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唐诗美学精读

李浩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月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浩  

页数:

255  

Tag标签:

无  

前言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必须研读的经典,作为该学科全部知识的精华,它凝聚着历代人不间断的持续思考和深入探索。这种思考和探索就其发端而言通常极为艰苦,就其最终的指向而言又经常是极其宏大的,所以能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对读过并喜爱它的人们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进而它还进入到文化,成为传统的一部分。又由于它所讨论的问题大多关涉天道万物之根本,社会人生的原始,且所用以探讨的方法极富智慧和原创的意味,对人的物我认知与反思觉解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和范式意义,所以它又被称为“原典”或“元典”。原者,源也;元者,始也、端也,两者的意思自来相通,故古人以“元犹原也,其义以随天地终始也”,又说“故元者为万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正道出了经典之构成人全部成熟思考与心智营造的基始特性。  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自然也有自己的经典或原典。由传统的文史之学、词章之学的讲求,到近代以来西学影响下较纯粹严整的学科意识的确立,它一直在权衡和汰洗诸家之说,在书与人与世的激荡互应中寻找自己的知识边界。从来就是这样,对有志于这门学科的研究者来说,这些经过时间筛汰的经典是构成其全部学问的根柢,所谓入门正,立意高,全基于对这种根柢的掌握。

内容概要

本书侧重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对唐诗艺术美进行现代诠释,分别就意境呈示、时空意识、模糊思维、空白艺术、情感体验、自然表现、语言技巧诸端对唐诗作品进行精读,作者强调原典优先,故虽移形换步,但念兹在兹的仍是唐诗文本。本书在重建经典阅读空间方面做了积极探索,有助于引导读者步入唐诗艺术美之常奥。

作者简介

李浩,1960年8月5日生,陕西省靖边县人。1983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研究生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获文学博士学位。1999年进复旦大学中文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入选专家,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北大学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

书籍目录

引 论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唐诗魅力的现代阐释 第一章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唐诗的意境呈示 一、象外之象  二、现量情景  三、妙造自然 第二章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唐诗的时空意识  一、逝者如斯夫  二、拟太虚之体  三、变形与转换 第三章 花非花,雾非雾——唐诗的模糊思维  一、诗无达诂  二、恍兮惚兮  三、开凿浑沌 第四章 此时无声胜有声——唐诗的空白艺术  一、大音希声  二、飞笔留白  三、空故纳万境 第五章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诗的情感体验  一、神奇的内宇宙  二、山林与魏阙 三、抒情方式第六章 一生好入名山游——唐诗的自然表现  一、极视听之娱  二、是中有深趣矣 三、取神于陶谢之间第七章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诗的语言技巧  一、超越语法  二、词汇张力场 三、远程交易 四、声律谐美第八章 笔补造化天无功——唐诗艺术美分论  一、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自然特征  二、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三、李白诗文中的鸟类意象  四、李白作品中的“梦”  五、李贺诗中的“辞”与“理” 结语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主要参考文献第五版后记 附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唐诗的意境呈示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对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审美规定,离开意境就无法对诗歌美学发展史上许多概念的产生、发展、深化、定型作出历史与逻辑的阐释,更无法捕捉住那“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诗魂。可以这样说,意境是理解古典诗歌甚至整个中国艺术美学的网上纽结,对此问题的深入探讨,必将会促成我们对唐代诗歌艺术丰富内涵的进一步体会,同时也能使我们纲举目张,直探底蕴,领悟作者微妙深奥的诗心。  意境理论由先秦《易经》与老庄哲学对“象”的阐发而产生。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给中国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翻译家与寺僧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给“境界”这一固有的语词充入新的内涵,使其由实体概念转化为非实体范畴,由具体变为抽象,由世俗名词变为宗教神学的术语。另一方面,齐梁时的刘勰遥承先秦,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了“窥意象而运斤”,使“象”转化为“意象”,并取得了意与象、隐与秀、风与骨的多种规定性。到了唐代,意象作为标识艺术本体的范畴,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了,殷瑶等人还进一步提出“兴象”作为意象组合中的重要方式来加以强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唐诗美学精读 PDF格式下载



本书在重建经典阅读空间方面做了积极探索,有助于引导读者步入唐诗艺术美之常奥。


封面和显示的不一样,有点旧了,但是不影响阅读


朋友表示说,额,有点深奥。我们太浅薄了啊!!


讲述精到


也许是修订版的原因,我在网上定的书的封面与我收到的书的封面不同!


唐诗研究系列,已经看了。是修订版,换了名称,以为李老师又有新著,原来不是。书是非常好的,但语言不如宗白桦先生的生动流畅。我读书不多,李先生有些言论有开山之功。


解读唐诗的好书。


收到的书的封面与图片不一样,内容不错,但不是复旦大学的精读教材。


重学术性,重概括性,对具体诗作的分析文字占比例不大。


版本和网上不同,不过内容还是相当棒的,很有感触。


李浩先生的这本唐诗美学研究论著,一版再版三版,实在看不出它所具有的“畅销书”的品性,而且给人“改头换面”之感,颇令人不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