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诗史

[日]吉川幸次郎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日]吉川幸次郎  

页数:

338  

译者:

章培恒 骆玉明 等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吉川幸次郎先生对中国文学史独到的把握,在《中国诗史》中尤其能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将文学作品置于一种形而上的背景下去考察,发掘其中所表达的个人与天命的关系;第二,对文学作品所表现的力量与激情有—种持续的关注。
这种力量与激情又与中国的天命哲学有一种相互的贯注,构成中国文学特有的精神。所以,吉川幸次郎先生的《中国诗史》令人敬佩的地方不在于如何把握中国文学在形式方面的特色,而在于其极为注重把握中国文学的精神。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吉川幸次郎 译者:章培恒 骆玉明 吉川幸次郎(1904—1980),毕业于京都大学的中国语学文学专业。文学博士,国立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东方学会会长,中国文学和历史研究专家。他的代表作有:《元杂剧研究》《新唐诗选》《杜甫诗注》《宋诗概说》《元明诗概说》等。

书籍目录

重版前言
译者前言
中国文学史的一种理解
《诗经》与《楚辞》
新的恸哭——孔子与“天”
项羽的《垓下歌》
汉高祖的《大风歌》
论司马相如
对常识的反抗——司马迁《史记》的立场
关于短箫铙歌
曹操的乐府诗
关于孔融
关于曹植
阮籍传
阮籍的《咏怀诗》
陶渊明
燃烧与持续——六朝诗与唐诗
唐诗的精神
李白与杜甫
牡丹——李白的故事
杜甫小传
韦应物的诗
韩退之的诗
白居易
杜牧
李商隐
宋诗的情况
关于苏轼
诗人与药铺——关于黄庭坚
关于陆游
关于元好问
关于高启
李梦阳的一个侧面——古文辞的平民性
渔洋山人的《秋柳》诗
清末的诗——读《散原精舍诗》
关于鲁迅
中国的古典与日本人
解说(高桥和已)
论文出处一览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象征性的言语并不是全不存在。作为个人心情的表白,《诗经》与《楚辞》是被当作后代的抒情诗的始祖来追忆的;作为描写个别事件的历史散文,已有《春秋左氏传》及其他著作。但它在当时并无普遍性的价值。只有孔子是伟大的例外,看来他似乎愿意理解象征性的言语的价值。但在孔子的态度里也包含着这样的成分:使《诗经》为其所主张的意识形态效劳。又,《楚辞》是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在表现上最华美的,是以后的美文的始祖,然而,其主题却是申述(那是由屈原自己或别的某一个人代他申述的)屈原这位政治家所怀有的思想体系。而且,《诗经》式的抒情诗在孔子以后的三百年间几乎没有作品被记录而留存下来。 改变这种状态,并作为以后两千年的状态的开端,确认文学为人类文明的必须部分的,是最早的安定的统一帝国——汉代——的四百年间(从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二世纪),特别是公元前一世纪的伟大皇帝汉武帝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做了两件事。第一是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美文的出现。美文的中心是称为“赋”的长篇韵文,即以帝国的首都、帝王的狩猎、祭祀等巨大现象、事件为素材的叙述性文字,全篇充满着经过选择的华丽词语所组成的对句。由于那是跟以前意识形态言语异趣的,是主张在那些阐述意识形态之作、论理之作以外的专门夸示韵律之美的言语有其存在的理由的,便成了文学史的正式开幕。其魅力使得诏敕、书简等为了说服对方的实用性的文章也以文体相似的美文撰写,成为在以后延续数世纪的美文时代的开始。 第二是由于司马迁的《史记》而史传文字臻于成熟。《史记》叙述有史以来的各种人物的传记,从帝王、诸侯、政治家、军人、哲学家、医师、卜者、暗杀者、侠客、商人直到后宫的女性、男宠,显示出分裂的人间的现实。这一方法为后代的历史家所永远祖述。同时,《史记》也是对文学之形成所必需的那种怀疑的提出者。那是这样的怀疑:推翻以前的各种哲学的乐观(它们认为人类依靠某种意识形态就能得到幸福),以为无论依靠什么意识形态都不能完成对于人生的说明。这种怀疑未必只是司马迁所有的东西,而是在汉代社会于大帝国的安定与繁荣的表面下所孕育着的反抗。作为《诗经》后裔的抒情诗,这时期在赋与史书这两大叙述性文学的笼罩下,仅以“乐府”、“古诗”之名保存下来不为读者所熟知的数十篇作品,而其所喜欢歌咏的内容,也是对人生的怀疑,对人的渺小之悲观。


编辑推荐

《中国诗史》是从吉川幸次郎博士多方面的成就中,选出有关中国诗歌及诗人的论著的一部分,按研究对象的时代先后,编排而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诗史 PDF格式下载



外国人研究中国文学,有一种新的思路,值得学习


中国古代文学老师推荐


日本人的视角,看看如何看待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章骆二人联手所译注,看看是否得出新知。


日本人评价中国诗歌的,


日本研究中国新史的有价值的书之一。


作者是个日本人,但是著作却不错,听说他生前很喜欢中国文化的。


导师推荐的一本书,只因她一句书中言:“李白杜甫的遇见伟大同老子孔子的遇见,如果他们当真遇见过......”不得不承认,日本人做汉学研究,扎实、成体系,很有感觉。


这个是在大陆第二次出版,所以标明是二版,但是复旦第一次出版,所以是一印。有一些订正。还没有看,但此书享誉很高。值得推荐。


作者是日本杜诗专家,译者也值得信赖,读得比较流畅


估计是受到京东商城的巨大压力,当当网现在十分给力,不仅价格很便宜,而且配送速度也非常快,昨天下午下的订单,刚才就受到了货。各种满意,毫不吝啬的表示出来!


这个商品不错!值得一读的好书


外国人的总隔着一层


喜欢这本书,了解解读古诗的新颖角度


经典的书!好书,可以参照着看


的确


日本人的视角给了我另一种感觉。。。


观点独到,值得一读。


为何我的这本包装介个样子,封面有点脏。不过这本书不错,我挺喜欢看的。看这些也很长知识,蛮通俗易懂的


不是很系统所以看自己兴趣吧


刚买来,随便翻了翻,觉得还不错


个别篇目有意思,但更多的是常识性的介绍,只能当入门书看。快递、包装都没问题,品相很好。


帮喷油买的,还没看内容,应该不错


写的很深刻,非常好。


无须对吉川幸次郎有多深的了解,就冲封面那句话:“如果问我,在中国诗歌中什么作品是格调最高的,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是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此书还是值得一看的。


看了别人的推荐买的,正好专业需要,内容不错,质量也挺好的,里面还有插图


日本人的角度,还是不错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由日本人从自身对中国诗歌的独特感受而得出的最真挚的情感抒发,作者吉川幸次郎是一个中国文化的深入研究者,他对中国文化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感悟。本书纸张很好,安排布局吸引人眼球,书中摄取了若干张图片,加深了读者对此书的视觉上的理解。... 阅读更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