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科技的基石

虞昊,黄延复 著 虞昊、 黄延复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0出版)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虞昊、 黄延复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0出版)  

作者:

虞昊,黄延复 著  

页数:

515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为了在新形势下大力弘扬研制“两弹一星”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实施科技兴国和科技强国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于1999年9月18日决定对当年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伟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23位科技专家是人民共和国的功臣,是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这23位科技功臣中,大部分都是叶企孙大师的弟子。本书将要告诉读者他们的成功以及大批科学大师的涌现与叶企孙的关系。1931年秋,叶企孙和刚考上大学、酷爱文史的钱伟长谈论学习方法,曾评论司马迁写《史记》的方式和后人如何读史书等问题。叶企孙指出:读史贵在融会贯通,弄懂它的用意。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以叶企孙的成长历程、治学经验、创业经过和半世坎坷为主线,以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为主要活动舞台,贯穿着吴有训、梅贻琦、翁文灏、顾毓 、赵忠尧、萨本栋、李书华、竺可桢、饶毓泰、周培源、吴大猷、黄子卿、熊庆来、杨武之、严济慈等一批留学回国的元老,培养杨振宁、李政道、王淦昌、赵九章、钱学森、王竹溪、钱三强、程开甲、彭桓武、王大珩、钱伟长、秦馨菱、戴振铎、朱光亚等一大批杰出院士和“两弹一星”功臣及现代科学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的全过程。本书用翔实史料证明,没有这个科学家群体,我国的综合国力将难以想象。这些人多数已不在人世,有些已到了耄耋之年,他们的教育思想、成才经验都是我国的宝贵财富。本书还就因为受到“熊大缜冤案”的牵连而使叶企孙蒙受不白之冤的历史事实作了澄清,此外还涉及严复、蔡元培、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吴宓、陈岱孙、王国维、萧蘧、张子高、胡适、冯友兰、潘光旦、蒋梦麟等文人雅士的历史事迹。本书第一版的出版,得到许多名家的好评:“此书可以传世”——顾毓 ;  “此书对祖国科学教育可能有很大影响”——戴振铎;“洋洋巨著,忙忙粗读一遍,甚感内容丰富”——彭桓武;“叶先生留给后世的绝响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张光华;  第二版删去了大量日记、书目、提审笔录等细节的文字,充实了大量一手资料和图片,更加凸现了叶企孙的人格魅力和大师们的丰功伟绩。  抚今追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是泱泱大国中莘莘学子的职责。本书是高等学校高层管理人员、教师、广大学生和青年读者修身、立志的重要参考读物,更是中国科技史弥足珍贵的史料库。

作者简介

虞昊,1929年生,大碶扎马村人,虞清华之孙。现为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39年从灵山学校毕业后考入省立宁波中学。中学时已在报刊发表文章,因成绩冒尖受推荐见教育部长,1948年获上海考区国家奖学金第一名,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毕业留校。1953年以杰出成绩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教师标兵。1957年因直言批评校第一把手,文革中又向上级揭发批判迟群,被剥夺自由和公民权利30年。1987年由北京市纪委平反昭雪,恢复党籍。恢复工作后,在重要报刊和全国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200篇,涉及教育方针、教育方法、电视、物理仪器及演示科学史及防雷技术等领域。编写《中国科技的基石》、《一代师表叶企孙》、《现代防雷技术基础》等专著6部。又利用废旧物资,手创制高教仪器30余种,其中5项获国家教委优秀研究成果奖,被两届国际物理教育学术会议入选展出,获得专家们好评。又运用自制仪器及高超编导技术摄制14部科技录像片,向全国发行。录像中所展示的很多新的物理现象,对大学物理的某些基本概念的阐明作出更正,有些还被德国著名大学采用。共获得北京市和全国大奖10项。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摄制电视片《又是满山红叶》中的部分内容为《科教兴国》所录用。他执着地宣传科教兴国思想,对叶企孙奖的设立及叶企孙铜像的建立起了一定的作用,多次参加和主持我国现代防雷技术科研项目的评审。《中国高等教育专家名录》、《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世界华人英才录》等10余部人物名典载有其小传。

