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政治经济学新编

洪功翔 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7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

洪功翔 编  

页数:

524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21世纪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体现各自的特色。作为理工科普通高等学校应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体现宽专业、厚基础、重应用的基石出上,要充分体现21世纪经济建设主战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在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大纲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得到反映。对此,我校经济学院在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一般工科院校经济学类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取得成果之后,组织编写了这套系列教材。  该系列教材包括《政治经济学新编》、《现代西方经济学》、《管理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学》、《现代货币银行学》、《金融投资学》、《统计学》、《期货与期权交易》、《概率与数理统计》、《SAS系统与经济统计分析》等。  该系列教材的宗旨:面对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应我国加入WTO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求,体现一般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力求内容完整、重点突出、深入浅出;重点、难点内容叙述详细;注重应用和案例教学。同时,力求能够反映当今国内、国际经济科学发展前沿。  参加这套教材编写工作的作者都是长期在教学岗位上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授、学者,他们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更为可贵的是他们思路开阔,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强,热爱本专业,具有远大的志向。当然,由于水平和经验的局限,这套教材也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欠妥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他们在今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总结、提高,从而使本书在以后再版时渐臻完美,为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经济管理复合型人才做出更多的贡献。  安徽工业大学校长  2002年1月18日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而编写的。全书本着“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的初衷,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时,着重总结其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及其资本主义最新发展变化给我们的启示;在分析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时,将企业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对外开放理论、市场经济等理论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紧密结合,力求在理论上有所创新。 本书体系完整,内容全面,叙述通俗易懂,既注重理论创新,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因而既可以供普通高等院校选作“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材,也可以供经济管理类和其他学科大学生、研究生、各级管理干部、企业有关人员以及有志于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士作为参考书。

