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哲学通史(全二卷)
2012-10
南开大学出版社
冒从虎,张庆荣,王勤田 著
945
无
欧洲哲学从世界观方面反映了欧洲奴隶占有制社会、封建主义社会和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发映了欧洲近代实验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历史上哲学发展的较为完整、系统、典型的材料和线索,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率和历史唯物论创立的理论前提,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渊源。《南开哲学教材系列:欧洲哲学通史(套装上下册)》是在我们1977年编写的欧洲哲学史讲义(油印本)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这次修改在材料方面作了适当的补充,论述上有所加强,在观点和体例安排上也作了某些修正和变动。本书由冒从虎等编著。
《欧洲哲学通史(上)》目录: 导言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 引言 第一节古希腊哲学的前史:神话中的哲理 一、关于本体的思想 二、对世界的普遍原则的一些认识 三、关于社会不断进化的思想 四、人本主义思想 五、最原始的自然哲学思想 六、酒神和奥尔佛斯教派的神秘主义特征 第二节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兴起 一、伊奧尼亚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潮 二、南意大利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潮 三、原子论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 第三节雅典哲学的繁荣 一、智者学派的兴盛 二、苏格拉底的目的论哲学 三、柏拉图的理念论哲学 四、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哲学 第四节希腊晚期的道德哲学 一、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和道德哲学 二、斯多葛派的道德哲学 三、怀疑主义 第五节古罗马的哲学神学思想 一、古罗马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潮 二、古罗马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哲学思潮 三、基督教教父学和奥古斯丁的宗教哲学 第二章中世纪的经院哲学 引言 第一节经院哲学的先声 一、波爱修的理性神学哲学 二、爱留根纳的泛神论哲学 第二节经院哲学的形成;唯名论与实在论的斗争 一、经院哲学的形成 二、唯名论和实在论的斗争 第三节经院哲学的系统化;异端异教运动的兴起 一、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哲学体系 二、反正统神学的异端、异教哲学思想 第四节经院哲学的解体;唯名论的兴盛 一、罗吉尔•培根 二、邓斯•司各脱 三、威廉•奥康 第三章十五一十六世纪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思潮的兴起 引言 第一节人文主义文化运动中的抽象人性论 一、人的本质:感性欲望 二、人的本质:理性 三、人的本质:自由、平等和博爱 第二节宗教改革运动中的宗教个人主义思想 一、路德的“因信得救”的宗教哲学 二、加尔文的“预定论”的宗教哲学 第三节自然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思想 一、库萨的尼古拉的泛神论 二、达•芬奇的科学方法论 三、特莱肖自然哲学的唯物主义倾向 四、布鲁诺泛神论的唯物主义 第四章十七一十八世纪西欧各国的经验论和唯理论 引言 第一节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一、培根 二、霍布斯 三、洛克 第二节十七世纪大陆唯理论 一、笛卡尔 二、斯宾诺莎 三、莱布尼茨 第三节十八世纪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 一、贝克莱 二、休谟 《欧洲哲学通史(下)》目录: 第五章十八世纪法国的自然神论和机械唯物论 引言 第一节启蒙运动的兴起:自然神论 一、培尔 二、伏尔泰 三、孟德斯鸠 四、孔狄亚克 五、卢梭 六、梅叶 第二节启蒙运动的发展:机械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一、狄德罗 二、拉美特利 三、爱尔维修 四、霍尔巴赫 第六章德国古典哲学 引言 第一节康德的批判哲学 