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变动时代的文化履迹

罗志田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罗志田  

页数:

15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近代以“变”著称,可以说是一个变动的时代。其最为显著的转变,自然是共和政体取代帝制这一几千年才出现的变化。当近代读书人纷纷表述对于“数千年未有之大变”的担忧时,他们不过是预感到大变之将至,尚未真正认识到后续变局的根本性;但其开始以“千年”甚或更长的时段来思考时局的变动,却不能不说有着相当敏锐的感觉。

作者简介

罗志田,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学生,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历任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文化史及中外关系史;著作见本书所附之“著述年表”,论文散见于海内外各学刊。

书籍目录

自序西潮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再思数千年中大举动:废科举百年反思新旧之间:近代中国的多个世界及“失语”群体大纲与史:民国学术观念的典范转移文学革命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反响涟漪重叠:“五四”前后面向世界倾向的延续历史记忆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的文化与政治作者简介著述年表

章节摘录

这种种因素与近代中国的激进化扭结在一起,便产生出特殊的后果。近现代中国士人的一个共同心结,即大家为了中国好,却偏偏提倡西洋化;为了爱国救国,偏要激烈破坏中国传统。结果出现破坏即救国,爱之愈深,而破之愈烈,不大破则不能大立的诡论性现象。爱国主义与反传统在这里奇特地结合在一起。沿此趋势发展下去,更形成不学西方就是保守,而保守就不爱国的认知。民国以还,中国已出现一种对“新”的崇拜,形成了新即是善、旧即是恶的价值判断。。林语堂在1926年参与东西方文明讨论时,认识到那些讲东方精神文明者多少有些“东方的忠臣义子爱国的成分”。他主张爱国要搞清楚利害,若“反以保守为爱国,改进为媚外”,则对中国自身不利。。林氏的观点正确与否暂可不论,唯在“以保守为爱国”之前加一“反”字,实透露出保守即不爱国的潜台词。且林氏这样说时毫不感觉有加以解释界定的必要,可知这已是许多人的共识。林语堂在民国远非以激进著称,尚且有此认知,余人之观念自可想见。不过,近现代中国读书人反传统固然有爱而知其丑的一面,其潜意识里也未尝没有以夷制夷这个理学模式传统的影响在。盖中国读书人打破传统是为了要建立一个更新更强的国家,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才学习西方。且西方文化本主竞争,中国若真西化,亦必与之一争短长。故中国人学西方的同时又要打破自身的传统,无非是在“毕其功于一役”这个观念的影响下,想一举凌驾于欧美之上。


编辑推荐

《变动时代的文化履迹》:人文书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变动时代的文化履迹 PDF格式下载



所谓变动,是指中国近代史上犹如春秋战国一样的百家争鸣时代,这是对于时代大动乱的反思
文化履迹,犹如文化羁旅一样,是漫长的,是艰辛的,是不断变革的,是有着奋斗过程的
文化的履迹,是文化的羁旅,是文化的苦旅


合著的小册子,感觉分量不足


学术在目前的国内有些尴尬、有些暧昧,居然可以和腐败挂上钩,实在让人心痛不已,我国有着很好的学术传统,虽然有些失之偏颇,但是学养的养成,学识的历练重来就没有少过,但是现在居然要腐败、要打假,其实原因就在于,学术已经不是一种精神活动,而是一种职业,就如同《1/7》新闻中报道的援交少女,她们把这种行为看成“兼职”,与道德无关,听了让人心痛不已,而学术腐败也正是这种心态,更让人心痛不已,而这些小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曙光,感觉不错


罗大师的作品,用的着多说什么嘛。


思想性比较强,值得好好研究。


名家名著,论文集


书中的几篇文章都有意思。


写的很有深度,值得读一读


文笔很好,历史与思想很好地融合,大家手笔。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