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世界海运地理

陆琪 上海交大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上海交大  

作者:

陆琪  

页数:

296  

Tag标签:

无  

前言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积极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需要,意义重大。十多年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软环境改善成效明显。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航运人才的培养与集聚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上海海事大学以服务于国家航运事业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己任,努力培养又好又多的大学生,为实现中国由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的转变而努力奋斗。我校的航运管理专业是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也是上海市第三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本系列教材以教育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为指导,以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优化与调整为基础,以特色专业建设为主要内容。系列教材主要有如下特点:一、对航运管理专业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梳理和调整,部分教材为国内首次编写;二、在行业管理和企业实践方面,适应国际航运市场的新变化和国际航运业务的新特点;三、在重视实践的基础上,注重对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希望本系列教材的出版,对于国际航运与物流人才的培养有所裨益。

内容概要

  《世界海运地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海上运输方式的要素结构、空间位置、网络关系和地理分布。全书共分两篇:要素篇和区域篇。要素篇主要阐述并分析了海运的历史及海运航线的分布、港口建设与发展、海运船舶的规模及属性、国际贸易方向和总量等对海上运输经营和规划的影响;区域篇主要介绍以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区域为划分的各大洲主要沿岸国家和地区的自然概况、经济、贸易交通及重要的航运资源情况。  《世界海运地理》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航运管理类、物流管理类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与国际贸易、国际航运相关的海运公司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第一篇 要素篇第一部分 绪论1运输历史地理1.工业革命前的运输(~1800年)/41.2 工业革命和海上运输(1800~1870年)/61.3 现代运输体系的形成(1870~1920年)/81.4 大生产时期的运输(1920~1970年)/101.5 当代运输(1970~)/112 海运地理的基本概念2.1 基本概念/132.2 海运系统与系统要素/152.3 地理环境对系统要素的影响/173国家的分类与评价指标3.1 国家的基本概念/233.2 国家的类型/243.3 国家的评价指标/33第二部分 海运空间要素4 海运航线4.1 航线类型/384.2 大洋航线/404.3 航线的选择/454.4 咽喉水道与大陆桥/475 海运港口5.1 港口概念/555.2 港口类型/595.3 影响港口建设的主要因素/635.4 港口的演变和发展/655.5 自由区/675.6 中国的自由区/70第三部分 海运资源要素6 海运船舶6.1 船舶类型/766.2 船舶证书和属性/816.3 世界商船队/836.4 船舶制造/897 国际贸易与海运货物7.1 国际贸易综述/957.2 海运货物/1007.3 铁矿贸易与运输/1027.4 煤炭贸易与运输/1097.5 粮食贸易与运输/1138 国际石油贸易与运输8.1 石油概述/124石油资源/124石油生产与加工/127石油消费与贸易/129石油运输和战略储备/133中国石油地理/134第二篇 区域篇第四部分 太平洋9大中国区域9.1 中国大陆/1429.2 中国港、台、澳地区/15010 亚洲、大洋洲沿岸10.1 日本海沿岸/15610.2 东南亚地区/16710.3 大洋洲沿岸/18011 美洲沿岸11.1 北美/18611.2 中美地峡/19411.3 西印度群岛/19911.4 南美沿岸/204第五部分 大西洋和印度洋12 北大西洋12.1 波罗的海/21012.2 北海/21713 地中海13.1 南岸一北非五国/22913.2 东岸一西亚五国/23413.3 北岸一黑海五国/23813.4 北岸一巴尔干六国/24313.5 北岸一南欧四国/24814 南大西洋14.1 西北非六国/25414.2 几内亚湾十国/25714.3 西南非洲/26414.4 南美沿岸/26615 印度洋15.1 南亚五国/27015.2 海湾沿岸/27615.3 红海沿岸/28315.4 东非沿岸/28615.5 东非岛国/291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984年1月文莱独立后加入,1995年7月越南加入,至1999年5月老挝、缅甸、柬埔寨陆续加入,东盟成员国已达到10个。东盟的宗旨是:本着平等和合作的精神,通过共同努力来加速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奠定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的基础,并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增进地区的积极合作和相互援助,同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保持紧密和有益的合作。东盟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外长会议,规定每年举行例会和非正式会议各一次,必要时还可以召集特别会议,以讨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问题。东盟已经初步完成了在部分成员国间建立自由贸易区、建立统一的东盟大市场,逐步降低关税,加大减税幅度,取消非关税限制,逐步统一货币、建立完整的东南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任务。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东盟10国将在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安全和外交领域里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各成员国在贸易合作、工业合作、资金融通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在共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方面,东盟各成员国以集体形象出现,采取协调一致的立场,促进了其对外经济与其他合作项目的发展。  2)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其成员包括中国和东盟10国,面积一千四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8亿。  1999年,中国提出愿意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联系。2001年3月,中国一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正式成立。专家组认为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双方是双赢的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10年的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同年11月,在第五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和东盟达成共识,并正式宣布共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正式启动。2004年11月,中国和东盟签署的《货物贸易协议》规定自2005年7月起,除2004年已实施降税的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将对其他约7000个税目的产品实施降税。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在菲律宾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双方在六十多个服务部门相互做出了高于世界贸易组织水平的市场开放承诺。  2009年8月15日,中国与东盟10国在曼谷签署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双方开始开放投资市场。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成功完成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主要谈判,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初正式建成。  2010年1月1日起,中国和东盟六个老成员国: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之间,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从9.8%降到O.1%,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9/6降至O.6%。东盟四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也将在2015年实现90%的产品零关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世界海运地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