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圣经》汉译的文化资本解读

傅敬民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傅敬民  

页数:

31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圣经》作为基督宗教的原典,其翻译是伴随着该宗教在中国的传布而发展的。在有据可考的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圣经》汉译已经形成为强大的文化资本,进而以文化资本的形式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共生、相融。透过《圣经》汉译文化资本化的分析,可以为《圣经》汉译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并对《圣经》汉译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0 序言 1.1 本课题研究的缘起 1.2 《圣经》汉译研究现状 1.3 《圣经》汉译新视野 1.4 《圣经》汉译文化资本研究的进路 1.5 小结第二章 文化资本理论综述 2.0 引言 2.1 文化资本理论追述 2.1.1 资本的流变 2.1.2 布迪厄的“资本”概念 2.1.3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2.2 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学术意义 2.3 若干概念简述 2.3.1 场域 2.3.2 习性 2.3.3 知识分子 2.3.4 符号资本与符号权力 2.4 对“文化资本”概念的讨论 2.5 小结第三章 《圣经》汉译的历史轨迹 3.0 引言 3.1 唐朝景教:基督宗教文化资本生产初期 3.1.1 唐朝景教概略 3.1.2 景教在中国唐朝产生的有利背景 3.1.3 景教在中国唐朝发展的不利因素 3.1.4 景教的《圣经》汉译 3.2 明末清初的天主教 3.2.1 引言 3.2.2 基督宗教于明末清初时期的传播背景 3.2.3 明末清初基督宗教的传播策略 3.2.4 明末清初的《圣经》汉译 3.2.5 明末清初主要《圣经》汉译原则 3.2.6 明末清初主要《圣经》汉译成就 3.3 清末民初的新教(基督教) 3.3.0 引言 3.3.1 《国语和合本圣经》产生时的中国文化背景 3.3.1.1 对基督宗教传布的有利局面 3.3.1.2 对基督宗教传布的不利因素 3.3.2 《官话和合本圣经》的翻译基础 3.3.2.1 在华基督宗教的共同愿望 3.3.2.2 译入语的成熟 3.3.2.3 翻译原则的成熟 3.3.2.4 铺垫性的官话翻译尝试 3.3.3 《官话和合本圣经》的产生与影响第四章 《圣经》汉译的符号嬗变 4.0 前言 4.1 符号与对象 4.2 符号的内在规律 4.3 《圣经》汉译中的符号嬗变例析 4.4 符号嬗变的社会成因分析第五章 《圣经》汉译与宗教权威的建构 5.0 引言 5.1 权威、权力概述 5.1.1 关于权力的历史性回顾 5.1.2 布迪厄的符号权力理论 5.2 经典理论中的权威观 5.2.1 引言 5.2.2 韦伯的支配型权威观 5.2.3 达伦多夫关于资源分配的权威 5.2.4 社会交换理论视野下的权威 5.2.5 理性行动理论视野下的权威 5.2.6 宗教权威 5.3 《圣经》汉译与基督宗教的符号性建构 5.3.1 宗教权威的符号性 5.3.2 符号建构下的宗教共同体 5.3.3 《圣经》汉译的符号博弈 5.4 《圣经》汉译建构基督宗教权威的路径分析 5.5 结语第六章 《圣经》汉译的文化资本分析 6.0 引言 6.1 《圣经》汉译场域的逻辑与特征 6.2 《圣经》汉译的具体化形式 6.3 《圣经》汉译的客观化形式 6.4 《圣经》汉译的制度化形式 6.5 《圣经》汉译与基督宗教身份的建构第七章 结论 附件1 基督宗教《圣经》中文译本简表 附件2 参考文献 附件3 本书作者近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言  1.1本课题研究的缘起  对于基督宗教来说,《圣经》是基督宗教的正式文典,被奉为其教义和神学的根本依据。由此而言,《圣经》构成了基督宗教翻译的基础性文本。  基督宗教认为,《圣经》是神所启示的语言。但是,世俗的语言如何表现神的启示,同时,神的语言如何为世人所认识和理解?这两个问题既是神学上历来关注的问题,也涉及翻译的问题。关于《圣经》汉译的研究从来就不是一块被人冷落的领域。实际上,相当丰富的研究已经使人们认识到,“我们纵观将圣经翻译为中文的悠久历史,就知道将一本良好的圣经译本给予中国的教会就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即使从唐朝景教于公元635年进入汉语世界以来算起,基督宗教传人中华大地至少也有1300年的历史。对于这漫长的宗教传布活动,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文献。只是这些研究一般都偏重于神学、传教史、教会组织、耶儒或耶佛冲突,以及基督宗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或局限等方面,关于基督宗教的典籍《圣经》的汉译,往往侧重于“神的语言如何通过人的语言来表达”、“神的启示如何通过汉语来传达”等案本性(textual)研究,简单地说,就是关于《圣经》如何能够翻译或如何翻译得准确的方法论研究。仿佛《圣经》翻译就是一件简单的文本转换活动,而与价值判断、社会文化无涉。至于《圣经》汉译与中国文化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则更是缺乏有力度的解释。  实际上,《圣经》翻译并不是文本转换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诚然,任何跨语言的翻译,必然涉及不同语言符号的转换,但转换中又牵涉两个问题:如何将甲文字系统的意义用乙方所懂的符号来传达,以及乙方如何解读用乙文字符号所传达的意义。如果双方正好重合,那么翻译的问题似乎就解决了。但问题并非这么简单。在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当路德翻译圣经时,某些事发生了——在那一刻,某些事情发生了,并不是说从那以后发生了宗教战争,然后历史的进程被改变了,这些只不过是副产品。真正发生的是翻译”。那么,在汉语世界中,《圣经》汉译究竟发生了什么?它在怎样的背景下采取了怎样的方式进行汉译实践的?它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有怎样的关联?它为基督宗教自身在汉语世界的发展以及对生活在汉语世界中的人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构成了笔者思考与研究《圣经》汉译的起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圣经》汉译的文化资本解读 PDF格式下载



未来得及读


好事者读之,可开眼。


此书还行!还没看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