书籍目录

序:从两弹一星说起导言:叶企孙自述“小传”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的科教兴国梦第一节 叶氏敬业缘一、家世略传二、从启蒙到敬业第二节 清华五年一、“国耻纪念碑”二、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第二章 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一节 1925年以前的经历及取得的成就第二节 “少壮派”教授进入行政机构第三节 创建清华物理系一、概况二、大师云集三、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四、科学研究第四节 组建清华理学院一、概况二、国际学术交流第五节 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先驱们第三章 从特种研究所到国防现代化事业第一节 抗战期中的清华研究事业一、概述二、清华研究院第二节 抗战期中的清华特种研究事业一、概述二、中期成果三、后期进展及其成果第三节 招考留美公费生事业第四节 叶企孙与中国的航空事业第五节 航天科技、人造卫星和国防现代化第六节 中国兵工弹道事业的倡导者第七节 在国防现代化里程上受到的支持第八节 信息科学与国防现代化第四章 中国现代科技的主要奠基人第一节 叶企孙与中国的地震事业和地球物理探矿一、中国地震事业的发展二、中国地球物理探矿事业的发展第二节 叶企孙与中国现代声学第三节 我国磁学的奠基人第四节 叶企孙和中国的科学史研究第五章 叶企孙的教育思想第一节 尊师重教一、叶企孙的尊师重教二、中国办大学历史上的一场争论第二节 素质教育一、教师的职责是授人以科学精神二、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三、怎样进行素质教育第三节 务实作风一、理论与实验结合,特别注重实验二、崇尚基础,重质不重量三、淘汰率和师生人数比四、无为而治五、不随大流,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第四节 因材施教一、教育工作是门艺术二、兴趣与改行第五节 爱护学生与青年第六章 抗战期间第一节 继续参与领导清华第二节 出任中研院总干事前后第三节 叶企孙与西南联大一、所任课程二、出任联大理学院院长和常务委员第四节 “一二·一”学潮中的叶企孙一、“二五”事件二、“一二·一”惨案第五节 筹备复校第七章 复员、过渡时期的20年(1946-1967)第一节 复员后之清华一、概况二、复员后之清华物理系和理学院第二节 弥足珍贵的1947-1948年第三节 解放前后一、换了人间——第三次主理校务二、为新清华殚精竭虑三、《改造中之清华》和《一年来的清华》第四节 “思想改造运动”中的清华园第五节 北京大学任教时期第八章 叶企孙的政治态度第一节 不空谈政治而密切关心政治第二节 上马击贼第三节 下马论势一、撤离途中二、乍闻噩耗三、纵论冀中抗日大势四、潜祸第九章 “文革”惨祸第一节 “文革”中的悲惨遭遇第二节 身陷囹圄,八次提审第三节 “内查外调一、翁文灏的“揭发二、冯友兰的“揭发三、戴世光的“揭发第四节 重见天日一、平反过程之一角二、彻底恢复叶企孙名誉的曲折经过三、立像四、其他(第2版)后记(第2版)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的科教兴国梦研究历史人物,常可发现,其青少年时期的志向常决定他一生的言行与成就。叶企孙一生为科教兴国而奋斗,业绩非凡,若查阅他早期所写的日记,就可清楚地看到他科教兴国的志向在青少年时即已形成,并付诸实践。1998年李政道博士在叶企孙少年时学习的地方:上海敬业中学纪念叶企孙老师诞辰100周年的讲话(见《物理通报》1998年第10期),就对中学生们特别提到叶企孙的一段日记,以引起中学师生注意。日记中写下1915年7月31日(暑假期间)叶企孙给清华学校同级同学刘树墉的一封关于成立科学会的信:树墉兄大览。前接手书,如亲肺腑。足下忠恳之诚,不觉形于简牍。当此溽暑,可作寒瓜冰李观也。沪上酷热之后,继以风灾,房屋船货,损伤甚巨。环观邻省,如两广,如湘赣,屡有水患,岂天祸华夏而使民生日困,抑国政不纲而致阴阳乖谬?实则二说皆非也。水患频仍,由于森林不讲,疏通乏术。森林不讲,则河岸不固,而水道易迁;疏通乏术,则治水适以增水势。然欲讲森林、疏通二端,非资科学不为功。科学之源委,荒远难求;哲士日求其所以然,而理卒难穷;国工日求其所以用,而用卒无尽。

