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江南水乡

林峰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6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

林峰  

页数:

19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作者用第一人称讲述了记忆与现实中的江南水乡,将诗意的“小桥流水人家”还原真实。濒水而居的江南水乡人,世代相传,凭借勤劳的双手和无穷的智慧建造了石桥、石街、石岸、石埠头,在白墙灰瓦的衬映下已成千古绝唱。世上何处没有小桥流水,但有小桥流水的地方,未必是江南,这便是江南水乡之妙。水乡虽美妙,古镇存世少,人家更何在?图文并茂的叙事方式,既是往事的记忆,也是今天的实录。将理性的思考化作通俗的文字,可作为业内外人士饭后茶余的消遣读物。

作者简介

林峰,1956年生。下过乡,当过工人,文革后第一届大学毕业生。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副教授,上海交大安地建筑设计公司建筑师。主业从事教学,副业做建筑设计研究。

书籍目录

序编纂“江南建筑文化丛书”的缘起一、江南的河 1.水域 2.水路 3.水乡二、江南的船 1.水乡的船 2.竹木水筏 3.船上人家三、江南的桥 1.侨乡 2.石桥 3.石拱桥 4.石拱桥构造 5.水阁桥 6.桥岸交往四、江南水巷 1.石驳岸 2.石栏板 3.石板桥 4.河埠头 5.檐廊 6.骑廊 7.骑楼 8.跨街楼 9.水阁 10.岸边树阴五、江南建筑 1.民居 2.宅院 3.园子 4.其他建筑六、江南营造 1.材料 2.营造 3.木构 4.空斗墙 5.砖雕 6.木雕 7.拼木 8.工匠七、江南味道 1.天井 2.井里 3.水井 4.弄堂八、江南茶馆 1.茶馆 2.喝茶 3.茶馆文化 4.老虎灶九、江南人家 1.饮食人家 2.邻里之间 3.失去家园 4.反思十、新江南水乡 1.水乡论坛 2.水乡之争 3.新水乡 4.新江南建筑参考文献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也有人家一进门是天井,中偏一侧设一过道,通向后部房屋,过道之上二层架空,类似过街楼,别具一格。  民居建筑进深都很大,有时沿进深方向会出现三四家人家(可能是过去大户人家的多进院落),为了中间人家的出行,就必须开出弄堂,有的弄堂穿过河街与后街,就形成了城镇街巷。有人称江南窄窄的弄堂为避弄、火弄,为了隔绝建筑火灾,是有道理的,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为了弄堂深处人家的日常出行。贴着河岸修的建筑通常正门开向后街,后门濒水,有的人家在此设一河埠头。临河建筑一般不设天井,进深较浅,一户占据一到两个开间,也会隔十户左右人家开出一条通向河边的短弄,短弄的端头一般是河埠头,这里是各家主妇们用水的地方,也是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话处。  楼梯间是江南民居中最不舒服的地方,主要用来做通行过道,堆放杂物。由于空间紧凑,直跑木楼梯做得又陡又窄,上下必须当心。儿时我最害怕上别人家的楼梯,猛一到黑暗中什么也看不见,摸索着木楼梯高高的踏步,嘎吱嘎吱响,下楼梯就更困难了,紧拉着扶手,探着踏步走。到了楼上,豁然开朗,楼上是江南人的私密处,外人通常不能上去。楼层是卧室,临街的卧室最亮堂,靠天井的卧室次之,中部又是昏暗的楼梯间,通常人家将此处作为通道和储藏之用,角落处放上一只马桶就是卫生间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江南水乡 PDF格式下载



这版的《江南水乡》我买了有两年了。读了一遍又一遍,感觉很美,但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评说。它不是散文,却很像散文,它不是科普学术著作,但却学术味道很浓。因为作者是位建筑师,所以他眼中的江南水乡,不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街巷,不是春花秋月知多少的锦绣,不是梅子黄时的斜风细雨,也不是藕花尽处人约黄昏后。他眼中的江南是各式各样的水乡小桥,石桥、木桥、铁桥、藤桥;是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尤其是最具江南特色的枕水人家,那檐廊、那骑廊、那跨街楼、那水阁、那女儿墙;江南出好茶,家家善饮茶。作者不写茶香水甜,不写垆边人似月,却写那各式的茶馆、茶庄乃至老虎灶;作者写尽了江南的弄堂、园子和宅院,就算是宅院中的天井也津津乐道。这是一个建筑师眼中独特的江南,是一个立体的江南,一个油画般的江南。文字说不上华丽,但质朴细腻。语句说不上修辞高超,但通顺雅致。没有散文家的浓情,却有科学家的精致。如果你读腻了那些余秋雨的煽情,那读读这本书,在这个夏初,会觉得自有清风迎面来。我向您推荐,是因为读了两年,我似乎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描写了江南水乡的建筑,环境,民居,构建等


概阅了一下,整体感觉像是喝一杯淡茶,年华悠悠尽在书中流淌,文字优美,插图更美,值得购买,值得收藏,准备吧一套丛书都买全了。


书的质量很好。。。


读后让人很有美感的一部书,书的内容不仅文字描述很清馨,而且素描的插图和黑白照片相结合,让人感觉有一种清茶的香味.


内容丰富,看着很亲切。


以为是介绍江南水乡的一些人文 实际上内容不是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