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无悔的旅程

戴平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

戴平  

页数:

351  

前言

  教育犹如奔腾的长河,前浪不止见后浪,奔腾向前;教育犹如无际的大海,宽阔无垠而深邃,厚积薄发;教育又如连绵的山脉,高峰之外是峻岭,层层攀升……上海的高等教育承先人之传,又在近百年间发展、提升。如今,一个崭新的、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已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老一辈人都知道,以前上海能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人,堪称凤毛麒角。而到了2005年上海已拥有63所普通高等院校,52万青年才俊借此深造成才;以前我国自行培养的研究生寥若晨星,如今上海在校研究生已超过8万人;以前上海企事业单位中高中毕业生是少之又少,如今在各行各业,学士、硕士、博士毕业生挑起了上海飞速发展的重担……  30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其间有难以计数的家庭因为教育而改变了命运;有难以计数的学生得以在知识的宫殿里增知成才;又有难以计数的青年学人引领着时代的创新潮流……上海的高等教育撑起了一方发展的万年基石,莘莘学子以骄人的业绩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崭新天地。因为高等教育,上海变得更强了。在这辉煌的30年中,各界志士仁入、万千辛勤园丁思考、探索、创新、追求、奉献,付出了许多许多。

内容概要

  《无悔的旅程:戴平艺术教育文集》记叙了一位党的高等艺术院校干部对教育工作执著的情怀与精神追求;它生动地告诉读者,这位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领导干部”的党政领导兼教师从教40余年的心路历程。文集同时选辑了近20万字的学术论文和戏剧评论,阐释着这位美学教授对当下戏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和艺术人才培养的思考。

作者简介

  戴平,1942年1月生,祖籍江苏镇江。上海戏剧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兼任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1993年~2003年任上海市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曾被中组部评为“全国优秀领导干部”,被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等五单位授予“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政治思想工作者”称号。主讲《美学原理》、《西方现当代美学与艺术》、《戏剧美学》、《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等课程。著有《戏剧——综合的美学工程》、《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等。主编《中国民族发饰》大型画册,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

书籍目录

总序自序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公仆”——在“全国优秀领导干部代表座谈会”上的发言教育思想篇增强党的工作的亲和力,做艺术家的知心朋友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上海戏剧学院2003学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奉献社会,奉献人民——在上海戏剧学院纪念建党82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论昆曲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人才接续一个艺术工作者最后面对的是文化——论艺术人才培养中的通才教育《雏鹰的记忆》前记培养少数民族戏剧影视人才经验——《雏鹰的记忆》后记“晶须效应”:神奇的人才流动老健还加,愿作春泥更护花——上海昆剧团人才培养之道构建学习型社会和艺术教育的拓展美育:给戏剧教育一席之地让戏剧教育进校园“和谐”是一种美徐虎,学院的舞台欢迎您监督与自由论文·剧评篇金长烈灯光艺术论论陈钧德的写意油画海派戏剧的一面旗帜——论陈明正的导演艺术《中国民族发饰》序一部独树一帜的美学著作——评陈多新著《戏曲美学》他无言,但说出一切——《徐海珊舞美设计图集》序《中国民族服饰》前言别让“穿在身上的书”流失海外《多样化:戏剧革新必由之路》序胡导米寿著华章——试评《戏剧表演学》一种新的“视觉图式”——观许惟兴先生的水油画色彩是无声的语言文中见画——读《阿忠随笔》173盛世中的盛事——看全本昆剧《长生殿》耐人回味的《去年冬天》界碑式的作品从何而来?——京剧《曹操与杨修》现象研究最好的戏是下一台——《吟啸菊坛——大写尚长荣》序一个海派戏剧创作群体笑声背后的沉重——评话剧《股票的缘分》一次成功的联姻——喜看昆曲电视剧《司马相如》情殇儿童剧如何走出窘境播下绿色的种子为君翻作琵琶行寂寞是美丽的散文篇拜谒马克思墓在卓娅墓前莫斯科的子夜歌声一瓶草莓酱空气中飘荡着音符的城市——维也纳、萨尔茨堡印象维也纳“安魂曲”东乡平八郎的目光在苍茫暮色里赶路的老人——回忆杜宣先生三位老学者“外圆内方”话茅老忆姑父茅以升九十二岁的新党员一缕诗魂随浪去我爱平地木东巴老人街上流行红裤子推荐《演员十诫》金玉其外,秀慧其中——《现代女性的自我包装》前言吕振环和他的白宫贺卡附录奉献者的足迹戴平的世界纽带,靠信念铸成——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培养青年知识分子纪事公仆情奉献者的足迹治校的美学家针对青年知识分子特点开展思想工作——倡导家园精神鼓励德艺双馨

章节摘录

  先说其同。他们的创作有这样几个共同特点:  他们都是上海的高产剧作家,不是一段时间的高产,而是长时间的稳产高产。罗怀臻从1984年发表第一个京剧《古优传奇》,到2005年越剧《青衫·红袍》,共创作了32个剧本,涉及的剧种有京剧、越剧、昆剧、淮剧、汉剧、甬剧、豫剧、黄梅戏、芭蕾舞剧等,涉足面之广,成活率之高,获奖率之高,都可谓是戏剧创作的状元。赵化南是一位上海的本土平民剧作家,他的作品主要以石库门民居里的故事见长。他的石库门系列剧从《GPT不正常》一炮打响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继又推出《股票三部曲》——《OK,股票》、《股票的颜色》和《股票的缘分》,再推出《搬家好辛苦》、《孝子的一周菜单》,电视剧《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上有老》等,还有以地铁工程为题材的《今日梦圆》,直至最近上演的方言话剧《乌鸦与麻雀》等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戏,激情喷涌而出。赵耀民的出手同样不凡。自1979年第一次发表和公演的独幕喜剧《寻死觅活》后,又继续写出了剧本25个。他是“三十而立”——在三十岁上下获得国家一级编剧的职称,并连续两年分别以《午夜心情》和《歌星与猩猩》荣膺“曹禺戏剧文学奖”。1986年,他的《天才与疯子》在上海、江苏等地连演100场,获得“上海青年文学影视文学奖”后,又创作了《原罪》、《亲爱的,你是个谜》、《闹钟》(1993年获第七届“田汉戏剧奖”一等奖),1996年5月获第三届“中国话剧金狮奖”编剧金狮奖。他的戏剧创作以通俗化和哲理化的结合称著于世。  这三位剧作家的创作具有显著的海派特色。上海是西方文化输入的一个窗口,中西文化在这里交会遇合是势之所然。海派戏剧最早发端于上海。现在,罗怀臻、赵化南、赵耀民又到海派旗帜下集合。海派戏剧的核心是“革新”两字。它的移动性、可变性很大,善于吸收、容纳中西各家文化之长,不拘一格又自成一格,传统艺术虽有部分异化,却又并非完全离经叛道。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比上一世纪初的海派戏剧诞生时,比之于海派京剧的出现,其力度要大得多。许多不同样式的国外文艺作品在上海的登陆,无疑给了这三位年富力强的中年作家巨大的影响。他们是得海独厚,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使得他们的创作有着明显的海派特色。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无悔的旅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