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经济发展报告2008
2010-3
复旦大学出版社
胡荣花 编
223
本书主要就欧盟2007—2008年总体经济运行、劳动力市场的表现、内部贸易和对外贸易状况、财政状况以及欧盟新成员国的经济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述与分析。分析指出了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并就欧盟应对危机采取的行动和措施的实际成效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欧盟今后两年的经济走势作了预测和展望。此外,本书还就《里斯本条约》被爱尔兰以很高的支持率通过以后,欧盟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及其机构效率等作了评述。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在强调内容翔实和数据充分的前提下,注重对第一手数据资料来源的分析。本书适合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各大专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师生。
第一章 欧盟总体经济概述 一、2007、2008年欧盟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二、2007、2008年欧盟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三、欧盟主要经济体经济状况分析 四、欧盟经济展望 五、欧盟东扩和《里斯本条约》第二章 欧盟劳动力市场 一、2007、2008年欧盟劳动力市场表现 二、欧盟劳动力市场表现的成因分析 三、2007、2008年欧盟成员国劳动力市场表现成因 四、2007、2008年欧盟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第三章 欧盟内部贸易 一、欧盟内部贸易概况 二、欧盟内部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欧盟主要成员国的内部贸易情况 四、欧盟内部贸易的发展趋势展望第四章 欧盟对外贸易 一、2008年欧盟和欧元区对外贸易状况 二、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关系 三、欧盟与亚洲的贸易关系 四、欧盟与北非、ACP的贸易关系 五、欧盟与南美国家的贸易关系 六、欧盟与独联体国家的贸易关系第五章 欧盟财政状况 一、欧盟财政状况概述 二、欧元区主要国家的财政状况 三、非欧元区主要国家的财政状况 四、欧盟财政状况预测及展望第六章 欧盟新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基本状况、问题与趋势 一、欧盟新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二、欧盟新成员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三、欧盟新成员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判断 四、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金融危机在向实体经济传播过程中,受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投资。倘若欧盟不对此问题加以重视并采取及时的措施加以刺激,必然会对实体经济造成更大的冲击。虽然这场危机首先是从银行业开始的,但由于金融资金链断裂,很多大银行资不抵债,使各大银行变得更加谨慎,不愿意轻易放贷,而且纷纷提高信贷门槛,致使资本市场流动性奇缺。这一切迫使一向傲慢的欧洲央行也不得不采取降息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向资本市场注入流动性。真正造成投资萎缩的因素很多,我们归纳了以下主要几点: 第一,需求决定供给。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由于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者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而企业的投资往往又是根据对市场的预期需求来安排,这种对预期的不乐观必然导致企业不愿意轻易投资,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很多企业都作了减量或者防守的战略选择。 第二,由于需求不足,企业的利润率不断下降,盈利能力恶化。根据欧盟委员会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欧盟在2008年第二季度整个经济的经营利润率大概只有3.2 %,仅为2007年第三季度的一半左右。与盈利能力下降相对应的却是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这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第三,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大部分金融机构选择紧缩信贷,这就意味着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加,导致公司借款需求下降并影响公司的投资计划。欧盟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的非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增加了接近200个基点。有资料显示,资本市场上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从2007年8月开始就有了明显的萎缩迹象。这种来自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的不利因素对整个欧盟2008年的投资造成的打击,以及这种打击造成的投资萎缩会对就业以及其后的宏观经济具体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至今我们还很难给予准确的判断。 第四,产能利用率不断下降,多余产能闲置,致使许多企业没有再投资冲动。2008年第三季度的欧盟产能利用率大概为82.7%①,虽然这一比率仍然高于平均水平,但这与2007年第二季度的峰值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