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寒山与日本文化

张石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石  

页数:

24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寒山在中国文学和文化中影响并不大,在正统文学史上不见详尽记载,但在日本则不同,可以说寒山是对日本影响最大、影响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外国文化人之一。  《寒山与日本文化》详细论述了寒山及寒山诗的产生及内容,并论述了寒山在中国文化史和日本文化史,特别是在日本文化史上的意义和影响,生动展示了活跃在日本历史和现实中的寒山文学及寒山形象。寒山不仅对日本的文学、美术、音乐等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性的影响,而且他的精神与形象现在仍然活跃在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受到从政治家到艺术家,从企业家到商人,从首相到庶民的广泛的喜爱。到日本,你到处可以遇到寒山和寒山诗,也有寒山寺,吟咏“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夜船”的张继的古诗——《枫桥夜泊》,比在中国更脍炙人口。

作者简介

张石,1981年,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1985年,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院毕业,获硕士学位。1988年到199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讲师,1994年到1996年,任东京大学教养系客座研究员,现任日本《中文导报》编辑局长、副主编。著作有《庄子和现代主义》(河北人民出版社)、《川端康成与东方古典》(上海古籍出版社)、《樱雪鸿泥》(中央编译局)、《东京伤逝》(中文导报出版社)、《云蝶无心》(中文导报出版社)等,译作有宫泽贤治的《银河铁道之夜》(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野间宏的《阴暗的画面》(合译)等,并发表中日文论文、报道及文艺作品逾千篇。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寒山与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 关于寒山之人第一节 关于寒山所生活的时代第二节 关于寒山的生平第二章 寒山诗的内容与特色第一节 寒山诗的版本第二节 寒山诗的分类和内容一、寒山诗中的人佛诗二、表现山中闲居野趣诗三、表现俗人俗事诗四、黄老诗五、杂诗第三节 寒山诗的艺术特色一、静、清、寒、幽的审美境界二、自由通俗的语言技巧三、深邃的哲理第三章 寒山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一节 “以禅喻诗”和“以诗喻禅”——寒山对中国禅文化的影响第二节 寒山与中国文学第二编 寒山与日本文化第一章 寒山诗的传入和出版第一节 寒山诗的传人第二节 日本寒山诗保存与出版第二章寒山与日本宗教第一节 天台寒山与日本宗教第二节 禅宗中的寒山与日本宗教第三节 寒山与日本著名僧侣一、连山与寒山二、隐元与寒山三、白隐与寒山四、久须本文雄与寒山第三章 寒山与日本文学第一节 寒山与日本古代文学一、寒山与五山文学二、寒山与谣曲三、寒山与俳句及芭蕉四、寒山与良宽第二节 寒山与日本近现代文学一、坪内逍遥与寒山二、森鸥外与寒山三、夏目漱石与寒山四、芥川龙之介与寒山五、冈本可能子与寒山六、安西冬卫与寒山七、井伏鳟二与寒山八、寒山与其他日本现代作家第三节 寒山深刻影响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原因第四章 寒山与日本艺术第一节 中国绘画中的寒山一、中国水墨画的诞生二、宋代水墨画与寒山三、元代水墨画与寒山四、明清水墨画与寒山第二节 日本美术与寒山一、寒山与镰仓、南北朝时期的日本美术二、寒山与室町时代的日本美术三、寒山与战国、安土桃时代的日本美术四、寒山与江户时代的日本美术五、寒山与日本现代美术第五章 寒山与日本现代社会生活第一节 寒山与日本商业第二节 寒山与日本政治家第三节 寒山寺与日本第六章 寒山深刻广泛影响日本文化的原因第一节 寒山的无常观与日本文化第二节 寒山禅与日本文化第三节 寒山诗与日本人的自然观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对于佛教的无常观,中国人不是十分喜欢,前面我们说过,《全唐诗》收僧诗3000多首,只有寒山有大量吟咏无常的诗作及拾得和无寂有个别吟咏无常观的诗作以外,在其他诗僧中就很难看到了。另外佛教的无常观传人中国后,将勾魂之鬼用“白无常、黑无常”命名,可见在中国文化的意识深层,有对无常的恐惧。之所以中国人不喜欢无常,往往因为无常与寂灭相连,中国人最喜欢生机勃勃,“美”的原意是“大羊”,壮大而饱含生命力的壮观,是中国人美与希望的源泉。而世俗的中国文人一般倾向于从负面的意义上去理解无常,孔子在河边慨叹“逝者如斯”,李白诗云“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英雄如曹操者始终也摆脱不了“去日苦多”的困扰……类似的感叹简直是俯拾皆是。不喜欢无常与寂灭,也使中国不喜欢秋天,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虽较少言“秋”,但一旦言“秋”,则悲从中来。《诗经·小雅·四月》云:“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意思是说:“秋天真让人悲伤啊!百花草木零落得如此凄惨。我也被凋落的心境折磨得如此憔悴,前途也是暗淡叵测啊!”而越到后来,悲秋的色彩也就越浓重,到了《全唐诗》,悲秋之诗多得几乎数不胜数。杜甫就是一个以悲秋出名的诗人,如他的《秋兴八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他似乎把秋天的全部的凋灭之哀痛吸到了自己的心中,又把自己的无尽的哀伤用秋天表现了出来,刘禹锡也说:“自古逢秋悲寂寥”。与中国人不同,日本人对无常有一种正面的体验和赞美,与此相连,在日本人的美意识中,还存在着一种凋灭、残破的美学。一般西方人和中国人描写凋灭与残破时往往流露出悲哀的情绪,然而日本人往往以欣赏的眼光去寻找一种凋灭与残破的美。既然无常与变化是生命的真谛,那它就一定蕴含天之大美。而凋灭与残破都是无常变化中的一环,它不是通往永恒的死,而是走向流转的生。“白雪坚冰育嫩草,枯木昏鸦是绿荫”,日本人正是在对这沉沉寂灭的深情的凝视之中,让灼热的目光望穿了这寂灭,使生之鲜活从中透露。


编辑推荐

《寒山与日本文化》:中国唐代诗人寒山在中国可能名气不大,在日本则是对其文化影响最深的外国文化人之一,他的形象至今仍然活跃在日本文学、美术、音乐、政治和商业的各种舞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寒山与日本文化 PDF格式下载



好书,但感兴趣的中国人可能不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