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
2012-6
庄序莹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06出版)
庄序莹 编
397
《博学·MPA系列:公共管理学(第2版)》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教材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公共管理的基础性问题,如公共管理的概念、主要学科基础,以及公共管理与传统行政模式、私人管理的区别等,力图为读者勾勒一个公共管理学的大致框架。第二部分为公共管理最重要的主体一政府部门的管理活动概要。在引入经济学假设分析政府部门运行特征的基础上,论及政府失灵的表现和矫正方法;在具体的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路径和工具选择上,将西方国家流行的市场化管理方法逐一介绍。政府管理必然涉及到政府间关系的处理,和政府对财政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即公共财政管理活动。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其他两大公共管理主体一一公共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它们各自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同时我们也在此对中国特色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作了阐述。第四部分涉及管理的基本要素如公共政策、绩效管理、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从规范和实证角度阐述了这些管理要素在公共部门的运用方式和状况。 《博学·MPA系列:公共管理学(第2版)》可作为MPA课程的基本教材,也适合作高校公共管理本科和研究生教材,为较高层次的公共部门的实践者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当然本教材也适合对公共管理问题有兴趣的其他读者阅读、爹考。
庄序莹,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1996年和1999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财政系和经济系,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财政、国有资产管理和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在《财贸经济》、《财经研究》、《社会科学》、《经济管》、《学术季刊》、《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西方财政思想史》(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公共管理的经济学基础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等。获得过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
第一编管理的基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公共管理相关概念 第二节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第三节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案例1—1 [复习与思考]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一般性质 第一节传统行政模式 第二节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案例2—1 第三节公共管理的特点 第四节公共管理变革的必然性 案例2—2 [复习与思考] 第一编管理的基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公共管理相关概念 第二节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第三节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案例1—1 [复习与思考]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一般性质 第一节传统行政模式 第二节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案例2—1 第三节公共管理的特点 第四节公共管理变革的必然性 案例2—2 [复习与思考] 第二编政府部门的管理 第三章政府部门的运行特征 第一节市场制度与市场失灵 第二节对政府职能范围的认识 第三节政府机制的效率和公平 第四节直接民主决策机制与代议制政府 案例3—1 [复习与思考] 第四章政府制度的失灵及其改进 第一节政府制度的失灵 案例4—1 第二节政府制度失灵的矫正 第三节现代经济下的政府(制度)职能 第四节政府履行职能的路径和工具选择 案例4—2 [复习与思考] 第五章政府间关系 第一节政府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二节政府间关系的规范研究 第三节我国政府间关系的特点 案例5—1 第六章公共部门财政管理 第一节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管理 第二节公共预算管理 第三节国库管理 第四节公共收入管理 第五节公共支出管理 案例6—1 [复习与思考] 第七章公共企业管理 第一节公共企业的定义 第二节公共企业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公共企业的类型 第四节公共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环境 第五节公共企业的民营化 案捌7—1 [复目与思考] 第八章非营利组织管理 第一节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及分类 第二节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和发展 第三节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缺陷 第四节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治理及外部监管 第五节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状况 案例8—1 [复习与思考] 第九章非经营性公共资产管理 第一节非经营性公共资产概述 第二节非经营性资产管理的解决机制 第三节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失效的原因及表现 第四节加强非经营性资产监管的对策 [复习与思考] 第四编管理的要素 第十章公共政策分析 第一节公共政策概述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系统构成 第三节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 第四节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 案例10—1 [复习与思考] 第十一章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第一节绩效管理概述 第二节绩效管理的优越性及目标 第三节绩效管理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案例11—1 [复习与思考] 第十二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二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 第三节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第四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操作实务 案例12—1 [复习与思考] 第十三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第一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概述 第二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模式 第三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 案例13—1 [复习与思考] 参考文献
版权页: 插图: 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有很多,如怎样规划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采取什么样的薪酬结构才能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如何使个人能力的发挥和组织的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如何对管理人员进行录用、培训?组织怎样才能吸引到优秀的人才?这些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不仅是私人部门要考虑的,实际上公共部门同样要面对。但是,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有自己的独特性。基于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的工资薪金是较为统一的,作为私人部门人力管理中重要一环的薪金激励很少能发挥作用,这就需要设计一套适合于公共部门的激励制度。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品(公共服务)质量到底如何,实际上公务员比公众更了解,也更清楚如何来改进,但这都依赖于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因为消极怠工有时是很难被发觉的。所以,需要重视公共部门管理人员的生活质量,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策略,以更好地提高公共部门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的崛起不仅对私人部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的重要性也体现在公共部门中。以往公共部门管理中面对的一大障碍就是信息不充分,公共部门不了解,或者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了解发生在某个地区的事情或公众的真实需求,因而导致了公共管理政策制定出现偏差,或者得不到实行。而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设备的产生和普及大大改变了这一状况,使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传播。这为公共部门改进管理带来了极大可能性。与私人部门相比,公共管理学家科恩曾说,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相比会面临更为复杂的问题,如更为复杂的决策环境——因为公共规划与政策事关公众,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甚至引起较大的政治冲突。而且进入公共的议题往往是私人市场不能应对的,非常复杂和困难。所以,获取尽可能全面的信息对公共部门处理事务非常重要。当然,信息的广泛传播对公共部门来说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公共部门拥有比以往先进得多的手段,可以简化行政过程,促进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减少层级设置),使公共决策的基础更为全面和牢固;另一方面信息的增多和充分对公共部门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甄别虚假信息,如何解读信息,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公民的互动关系,如何评估管理信息系统的运作成本和收益等,也都是公共部门面临的新课题。最近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在公共部门也兴起了“电子化政府”或“电子政务”的概念,以期运用信息技术来再造政府,这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 总之,正如梅西所言,公共部门应将私人部门在实践中获得的最有效的技术传给公共组织,以使市场的原则及其本身所固有的效率深入到国家行为中去。 三、在公共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引入专家论证制度 在公共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引入专家论证制度,使之成为规范性做法,甚至将政策的制定托管给专家,以保证公共政策非政治化,提高效率和公平程度。
《复旦博学•MPA公共管理硕士系列:公共管理学(第2版)》是庄序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复旦博学•MPA公共管理硕士系列:公共管理学(第2版)》可作为MPA课程的基本教材,也适合作高校公共管理本科和研究生教材,为较高层次的公共部门的实践者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当然本教材也适合对公共管理问题有兴趣的其他读者阅读、参考。
复旦版MPA系列教材引入了国外先进的公共管理理念,同时反映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与趋势。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原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 夏书章 复旦版MPA系列是面向实践、面向世界的探索性教材。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 曹沛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