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生与中国社会学
2009-5
南开大学出版社
陈新华
291
无
本书的研究围绕近代留美生与西方社会学的东渐展开,具体写作将循以下的思路进行。首先,纵横交叉的写作思路。即在横向上就传播途径的不同对留美生传播西方社会学的具体实况进行考察,基本是专题述评,每一章就一个专题进行论述,从而达到深入剖析的目的。但在整体的谋篇布局上,又遵循时间的线索,力图在纵向上勾勒出中国社会学学科发展的过程。其次,明暗互辅的研究线索。全文既以留美生与西方社会学东渐为题展开,则章节安排无不紧扣于此,留美生传播西方社会学之种种亦理所当然地形成了本书的明线。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学东渐与中国社会学建立本就是互不可分的同一过程,对留美生与西方社会学东渐的考察,也正是为了凸显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及个中得失,因此学科建立成为本书暗线。如此明暗互辅,亟盼更好地把握作为舶来学科的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最后,本书在具体研究中,还采用了数量统计、比较分析、群体考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以突出作为传播主体的留美生的群体特征,包括传播阵容的群体概貌,传播、研究社会学的整体特色、学术倾向等等。
陈新华,祖籍上海。1993年至2003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先后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深圳市委党校,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文化史、城市史及城市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曾著《百年家族—林徽因》,合著有《留学旧踪》、《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第5卷),发表论文10余篇。
导言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 1.从留学教育的研究成果看留美生与社会学东渐的研究 2.社会学史领域内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第一章 学科渊源 一、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1.初创与形成——以欧洲为源头 2.西学西渐——美国社会学的兴起 二、社会学传入中国 1.西学东渐与启蒙一一传入之基本背景 2.从“群学”到“社会学”——国人传播阵容的嬗变第二章 留美生研习社会学阵容之分析 一、群体概貌 1.留美生内部学科分布与社会学 2.传播阵容基本情况分析 二、事业之起点——留学生涯 1.动机与目标 2.学习面面观第三章 从“知识引进”到“固化系科”——留美生与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化发展 一、以大学系科为中心——中国社会学学科化的开端 二、留美生与中国大学社会学系的创建及发展——制度化知识领域的形成 1.中国大学早期社会学课程之开设与社会学系建立之一般情况 2.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留美生学术理念下的典型 三、留美生与高校社会学课程的设置 1.留美生开设的课程 2.留美生与社会学课程的标准化第四章 学科化发展的巩固完善与西学传播的纵深化——留美生与中国社会学社及《社会学刊》 一、专业性学术团体的创建与学术刊物的发行 1.余天休与中国社会学会 2.留美生主持下的中国社会学社 二、留美生与《社会学刊》 1.《社会学刊》始末:编刊宗旨、刊物概况及其他 2.《社会学刊》编刊人与撰稿人之简况分析 3.论文与篇幅之分析第五章 主流地位、改良色彩、美国化倾向——留美生社会学研究的个案剖析与比较分析 一、综合学派的集大成者:孙本文 1.生平、师承与学术道路 2.孙本文关于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与社会问题的研究 二、吴景超与芝加哥学派 1.吴景超其人 2.一脉相承:芝加哥学派熏陶下的都市社会学研究 二、留学地缘与学术流派一一留美生及社会学研究之不同流派 1.中国社会学的流派:不同的划分及评说 2.留美生与留法生之区别 3.留美生与马克思主义学派之争第六章 留美生与社会学中国化的探索 一、从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到“学术觉悟”——“社会学中国化”的发生动机 二、20年代晚期——1937:社会学中国化的初步探索 1.结合本土的社会调查 2.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及方法的建构 三、抗战期间的中国化探索——以社区研究为主题 1.吴文藻与社区研究的发起 2.社区研究的成果 四、余音绕梁:孙本文关于社会学中国化的蓝图计划结语 一、留美生传播、研究社会学的特点 1.传播内容全面、深入、系统 2.学院派立场、改良倾向 3.注重社会学的学科化发展 4.美国化特征 二、建构者与被建构者的角色冲突——围绕中国化探索与舶来性质、依附品格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 学科渊源 一、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1.初创与形成一一以欧洲为源头 关于社会学的产生与创建,西方学术界有几种不同说法。一种认为“任何社会都潜在着一些社会学”,从而把社会学的起源上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某些哲学家那里。另一种说法则将社会学起源推至孔德以前欧洲十七八世纪文艺复兴以后的许多思想家,认为英国的霍布斯(Hobbes.TH)、洛克(Locke,J.),法国的卢梭(Rousseau)、圣西门(Saint-Simon,H.)、孟德斯鸠(Montesquieu),德国的康德(Kant.I?)、黑格尔(Hegel,GWF)等人的著述中,皆有社会思想的体现,孔德无非是起了综合前人学说的作用。第三种说法认为社会学真正创立人是马克思,或者把马克思同孔德并列为创始人。 上述观点,第三种是以社会学作为学科的自身标准衡量社会学的起源,但不尽符合历史实际。而前两种,立论者尽管各据其理,却都在不同程度上把与社会学有关的思想渊源混同于社会学思想,实际上前者只是作为社会思想而存在的。学术思想的学科化、制度化是近代以来才发生的过程。所有社会都对自己有所认识,古典时代任何知识都隶属于一般的哲学思想体系内,其中自然包含有社会学的知识。古希腊先哲柏拉图(Plato)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都论述过人与社会的关系。柏拉图在其关于社会思想的代表作《国家篇》与《法律篇》中提出建立“理想国”的主张,亚里士多德则致力于揭示现实社会的规律,《政治学》中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但是,他们绝非近代意义的专家学者。亚里士多德在西方被许多学科尊为开山鼻祖,其著作中包含的思想涉及哲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逻辑学、政治学、经济学。应该说,“把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视为一个统一的研究对象,并把所有的知识融入一个统一的体系,这可能是西方近现代以前所有学者的共同特点和意思,起码是近现代以前那些堪称思想大家的学者的共同特点和毕生追求”。哲学一统天下的局面造就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以及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大师,在那里,只能找到与社会学密切相关的思想渊源,即社会思想,而无法窥见社会学独立的学科意识,更无须说社会学思想。
无
好书。条分缕析。梳理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