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三辑)

刘钊 主编,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钊 主编,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页数:

51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包括:释“山”、释“困”及相关诸字复公仲簋盖铭补释、蔡侯尊、盘铭文“慎良”试释、鼓文考证、齐国文字“主”字补证、试说战国文字中写法特殊的亢和从亢诸字、介绍一件新见平阿造戈、历博藏战国陶文补释、中山器铭文补释等等。

书籍目录

陈剑 释“山”趟平安 释“困”及相关诸字裘锡圭 复公仲簋盖铭补释程鹏万 蔡侯尊、盘铭文“慎良”试释董珊 石鼓文考证刘钊 齐国文字“主”字补证 陈剑 试说战国文字中写法特殊的亢和从亢诸字黄锡全 介绍一件新见平阿造戈徐在国 历博藏战国陶文补释周波 中山器铭文补释陈伟 上博竹书《天子建州》试读 冯时 战国竹书《内礼》考释 苏建洲 《上博楚竹书七》考释六题 葛亮  《上博七·郑子家丧》补说 顾莉丹 略谈《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之“侯子” 读书会 《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  《上博七·吴命》校读  《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校读  《上博(七)·凡物流形》重编释文 《上博七·郑子家丧》校读 施谢捷 《汉印文字征》及其《补遣》校读记(三) 田略 议古玺文字研究的重要性李天虹 简本《晏子春秋》与今本对读札记 白于蓝 虎溪山汉简《阎氏五胜》校读二记 郭永秉 说“蒜”、“赫” 读睡虎地秦简札记两篇广濑熏雄 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遣策释文考释商榷刘娇 阜阳汉简“说”类残简研读小札 读书会 睡虎地77号墓西汉简牍书籍简校读张小艳 敦煌邈真赞校读记梁春胜 新版《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读后记(上) 蔡伟 读书丛札

章节摘录

  晚清的孙诣让在《古籀余论》中,据《扩古录金文》摹本考释五年碉生簋铭(孙氏称此簋为“召伯虎敦第二器”,第一器为六年碉生簋)。他将“厦”释读为“妇”,以为“妇氏盖内官世妇之属”。②《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谓其说“近是”。③其它研究碉生簋的学者,大抵也都信从释“厦”为“妇”之说。至于“妇氏”的身份,则有林涹先生在《碉生簋新释》中提出了“妇氏”指召族的“宗妇”,“应即召伯虎之母幽姜’,的新说。”此后,绝大多数研究者接受了“妇氏”指宗妇的意见,只是对“妇氏”究竟指召伯虎之母还是召伯虎之配,则有歧见。  我们认为从文字学角度看,把“区”释读为“妇”是缺乏根据的。前面说遇,古文字中从“帚”与从“曼”有时可以相通。这并不是说,所有从“帚”之字都可以写成从“曼”。例如“归”字的“帚”旁,就不能换成“曼”(《金文编》第85页“归”字条所收貉子卣之字,右半作“曼”。此卣器盖同铭,见《集成》5409。其字形颇为整饬,只有“归”字右旁“帚”的下端多出很小的似笔画非笔画的痕迹,似是作字模时去掉写错的笔画后留下的残痕,《金文编》的摹录是不忠实的,对照原铭可以清楚看出)。“妇”字也是如此。古文字中的“妇”字从来没有写作“熳”的。殷墟卜辞极少用“妇”字,一般借“帚”为“妇”,“曼”则从来不借为“妇”。所以“产”虽有作“寤”的异体,仍不应释读为“妇”。释读为“妇”,对此字所从的“山”也很难作出交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三辑) PDF格式下载



必须先收藏,有时间时慢慢细研究


多篇古文字研究论文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