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张静 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静 编  

页数:

203  

内容概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在回顾、总结与比较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并未采取学术界较为普遍的历史性纵向研究,而是对于中国文化现代化进行横向的截面式分析,力求以此更加深入地展示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中国文化的现代化离不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批判、继承与创新,既要体现民族特质又不失世界眼光。本书着重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中国文化现代化这一主题。与此同时,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日益与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得到了深化和发展。

书籍目录

导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概念厘定 第一章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概述 一、民族文化危机与文化现代化进程开启 1.民族文化危机与西学东渐 2.观念初变 3.制器求强 4.由变器到变法 5.观念的觉醒 二、文化现代化路径选择与新民主主义方向的确立 1.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 2.文化现代化问题的论争 3.新民主主义文化方向的确立 4.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大发展 三、社会主义文化初建与文化现代化的曲折探索 1.社会主义文化的初建 2.革命与建设的双重任务与文化的政治化取向 3.“文化大革命”与文化现代化的严重偏离 四、改革开放带来文化现代化的新发展 1.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伟大意义 2.改革开放与文化环境的变化 3.“两个文明并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道路的开辟 4.先进文化建设引领文化现代化 5.科学发展与和谐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大发展 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第二章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基本原则 一、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性质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2.民族的、科学的与大众的 3.继承性与创新性 4.开放性与自主性 二、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1.中国文化现代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中国文化现代化必须坚持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 3.中国文化现代化必须坚持全球视野和文化开放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内在关联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具体实际的客观需要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化的互动 1.中国现代化规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领中国现代化模式的选择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同时态契合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互动 1.中国文化现代化:中国特色的彰显方式之一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文化现代化的实现 3.文化现代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一、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 1.文化发展体现了现代性与传统性的有机统一 2.正确认识文化的现代性和传统性及其关系 3.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1.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2.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关键在立足现实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传统相结合的典范 1.毛泽东思想的建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3.传统文化现代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外来文化的吸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前西方文化东来与影响 1.洋务运动对西方物质文化的学习 2.戊戌变法对西方制度文化的探求 3.新文化运动与西方精神文化的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契合 1.中国文化能够接纳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外来文化的选择与汲取 1.历史回顾 2.当代思索 3.未来之路 第六章总结与前瞻 一、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启示 1.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中最艰难的文化转型 2.从文化政治化到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逻辑 3.先进文化引领现代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灵魂 二、21世纪中国文化现代化前瞻 1.中国文化现代化面临的复杂环境 2.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的文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对于学习的持久热情和兴趣,并不断地通过向人民学习与向传统学习这两种途径充实与发展自我,从而得以保持对于现实问题的高度敏感和自我完善的勃勃生机。中国共产党的学习风格、学习实践与学习机制,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的体现,更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延续与发扬。 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这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典范指导下实现的革命建国,突破了主要建立在欧洲经验基础上的民族国家构建模式,塑造了作为56个民族统一体之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既是古老历史的延续展开,又是全新的历史开端与起点;既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创建,同时又是对传统民族国家的超越。毛泽东思想所开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明乃至东方文明走向全面复兴的标志。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引下,通过中国革命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建设使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现实性。中华文明的复兴将为人类展示全新的生活方式与发展道路,从而开启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阶段,是在国家内部和外部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对毛泽东思想的深化与发展,其代表成果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成果的取得同步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与中国重回世界之巅、复兴中华文明的伟大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的民本之路 “文革”之后,邓小平恢复并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捍卫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连续性,发扬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优良传统。邓小平理论强调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原则,推崇传统实践智慧的中道思想,以此打破改革开放初期的各种思维局限和教条束缚。诸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等论断,都是邓小平从马克思主义出发,汲取“允执厥中”、“执两用中”的中道智慧所作的理论判断和创新。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在回顾、总结与比较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并未采取学术界较为普遍的历史性纵向研究,而是对于中国文化现代化进行横向的截面式分析,力求以此更加深入地展示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中国文化的现代化离不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批判、继承与创新,既要体现民族特质又不失世界眼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着重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中国文化现代化这一主题。与此同时,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日益与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得到了深化和发展。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