后研究。2008年1月开始在厦门大学会计系进行博士后研究。  到目前为止,曾经负责或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一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课题、一项财政部课题、三项交通部课题、两项上海市课题以及若干项横向课题。主持和参加了多项重点课程建设。  已经在《会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与管理研究》、《当代财经》、《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涉外税务》、《财务与会计》、《财会通讯》等权威或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主编了教材《新编高级财务会计学》、参与编写了多本教材。目前主讲《会计研究方法》、《财务报告分析》、《高级财务会计》、《国际会计》、《会计制度设计》等多门研究生和本科课程。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权变理论第二节 代理理论第三节 其他影响业绩评价的理论第二章 业绩评价的发展历程第一节 西方经营业绩评价发展历程第二节 日趋成型的加入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系统第三节 我国业绩评价制度背景第三章 业绩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一节 非财务指标的采用与重要性第二节 组织及环境特征与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第三节 业绩评价与薪酬系统第四节 我国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展望第四章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问卷调查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问卷发放回收第二节 被调查对象状况第三节 变量计量第五章 业绩评价指标在我国的采用现状调查启示第一节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及启示第六章 业绩评价指标选择的权变分析第一节 研究假设第二节 相关系数分析第三节 业绩指标采用和重视程度的回归分析第七章 评价指标采用业绩后果的实证研究第一节 研究假设第二节 相关系数分析第三节 评价指标采用业绩后果的回归分析第八章 市场竞争程度、评价指标采用与公司业绩第一节 研究假设第二节 变量界定和计量第三节 模型建立与数据分析第四节 结论与启示第九章 非财务指标的价值相关性分析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数据来源第二节 客户满意度与企业的财务业绩相关性第三节 其他非财务指标的价值相关性第十章 企业发展潜力对财务业绩的反映与预测分析第一节 研究假设与研究思路第二节 变量的界定与取值第三节 分析结果与可靠性测试第十一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二节 研究启示附录附录一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使用情况调查问卷附录二 本书中使用的研究变量一览表附录三 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附录四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参考文献致谢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  从企业所有者角度看,业绩评价和企业估值有密切联系,在资本市场有效率的条件下,企业价值成为评价的核心,即评价体系的指标最终应该是价值相关的。价值在本质上是依据历史和当前的表现来预见未来。价值相关反映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当前盈利性(用货币指标计量);二是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健康性指标);三是盈利能力的增长潜力(价值驱动因素等)。业绩评价指标选择的理论基础最主要有权变理论和代理理论。除此之外,激励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以及其他理论也有影响。下面分别介绍。  第一节 权变理论  在业绩指标体系的选用方面影响最深的理论是权变理论。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种管理思想,但作为一个较成熟的管理学派则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有效组织的设计决定于环境的特性。权变理论的一句著名格言是,“管理的智慧从你认识到世界上不存在唯一最优的管理系统时开始。”权变理论的关键词可以说就是一个“变”字,因为有了变,再科学、再全面的管理原则也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为了使这些变化成为可知、可用,权变理论学派通过对大量的企业事例进行研究和概括,用归纳法整理出几个基本的类型,并给每一个类型找出一个模型,使复杂多变的环境与丛林般存在的管理理论形成权变对应关系。权变理论研究者发现,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追求管理原则,但管理原则不像自然科学原则那样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适用性,当管理原则遇到这种特例时,就出现矛盾,无法解释。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业绩评价指标的采用与后果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