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实与虚幻

李新梅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新梅  

页数:

222  

字数:

192000  

内容概要

  维克多·佩列文是苏联解体前后开始创作并一举成名的当代俄罗斯作家。他的创作在国内外引起的轰动,制造了当代俄罗斯文坛的一个传奇神话,甚至形成了特殊的佩列文现象。本专著旨在对佩列文创作进行整体和综合研究。专著选择了佩列文目前为止的创作中最具转折陛意义的四部长篇小说——《奥蒙·拉》、《昆虫的生活》、《恰巴耶夫与普斯托塔》和《“百事”一代》,运用文化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和语言结构批评,结合当代俄罗斯文化、文学语境,分析佩列文的基本创作理念、创作内容、语言风格和诗学手段。

作者简介

  李新梅,女,1977年生,陕西人。2000年、2003年分别获得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博士学位,期间于2005—2006年在俄罗斯普希金俄语学院访学一年。2007年7月,进入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俄语系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文化。已撰有学术专著《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文化思潮》
(出版中),合编口语书《走进俄罗斯脱口秀》,主持并独立完成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文化思潮”,在《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动态》、《俄罗斯文艺》。

书籍目录


绪论 一个当代文学神话——佩列文现象
 第一节 轰动的创作及神秘的作家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我们的研究视角
 第三节 佩列文创作特点总论
第一章 佩列文现象的缘起
 第一节 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节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二章 佩列文创作中的现实图景
 第一节 十月革命后的现实图景
 第二节 苏维埃体制下的现实图景
 第三节 当代俄罗斯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图景
 第四节 当代俄罗斯民族精神和思想图景
 第五节 当代俄罗斯芸芸众生的价值观图景
第三章 佩列文创作中的虚幻图景
 第一节 神话营造的虚幻图景
 第二节 佛教再造“时代英雄”的虚幻图景
 第三节 现代科技信息手段打造的虚拟图景
 第四节 人格化的昆虫构成的虚幻图景
第四章 艺术图景的诗学建构
 第一节 现实建构
 第二节 虚幻建构
 第三节 建构的合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但是,无论是俄罗斯知识分子,还是俄罗斯国家、政府对民族思想的探索,都不可能在短期内有结果。这一方面是因为,俄罗斯知识分子阶层传统地在意识形态上具有高度的受雇性和对抗性,如今又明显地表现出分散性和道德心理上的压抑性,因此很难期待在他们中间出现强大有力的意识形态运动,也不可能期待他们在基本的思想原则、世界观和政治目标上达成共识;另一方面是因为,当代俄罗斯缺乏强有力的国家机制,而且整个俄罗斯社会已经疲倦,都只关注私人生活,忙于对付生计问题,显然在近期内不可能完成重塑民族思想的重任①。  佩列文的长篇小说《“百事”一代》对20世纪末俄罗斯民族思想和精神危机进行了生动的反映。危机主要通过知识分子塔塔尔斯基在新时代的精神蜕变过程来展示。塔塔尔斯基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也是亲身经历苏俄变迁的一代。少年时代,他因为不想参军而报考了技术学院。21岁时他偶尔读到的帕斯捷尔纳克的诗作,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文学潜质。从那时起,塔塔尔斯基开始写诗作赋,后来进入文学院学习,但由于未能通过诗歌系的考试而只能从事翻译苏联各民族语言的工作。他憧憬的未来理想生活模式是:白天在空荡荡的教室里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工作,晚上钟情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但苏联的解体打破了他这个简单而美好的生活计划,他无法从事翻译工作而只剩下文学创作。一次,塔塔尔斯基路过商店的橱窗时,看见一双皮质优良、做工精细的俄式皮鞋落满尘埃,被随意丢放在一堆色彩艳丽、样式新奇的土耳其旧货中。触景生情的塔塔尔斯基不由感慨,他所坚持的文学梦想就像这一双过时的俄式皮鞋,早已不符合商业化的时代需求,甚至显得荒唐可笑。这次偶然的经历和感触使这位文学青年心中那唯一的、可怜的、苍白的理想轰然倒下。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现实与虚幻 PDF格式下载



写论文用得上的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