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宋代禅僧诗辑考

朱刚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朱刚  

页数:

75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宋代禅僧诗辑考》主要通过宋代禅宗发展概况、禅僧的法系和有关资、禅僧诗的种类和辑佚用书作为《宋代禅僧诗辑考》的书写主题,体现了我们对宋代禅僧诗的粗浅认识和《宋代禅僧诗辑考》的编撰体例。

作者简介

朱刚,男,汉族,浙江绍兴人。1969年6月6日生,1987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97年获博士学位,留系任教。现为古代文学教研室讲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筹)副秘书长、《宋代文学研究年鉴》编委、《新宋学》执编。研究范围:对中国历代人文文化的各领域皆有研习之兴趣,目前主要集中于敦煌艺术与宋代文学两个方面。于敦煌艺术,关心佛教造形艺术的“中国化”问题;于宋代文学,则注重探讨宋代道学与文学思想之关系、宋代党争与文学流派之关系。所开课程:基础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导读、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段);选修课: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苏轼研究、敦煌艺术研究。主要著作:《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主要论文:《中土弥勒造像源流及艺术阐述》,《复旦学报》1993年第4期。

书籍目录

前言
卷一 五代入宋各宗派禪僧詩輯考
卷二 北宋曹洞宗禪僧詩輯考
卷三 北宋雲門宗禪僧詩輯考
卷四 北宋臨濟宗禪僧詩輯考
卷五 臨濟宗黃龍派禪僧詩輯考
卷六 臨濟宗楊岐派禪僧詩輯考
卷七 南宋曹洞宗禪僧詩輯考
卷八 南宋臨濟宗大慧派禪僧詩輯考
卷九 南宋臨濟宗虎丘派禪僧詩輯考
卷十 法系待考禪僧詩輯録
附録一 中興禪林風月集
附録二 江湖風月集
附録三 無象照公夢遊天台石橋頌軸
禪僧法名下字音序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禅宗发展至五代时,沩仰、曹洞、临济、云门、法眼五宗俱开,入北宋后,沩仰宗几已不传,法眼宗亦数传而止,故本卷叙录此二宗入宋(卒年在960年后)禅僧诗,及曹洞、临济、云门三宗人宋第一代禅僧诗。另有德山宣鉴、雪峰义存派下不属云门、法眼宗之人宋禅僧诗,亦一并叙录。 释隐微 大宁隐微( 886—961),德山派僧人。法系:德山宣鉴——岩头全奯——罗山道闲——大宁隐微。《全宋诗》无其人。今辑佚如次。 偈颂 腾空正是时,应须眨上眉。从兹出伦去,莫待白头儿。(《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 释德谦 明招德谦,德山派僧人,所谓“独眼龙”者也。法系:德山宣鉴——岩头全奯——罗山道闲——明招德谦。《全宋诗》无其人。此僧不知入宋否,以与大宁隐微同代,姑列此。陈尚君先生《全唐诗续拾》卷四十五据《祖堂集》、《景德传灯录》辑其诗三首。今续辑如次。 颂古 声振大千龙虎伏,无人解和法王才。言下便明犹是钝,顿教千眼一时开。(《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二)一点曾无异,微尘劫不增。百千诸佛眼,同共此灵明。(同上卷二十二)廓周沙界圣伽蓝,满目文殊接话谈。言下不知开佛眼,回头只见翠山岩。(同上卷二十七) 释德韶 天台德韶( 890—971),法眼宗僧人。法系:清凉文益——天台德韶。见《全宋诗》第1册,页6,录诗二首。按,法眼(文益)入寂在宋朝建立之前两年其弟子应大多入宋。今先列出《全宋诗》所录法眼弟子,再补其阙。 释敬遵 般若敬遵,号通慧,法眼宗僧人。法系:清凉文益——般若敬迢。见《全宋诗》第1册,页15,作“释通慧”,乃误号为名。录诗一首。 耀可勋 兴福可勋,法眼宗僧人。法系:清凉文益——兴福可勋。见《全宋诗》第1册,页152,录诗一首。 释道恒 百丈道恒(? —991),法眼宗僧人。法系:清凉文益——百丈道恒。见《全宋诗》第1册,页157,作“释道常”,乃《景德传灯录》编者避宋真宗讳改。录诗一首。按,《全唐诗续拾》卷四十四辑道恒二颂,《全宋诗》失收。 释泰钦 法灯泰钦(? —974),法眼宗僧人。法系:清凉文益——法灯泰妖。《全书诗》无其人,《全唐诗续拾》卷四十四辑其诗十三首。今续辑如次。 颂古 古有石巩师,架弓箭而坐。如斯三十年,知音无一个。三平中的去,父子相投和。子细返思量,元伊是箭垛。(《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十二) 释清耸 灵隐清耸,法眼宗僧人。法系:清凉文益——灵隐清耸。《全宋诗》无其人。今辑佚如次。 偈颂 摩诃般若,非取非舍。若人不会,风寒雪下。(《景德傅灯录》卷二十五 释志端 瑞峰志端(892—969),雪峰派僧人。法系:雪峰义存——安国弘瑫——瑞峰志端。见《全宋诗》第1册,页6,录诗一首。按,雪峰派不属云门、法眼宗之弟子,其第三代始有入宋者,作品见于《全宋诗》。


编辑推荐

《宋代禅僧诗辑考》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利用多种禅宗文献来搜辑《全宋诗》未收录的宋代禅僧诗,并就相关作者和作品进行考订。最后附录中兴禅林风月集,江湖风月集,无象照公梦游天台石桥颂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宋代禅僧诗辑考 PDF格式下载



此书可补宋诗词中僧诗部分,有极高的文学性。但具体到悟性和佛性来说,书中收录的各派个人因悟道程度不同,难免会有金银铜铁的差异,明眼人自会捡择。丝毫不影响此书的精彩程度。推荐本书加入佛藏。至少有入中国佛典的水平。


在书店发现这本书,回来就在网上买了。书很好,出这样的书也是功德啊


这书需要慢慢读了,急不得。


书很好,是正品。满意购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