书籍目录

总前言前言导论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四、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五、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 第一节 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第二节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与货币流通规律 第四节 价值规律 第五节 劳动价值论的丰富与发展 复习思考题第二章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复习思考题第三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一节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复习思考题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节 资本循环 第二节 资本周转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运动与经济危机 复习思考题第五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第一节 成本价格和利润 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第三节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 复习思考题第六章 商业资本和平均利润 第一节 商业资本的形成和作用 第二节 商业利润也是平均利润 第三节 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复习思考题第七章 生息资本与虚拟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与利息 第二节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第三节 股份公司与股票 第四节 虚拟资本与虚拟经济 第五节 信用及其功能 复习思考题第八章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与地租 第一节 资本主义地租 第二节 级差地租 第三节 绝对地租 第四节 垄断地租、矿山地租、建筑地段地租、土地价格 复习思考题第九章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第一节 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第二节 垄断的形成 第三节 垄断的特征 第四节 垄断与竞争 复习思考题第十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与实质 第三节 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 第四节 国有垄断资本的其他形式 第五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调节 第六节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与新经济 复习思考题第十一章 经济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表现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发展 第三节 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化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与发展趋势 第五节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 复习思考题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复习思考题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第一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及其实现形式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复习思考题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 第二节 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 第三节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个人收入分配调节 第四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复习思考题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节?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框架 第四节?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分析 复习思考题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第一节 市场体系的特征和作用 第二节 市场体系的构成 第三节 市场规则 复习思考题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企业及其改革 第一节 企业的一般性质 第二节 企业理论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 企业制度及国有企业改革 第四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方针和战略措施 复习思考题第十八章 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公司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公司治理机制 第三节 不同法人治理结构比较与借鉴 第四节 中国的公司治理实践 复习思考题第十九章?农业和农村经济 第一节?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第二节?农业经营制度 第三节?农业产业化 第四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第五节?农村城镇化与现代化 复习思考题第二十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分配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 第三节 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 复习思考题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及其方式 第一节 经济增长及其制约因素 第二节 经济增长速度、比例与效益 第三节 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 复习思考题第二十二章 经济发展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目标 第二节 产业结构 第三节 区域经济结构 第四节 二元经济与经济发展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 复习思考题第二十三章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第一节 社会总产出与总供给 第二节 社会总需求及其形成 第三节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第四节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的可能和形式 复习思考题第二十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与理论依据 第二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处理好国内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的关系 第四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加入WTO 复习思考题第二十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 第一节 政府的经济职能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方式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手段与主要经济政策 复习思考题尾论 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经济制度的一般原理 二、经济制度演变的规律性和变异性 三、两种经济制度间共存与竞争关系 复习思考题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从上表可以看出,个别企业在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变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因而超额剩余价值实质上属于相对剩余价值。  但是,个别资本不可能长久地、稳定地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因为在激烈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其他的资本所有者也会如法炮制,采用新技术。当新技术被普遍采用后,就会造成这一部门平均劳动牛产率的提高,因而造成这一商品的社会价值的降低,于是率先采用新技术的个别企业的超额剩余价值也随之消失。但是,从整个社会来看,超额剩余价值的存在是持续不断的,也正足这种此起彼伏的迫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推动了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的内在冲动和经常的趋势”①。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这两种方法,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首先,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和出发点。因为只有把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才有可能获得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否则,劳动过程就只是价值形成过程。把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的生产,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也是以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资本所有者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其次,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与工作日的长度有关,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则与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过程中的组织管理状况有关。延长劳动时间,使之超出工人只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的时间,并由投资者占有这部分剩余劳动,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问题是劳动日的长度,劳动时间越延长,绝对剩余价值就越多。在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得到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而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则必须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凶此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关键是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变革。最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使劳动者形式上隶属于资本,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则使劳动者隶属于资本成为事实。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还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工人还有离开资本家而独立谋生的可能,所以,劳动者还只是形式上隶属于资本。到了机器大工业时期,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工人在生产中被动地成为机器的附属物,工人一旦离开企业其劳动力就不能被使用,就难以生存。因此,劳动者从形式上隶属于资本发展到了实际上隶属于资本。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工具的简单,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资本所有者更多地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来获得剩余价值。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制约,资本所有者更多的是采用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但这并不排斥资本家同时使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事实上,这两种方法是相互结合、互相补充的。  四、剩余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运动的实质不在于价值的决定和实现,而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投资者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而达到此目的的手段是增加对剩余劳动的占有,这就是剩余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剩余价值规律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实质。生产和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投资者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从微观上看,市场行为主体只有遵循剩余价值规律,才能生存、发展;从宏观上看,全社会只有获得越来越多的剩余价值,进步、发展才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其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社会资本运行的各个方面,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社会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基础和核心。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个别资本、社会资本,还是国际资本;无论是生产、流通,还是分配、消费,都是以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作为其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对剩余价值的追求,生产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无法提高,也就没有了社会的发展。  最后,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市场行为主体的命运。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投资者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也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取得剩余价值。而要达到此目的,必须不断地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在市场中求得发展,而最终也推动了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第四节资本主义工资  一、工资的现象与本质  工资形式往往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工人给投资者干活,投资者按日、周或月、年给工人支  付报酬,多劳多得;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工人出卖给投资者的是劳动,工人的全部劳动  都得到了报酬。其实,这是一种假象,工人出卖给投资者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因为  劳动不是商品,也无法成为商品:  第一,如果劳动是商品,那么它在出卖之前,就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商品存在。资本所有  者在市场上购买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因为,劳动是不能离开劳动者而独立存在的。劳动  是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工人的劳动是在买卖结束进入生产过程后,在资本所有者的监督下进  行的。而这时,工人的劳动已属于资本所有者了,工人已无权再出卖劳动了。  第二,如果劳动是商品,其价值量无法计算。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是用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来计算的。如果劳动是商品,那么劳动就有价值,  试问8小时劳动的价值是多少?如果回答8小时劳动的价值等于8小时劳动,那就等于说劳  动的价值由劳动来决定,这显然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同义反复。  第三,如果劳动是商品,依据等价交换原则,资本所有者就应当支付给工人全部劳动的报  酬,这样,资本所有者就得不到剩余价值,就等于否定剩余价值规律的存在;如果资本所有者  以低于劳动价值来支付报酬,以获得剩余价值,则又违背了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原则。  因此,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才是商品。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工资不是  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掩蔽形  式”。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只是一种假象,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马克  思在科学区分劳动和劳动力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工资理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  极重要的问题。  二、工资的形式  工资主要有两种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是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支付的  工资。以年、月、周、日为基本时间单位,主要有年工资、月工资、周工资、日工资和小时工资等。它是劳动力的年价值、月价值、周价值或日价值的转化形式。计时工资是基本的工资形  式。计件工资是按标准质量的劳动成果的数量(即合格产品的数量)来支付工资的形式。主要适用于产品规格较为固定、数量界限比较明显的行业。  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由以计件工资  为主改为以计时工资加奖励为主。因为很多自动化装置本身就严格控制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质量,资本家可以在工资不变或略有提高的情况下,通过现代化装备提高劳动强度,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虽然在计量标准上有所不同,但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一定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计件工资是变相的计时工资。因为企业在确定每件产品的单价时,是根据日计时工资额和平均日产量来计算的。  ……


编辑推荐

  《21世纪高校规划教材·经济类:政治经济学新编》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经济运行质的规定性分析为主,来揭示经济发展的过程,阐述经济运动规律。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政治经济学新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