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海上学人

吴中杰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吴中杰  

页数:

33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组学人特写。这些学人,大都生活在上海,尤以在复旦大学任教者为多,但文章的重点不在写一地一校之特色;其中虽不乏名教授、名学者,而本旨亦不在写名人逸事或圣者光环。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观察人事,写出了他们在时代风云中的实际境遇,富有纵深感。本书追求的是历史的真实,因而突破了传统的虚饰写法,力求写出人物的真实面貌和历史命运。这些特写的主人公都是一些很有特色的学人,文章透过许多细节,表现出他们的生活情趣和内心世界。作者与他们中的大多数相识相知,笔下富有感情,写得亲切动人,但笔调极其平实,只呈在客观的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者简介

  吴中杰
1936年出生,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留校执教。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鲁迅专题、中国现代文艺思潮与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兼写杂文随笔及记实文学,将人生体验与学术见解融入其中,自成一格。主要学术著作有:《吴中杰鲁迅研究系列》(内含《吴中杰评点鲁迅小说》、《吴中杰评点鲁迅杂文》、《吴中杰评点鲁迅诗歌散文》、《吴中杰评点鲁迅书信》、《鲁迅的艺术世界》、《鲁迅画传》、《鲁迅传》、《鲁迅的抬棺人一一鲁迅后传》、《文艺学导论》、《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海上文谭》(与高云合作)、
《1900-1949 中国现代主义寻踪》(与吴立昌合作主编)、 《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主编)等,散文集有:
《人生大戏场》、《旧途新旅》、《海上学人》、《复旦往事》等。

书籍目录

代序:两种传统
复旦园里长镜头
 ——记陈望道先生
与古人交友的人
 ——记郭绍虞先生
刘翁得马,焉知非祸
 ——记刘大杰先生
终于讲席的教师
 ——记朱东润先生
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记陈子展先生
不肯跟风的独行者
 ——记蒋天枢先生
复旦奇人
 ——记赵宋庆先生
应世尚需演戏才
 ——记赵景深先生
藏书家的悲哀
 ——记王欣夫先生
学府悬壶
 ——记吴剑岚先生
踏着革命的节拍
 ——记吴文祺先生
莲花落里探真情
 ——记张世禄先生
信徒的天路历程
 ——记乐嗣炳先生
把“人”字写得端正些
 ——记贾植芳先生
复旦的新月
 ——记余上沅和方令孺先生
月亮上的顽石
 ——记孙大雨先生
早起的虫儿
 ——记王中先生
一代名记的辉煌与惨淡
 ——记赵敏恒先生
他走得不是时候
 ——记吴斐丹先生
纵横放谈启人思
 ——记鲍正鹄先生
不胜负荷双肩挑
 ——记胡裕树先生
美的探寻者
 ——记蒋孔阳先生
自由翻译家的不自由
 ——记毕修勺先生
洋博士的草根情结
 ——记朱洗先生
为学不作媚时语
 ——记王元化先生
拍案一怒为胜迹
 ——记陈从周先生
散淡襟怀荆棘路
 ——记钱谷融先生
自我的疏离与回归
 ——记王道乾先生
市嚣声中听雅乐
 ——记辛丰年先生
焦桐琴传清越声
 ——记刘衍文先生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记章培恒兄
北邙山上一片叶
 ——记叶鹏兄
集体项目磨半生
 ——记顾易生兄
命运的纤夫
 ——记施昌东兄
坎坷的人生道路
 ——记戴厚英女士
附录一
办学理念与学术精神
 ——从鲁迅在北大当讲师说起
顾影看身不自惭
 ——周作人的晚年心态
从表现论到喇叭论
 ——郭沫若文艺观的变迁
一个美学家的文学谈
 ——朱光潜的美学历程
文人的误区
 ——吴晗的悲剧
附录二
偶与风云值,独存豪气多(骆玉明)
 ——记吴中杰先生
后记
增订本跋
三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教师本不该将自己的著作介绍给学生看的,但现在文学史还没有相应的参考书,只好把自己的著作开给你们,实在不好意思。”不过,他并不照本宣科,而是另外编写了简洁的讲义。每次上课,先在黑板上抄一段讲义,然后加以发挥。有一次,他说出门时太匆忙,忘记带那本写着讲义的笔记簿了,但他的记忆力真好,拍拍脑袋,居然能在黑板上默写出来。因为同学们已经抄下了黑板上写的讲义,课后又有他的书本可看,所以听讲时也就不必再记什么,而可全神贯注听他发挥。大杰先生也真能讲,比如讲建安文学,他从世积乱离的时代背景,讲到慷慨多气的文风,一直讲到甄后如何漂亮,曹植如何倾倒,徐斡又如何以平视而获罪;讲竹林七贤,就从魏晋玄学,讲到清谈之风,一直讲到山涛妻子如何隔壁偷听,极其有趣。大杰先生讲课,随口能背出很多诗句,引用又恰到好处,令人折服。但当我们表示敬佩之意时,他却坦然地说:“我其实也只能背出这些诗句,这是事先准备好的,你若要我背全诗,或背更多的诗句,我就不行了。”不过这话也当真不得,因为他又曾对我说过,他上学时,白天跟同学玩,晚上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背古诗,要把同学比下去的趣事。大杰先生讲古典文学,还时常杂以今事,我记得他讲唐代文学,不知怎样一来,忽然讲到他在静安寺上电车如何抢座位,从而分析某种人情世态;有时他还会把古人的服饰、用语现代化,而且随机性很大,记得50年代他做《红楼梦》报告时,说林黛玉背着一个小皮包,漂亮极了,到60年代又听过他一次《红楼梦》报告,却说是林黛玉穿着一件的确良衣裳,非常漂亮。盖因50年代的小皮包和60年代的的确良衣服,都是当时妇女的时髦用品和服装也。


编辑推荐

《海上学人》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海上学人 PDF格式下载



可以说,《海上学人》所涉及到的学人,都生活在并不理想的社会环境中。但这些学人的做人与为学态度却多让人感动。看看这本书,我们才会真切也感到世风日下,今天的很多学人比起前辈学人来,真有云泥之别。我认为,当今的学人都该读读这本书,看看如何才不致愧对“学人”桂冠。近些年,写前辈学人的书很多,此书的很多学人也被别人写过,但那多是表扬稿、履历表,事例堆积、赞词罗列,而总感到此书在立意、取材、文字上都更高一筹,臧否寓于具体事例之中,怀人深情不露声色地在行文中流动。作者对这些学人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思考;既写了人,也由写人透射出现实社会大背景的种种。作者不拔高,不贬低,犹如尘埃落定后的沉思,事实清楚后的判词,读后既认识了人,也认识了社会。此书写到的陈望道、陈子展、赵宋庆、乐嗣炳、贾植芳、毕修勺、朱洗、钱谷融等学人,尤其令人深思与感动。


吴老师作为一位老复旦,回忆起上海的这些老学者们很有现场感。书中的海上学人,无一不在政治劫难中消磨着精力和才华,可叹!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