一、对理论理性的考察 二、对实践理性的考察 三、对判断力的考察 第二节费希特的“自我一非我同一”哲学和谢林的“绝对同一”哲学 一、费希特的“自我一非我同一”哲学 二、谢林的“绝对同一”哲学 第三节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一、“绝对理念”能够实现自己,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二、逻辑学 三、自然哲学 四、精神哲学 第四节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一、人是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基础和主体 二、人是上帝的创造者 三、人是道德的主体 第七章十九世纪俄国哲学 引言 第一节赫尔岑 一、物质是永恒的,万物统一于物质 二、辩证法是革命的代数学 三、经验和思辨是知识的两个阶段 第二节别林斯基 一、精神的东西是物理的东西的活动 二、“生活的辩证法” 三、抽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四、历史是按照自身的必然性向前发展的 第三节车尔尼雪夫斯基 一、人本学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人本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三、人本学唯物主义中的辩证法 四、社会、伦理、美学思想 第四节杜勃罗留波夫 结束语 后记
版权页: 德谟克利特肯定认识的形成是外物的影像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结果。但由于种种原因,会造成知觉印象和原物之间的某些差别与某些改变。这些原因有:影像只是事物的表面的流出物,不是事物本身;表面的原子是粗糙的、暗淡的;流出物在空气的媒介中会发生种种改变;外物进入感官的孔道是否顺畅等等。比如酸味是有棱而细致的原子顺利通过孔道的产物,涩味是同样的原子不能顺利通过的产物。可见外物并没有我们感官所感觉到的那种甜苦、颜色等性质的区别,这些性质的产生是感官同流出物之间发生的一种联系。它们不仅反映了外物的属性,而且也反映了我们感官的状况。这就是德谟克利特所说的认识中的约定的现象。根据他的约定论,人的感觉的性质是因人而异的,你觉得苦的东西,我可能觉得甜,你觉得酸的东西,我可能觉得涩。这种不同的感觉的产生,决定于人的不同感官的不同状况,而相同的感觉的产生,决定于人的共同的约定。德谟克利特的约定论表明他看到了感觉的主观性和相对性的方面,但是由于他还不能正确理解认识中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的关系,因而就把这类现象说成是主观约定的,这显然是不恰当的。 【神灵有死论】 德谟克利特用他的影像论进一步说明了关于神的观念的产生。据说,他认为宇宙间充满了“巨大而超乎寻常”的影像,它们和人接触,就使人们认为有神存在。当他说神是一些巨大的原子群流射物时,他也把神的存在归结为原子的运动和原子结合分离的必然性。除原子之外任何东西都不是永恒的,而是可生可灭的,当然神也不例外,因此神也是有死的。他说: 这些幽灵是巨大而且超乎寻常的,他们能抵抗死亡很久,但并非不死……并没有一个享有不死的本性的德谟克利特的神灵有死论,就是把神看成了一个普通的自然事物,取消了它的神圣、不死、独立的性质,这就等于宣传了无神论。 德谟克利特在解释希腊人一般认为带有某些神圣性质的天体事物时,是坚决排除神的存在的。例如,他说:“星是石头构成的”,“太阳是白热的铁或一块燃烧着的石头”,“银河是无数很小而相连的星所发的光的焦点,这些星因为紧紧挤在一堆而彼此照耀着”。在这里他是反对用宙斯、阿波罗来说明天体的。他还揭示了神的存在的认识论根源,指出古代人类由于看到打雷、闪电、日蚀、月蚀等天象,感到惊异,无法说明,就认为这是神在作怪。可见,他虽然不否定神,但在说明自然现象时,又完全否定了神的存在和作用。他甚至认为在社会和人生中,神也不能给人带来幸福,他说:“人们在祈祷中恳求神赐给他们健康,而不知道他们自己是健康的主人。”这些思想为后来的原子论者伊璧鸩鲁和卢克莱修的反神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南开哲学教材系列:欧洲哲学通史(套装共2册)》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无
我觉得纸张不是很好,有点薄。
书不错!思路很清晰,史料也很详实,好评!
包装挺好的,书也是正版,送的也挺快,5分了。
内容有哲理,有收获。
这套书之前没看过,从质量上来看,还是可以的。补充:全部看完了,错别字很多,还有串行的、语句不通顺之处颇多。最经典的是,把亚里士多德的“逍遥学派”印成了“消遥学派”。这套书好歹也是考研指定书目,编辑质量有待提高。
包装不错,扉页被撕掉了一条,还好那页没正文。不影响阅读。感觉书的纸质不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