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地球物理.201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作者: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页数:

1036  

内容概要

  本书是2011年11月17~21日在长沙市召开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上的大会邀请报告、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报告和学术交流(短文)的论文集。内容包括:Advances
in the Geophysicsof
Asia;地壳流体与地震预报、成矿成藏及碳封存;特大地震发震构造研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研究进展;古地磁学与全球变化;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电磁方法研究与应用;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岩石圈结构及大陆动力学;地震学与地震构造学;区域尺度重复震源探测;计算地震学研究进展;地球介质各向异性;中国巨灾、灾害链综合预测与减灾对策;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地球物理仪器与观测技术;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储层地球物理;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地震波传播与成像探查;工程地球物理;空间大地测量、地壳运动与天文地球动力学;地球重力场变化与在地学中应用;地磁与高空物理;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海洋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信息。可供地球物理工作者、科学研究人员、相关工程专业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书籍目录

大会邀请报告
2011年度傅承义奖候选人报告
专题一 Advances in the Geophysics of Asia
专题二 地壳流体与地震预报、成矿成藏及碳封存
专题三 特大地震发震构造研究
专题四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研究进展
专题五 古地磁学与全球变化
专题六 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专题七 电磁方法研究与应用
专题八 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
专题九 岩石圈结构及大陆动力学
专题十 地震学与地震构造学
专题十一 区域尺度重复震源探测
专题十二 计算地震学研究进展
专题十三 地球介质各向异性
专题十四 中国菊灾、灾害链综合预测与减灾对策
专题十五 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
专题十六 地理物理仪器与观测技术
专题十七 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
专题十八 储层地球物理
专题十九 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地球物理
专题二十 地震波传播与成像探查
专题二十一 工程地球物理
专题二十二 空间大地测量、地壳运动与天文地球动力学
专题二十三 地球重力场变化与在地学中应用
专题二十四 地磁与高空物理
专题二十五 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
专题二十六 海洋地球物理学
专题二十七 InSAR技术与地壳运动
作者文章索引
附录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联合学术大会纪要
附录2 Editori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Geophysical 2011

章节摘录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了世界上最新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以其强烈的构造活动和巨大的环境效应,是检验大陆动力学理论和全球气候变化机制最重要的地区之一。特别是2008年5.12四川汶川8.0级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发生以来,青藏高原及包括我国南北向构造带在内的周边地区已成为研究构造活动及地震等自然灾害成因的重点地区。随着对新生代构造环境效应研究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了解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前的构造环境背景,同时中国大陆构造环境东西分异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也逐渐引起关注。六盘山位于祁连造山带和鄂尔多斯地块交汇部位,东临鄂尔多斯地块,北连阿拉善地块,通过北西走向的海原固原断裂与祁连山造山带相连,并最终与阿尔金断裂系相贯通,因而构造上被视为青藏高原东北的边界,以东构造线呈北东向,以西则为北西北西西向,其大地构造位置独特,既处于远离板块碰撞缝合带的青藏高原东北端,又位于中国大陆贺兰-横断山南北向构造带北段,是研究板块碰撞前后青藏高原构造变形与隆升及中国大陆东西构造分异,进而探讨中生代以来东亚大陆动力学问题的关键部位。本文通过对白垩纪六盘山盆地地层沉积(包括沉积相、古水流方向与物源分析及沉积中心位置与迁移)、磁性地层年代及古地磁数据统计研究,结合盆地构造及成因类型研究,探讨了板块碰撞前白垩纪六盘山盆地构造演化,对认识青藏高原东北部构造演化及我国大陆构造-环境东西分异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六盘山盆地白垩系只出露下白垩统六盘山群,自下而上分为三桥组、和尚铺组、李洼峡组、马东山组和乃家河组,其中三桥组、和尚铺组地层厚度自西向东逐渐减薄,且沉积速率大,李洼峡组、马东山组和乃家河组地层厚度是以盆地几何中心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减薄。对盆地北部3个实测剖面(西界火石寨,中部寺口子和东界石岘子)和中部1个实测剖面(六盘山主峰)磁性地层年代研究表明,现存六盘山群磁性地层年龄为130~103.06Ma,其中火石寨剖面磁性地层年代为130~107.56Ma,石岘子剖面磁性地层年代为114~106.7Ma,寺口子剖面磁性地层年代为116.24~103.06Ma,六盘山主峰剖面磁性地层年代为126.15~112.87Ma。  六盘山群为一套冲积扇一河流一湖泊相沉积,广泛出露于六盘山、马东山和月亮山等地,从下向上发育11种基本沉积层序,分别属冲积扇近、远端沉积相,辨状河流相,三角洲相,滨浅湖相、浅湖相和半深湖相。对六盘山群各组沉积厚度变化及下部三桥组和和尚铺组古水流及砾石成分分析表明,盆地北宽南窄、呈南北向狭长带状展布,早期三桥组沉积时盆地范围最小,此后逐渐扩展;盆地沉积具有下粗上细的正旋回沉积特征,下部三桥组和和尚铺组下段沉积速率达5~31cm/kyr,而上部李洼峡组一马东山组一乃家河组沉积速率为1~4cm/kyr。盆地水流大体向盆中汇聚,早期盆地沉积中心位于盆地西侧,并在北部火石寨和南部三桥地区形成两个中心,此后盆地沉积中心不断向盆地中心迁移。古地磁平均偏角统计分析结合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初步断定盆地属走滑拉张盆地,并经历了早期(130~125Ma)走滑拉张沉降阶段,此时盆地西界断裂为左行走滑,东界为右行走滑,中部地区的旋转幅度增大,盆地整体向西拉张;中期(125~109.3Ma)走滑拉张扩展阶段,盆地整体表现为逆时针旋转,西界断裂也表现为右行走滑,整体强烈下陷,盆地可容性空间迅速扩大;晚期(109.3~103.lMa)湖盆萎缩消亡阶段,盆地发生构造反转,整体发生缓慢抬升。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地球物理.2011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