后记

(一)缘起出版《中国科技的基石:叶企孙和科学大师们》,是我们考虑很久的事。尽管我们对叶企孙的了解并不全面,但知道20世纪的头50年中,对中国物理学乃至科学技术影响最大的非叶企孙莫属。他的作用和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正如波士顿大学客座研究员姚蜀平教授在“中国留学生与现代化”一文中所指出的,“1923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的叶企孙被公认为中国近代物理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培养物理人才的同时还注意到中国尚有许多空白学科,他鼓励他的学生选择那些空白或薄弱学科到国外去深造。后来他们都成为这些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们和许多科学家至今仍怀念这位‘中国科技大厦’的设计师。”清华物理系1952级毕业生叶式焯在文章中则说:“我在母校清华求学时,物理系真是名师荟萃、专家云集。周培源、王竹溪、钱三强、彭桓武,都是享誉全球的权威教授。如果说他们每一位都相当于一部学术专著,那么叶先生就是一部百科全书。系里的功课,哪一门他都能教,并且能教得很好。”就是这样一位功勋人物,却在1950年之后受到歧视、冷遇及至牢狱之灾,这既是一出历史的悲剧,也是老一辈知识分子几乎都感同身受的。


编辑推荐

《中国科技的基石:叶企孙和科学大师们(第2版)》用翔实史料证明,没有这个科学家群体,我国的综合国力将难以想象。这些人多数已不在人世,有些已到了耄耋之年,他们的教育思想、成才经验都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中国科技的基石:叶企孙和科学大师们(第2版)》还就因为受到“熊大缜冤案”的牵连而使叶企孙蒙受不白之冤的历史事实作了澄清,此外还涉及严复、蔡元培、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吴宓、陈岱孙、王国维、萧蘧、张子高、胡适、冯友兰、潘光旦、蒋梦麟等文人雅士的历史事迹。《中国科技的基石:叶企孙和科学大师们》第1版的出版,得到许多名家的好评:“此书可以传世”——顾毓;“此书对祖国科学教育可能有很大影响”——戴振铎;“洋洋巨著,忙忙粗读一遍,甚感内容丰富”——彭桓武;“叶先生留给后世的绝响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张光华;第2版删去了大量日记、书目、提审笔录等细节的文字,充实了大量一手资料和图片,更加凸现了叶企孙的人格魅力和大师们的丰功伟绩。抚今追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是泱泱大国中莘莘学子的职责。《中国科技的基石:叶企孙和科学大师们(第2版)》是高等学校高层管理人员、教师、广大学生和青年读者修身、立志的重要参考读物,更是中国科技史弥足珍贵的史料库。复旦大学出版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科技的基石 PDF格式下载



值得收藏的好书,让我们每一位中国人深省的好书!


书籍质量不错,就是封面(硬壳)有破损,美中不足


若不是老丈人的要求,永远不会本书。也永远不知道大师们的事迹,也永远不会有成长的激励和感恩之心。别忘了今日中国没有他们,将是如何的难堪。


该书作为中国科技史的一部分值得一读,叶企孙作为中国贡献卓著的教育家、物理学家,却长期被排斥在外,这是极不公正的,该书根据史料对叶企孙为中国科教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并公诸于世,他的事迹应该写入官方的史书,昭示后人


卓越,送来的书基本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小毛病,退换货,劳民伤财。只能将就。不知每次买书,卓越是不是都把每一摞书的最上面一个发给我?唉!真无语!


大家宁愿买一代大师,也不要买这本


买了很久了。一直没读完。但是一直认真的在读。里面有很多相关的术语。一次精神的洗礼!


任何一个从事科研的人,都不能忘记叶企孙先生。科学巨匠,感怀,敬仰。


好不容易买到的,全书纪实,很好!但不是那种差钱饭后的消遣。适合那些立志科研的人


书皮挺结实的,看上去撕不坏的.


了解了中国近代科学之父的一生


很受教。学自然科学的人读一读必定大有好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