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扶桑汉方的春晖秋色

廖育群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

廖育群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医学史通识丛书·扶桑汉方的春晖秋色:日本传统医学与文化》采用了较多的图像资料。图文并茂不仅能够避免枯燥,增加可读性,而且可以充实内容,裨益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同时有助于读者直观地了解日本在文化传承与史料保护方面的实际状况与特点。本书充分利用了日本学者的考证结果,而不纠缠诸如某人生卒之年、著作撰写或出版年份的考证。考虑到面面俱到、篇幅冗长的“通史”性著作并不适合一般读者的需要,且容易使人不得其要,故本书没有按时问顺序全面述说日本汉方医学的诸多细节,而仅是遴选了一些风云人物、有趣之事、垂世之说,略作介绍,以使读者得以远眺东方地平线上扶桑之国的古代医学,了解岐黄之术在异域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了解日本,了解日本的文化;在与中国医学加以比较的基础上,对自身所处的社会及历史文化产生更为深刻的思考。

作者简介

廖育群,1953年生,B型血、处女座,祖籍湖北兴山。从小喜欢养鱼种花,最讨厌的课就是历史!文革时期做工务农,恢复高考时就读于北京第二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纯属意外步入科学史研究。从未受过任何史学训练,也不尊奉权威之言、书本之训,随心所欲写文章,同道谓之“另类”。1996年晋升研究员,主要从事医学史研究,著有《岐黄医道》、《医者意也》、《阿输吠陀——印度传统医学》、《远眺皇汉医学》等。所论多出炒菜做饭时,或躺在地板上想想某事的来龙去脉应该如何——没有最基本科学知识的古人会怎样思考问题、认识自然、构建理论?有所“顿悟”后再去查阅文献、理解文字的“本意”。后因兼任行政职务,视角始从知识“内史”转向关注社会。

书籍目录

上篇绪说综论 一政治与医学的历史分期 1.政治史分期 2.医学史分期 二 日本文化的内源性与外源性 1.本土文化与民族性格 2.外来文化的选择与改造 3.汲取中国文化的途径 4.与西方的早期接触 三儒、释、道与神道、国学 1.儒 2.释 3.道 4.神道 5.国学 四各时期的医学特征 1.原始社会 2.古代 3.中世 4.近世 5.近代 五医药众生 1.医者身份 2.医学分科 3.儒志医业 4.创新与逐名 5.含灵巨贼 六流派概说 1.后世派 2.古方派 3.折衷派 4.考证派 七本草与药业 1.本草学 2.药业 八医学教育 1.教育与考试制度的建立 2.家学与师承 3.医学校 九医学图像史料 1.病草纸 2.医史图集 下篇名人故事 十后世开山祖——田代三喜 1.生平 2.著作 3.学术旨要 4.传承与影响 十一 中兴之相——曲直濑道三 1.生平 2.著作 3.评价 十二溯本寻源——古方精英的共同追求 1.名古屋玄医 2.后藤艮山 3.山胁东洋 4.其他 十三古方“岱宗”与“魔鬼”——吉益东洞 1.历尽艰辛的成名之路 2.复古大旗下的医学革新 3.以“毒”为核心的疾病观、治疗法 4.《药征》的复古作业 5.《医断》掀起论争风波 6.东洞的著作、家人及弟子 7.对于东洞之历史评价的评价 十四 吐法的追求者——永富独啸庵 1.江户医学的吐法概况 2.独啸庵其人 3.学术特点 十五生育的人文关怀——贺川玄悦父子 1.玄悦的一生 2.玄悦的业绩 3.贺川流产科的继承与发扬者 4.评价 十六汉兰折衷的代表人物——华冈青洲 1.生平 2.最早的乳腺癌切除手术 3.麻药的研究 4.著作与思想 5.华冈流外科的继承者 6.漫步在华佗与青洲之间 十七唯求实用——折衷派的共同理念 1.“刚柔相摩”的和田东郭 2.“以仲景为臣”的中神琴溪 3.“五经一贯”的内藤希哲 十八志同道合——考证派的世界 1.从儒学到医学的考证 2.内驱力的作用 3.考证派的视野 4.重要的考证派人物 5.学术群体中的密切关系 十九万病皆郁——儒者的《伤寒论》异解 1.作者与文本 2.主要内容 3.讨论 二十汉方医学最后的巨擘——浅田宗伯 1.生平 2.1临床治疗的质与量 3.折衷派的立场 4.著作 廿一吃茶养生——荣西的宗教医学世界 1.《吃茶养生记》的主要内容 2.“茶一苦一心” 3.神灵世界中的“桑” 4.《吃茶养生记》与茶道的界沟 廿二腹诊——生于东瀛、长在扶桑的诊法 1.从“诊脉”到“诊腹” 2.早期的腹诊著作和医家 3.各书的构造与特征 4.讨论 廿三 记载与诠释——日本脚气病史的再检讨 1.13本脚气病流行史撮要 2.“脚气”与“真脚气” 3.依据症状的诊断 4.脚气与梅毒 5.未知的“冲心”之病 6.关于米食的认识 廿四麦饭男爵——高木兼宽 1.圆了做医生的梦 2.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3.意想不到的命运转折 4.艰难的兵食改良与成功 5.“诊治疾病”与“诊治病人” 6.返还日本文化的晚年 7.成功的经验与错误的理论 结语 参考文献 日本各时期各方面传统医学代表性人物生卒年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3.学术旨要 田代三喜的学术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一是接受了中国明代医学的基本要素,注重对于各种疾病属性的阴阳、寒热、表里、虚实的辨证,并依此选择药物。《三归迥翁医书》中收录的各书基本上都是以疾病为目,如《当流大成快捷方式度印可集》的目录为始于“中风”、结束于“耳病”的四十“门”;《和极集》包括始于“中风”,止于“痈疔”的四十二“门”。所谓理论性的知识,都是贯穿在对各种疾病属性、治疗方法、处方加减以及药物性能的论说之中,而没有单独谈“理论”、“原则”的章节。 在日本的医学史著作中,通常认为田代三喜留学中国习得了“李朱医学”——即享有“金元四大家”之誉的李东垣和朱丹溪的医学体系。对于中国传统医学有所了解的读者大都知道,李东垣认为所谓人体中的“元气”,就是“胃气”;脾胃受损,百病由生,故被称为“补土派”。朱丹溪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恒不足”,治疗中注重“滋阴补血”,故被称为“养阴派”。与同属“金元四大家”的其他二人,即主张“火热为害”、重用清热法的刘完素,以及主张用汗、吐、下三法攻击病邪的张子和相较,李、朱二人显然偏重“补法”。然而实际上,以田代三喜和曲直濑道三师徒为代表的所谓“后世派”,并非仅仅接受了李东垣与朱丹溪的医学主张,在治疗方面也没有偏重或好用温补的特点。所以从总体上看,后世派之所习所用固然是以中国金元和明代医家的著作为主,其中许多是出自金元四大家及其弟子之手,但其医学主旨则是以“察证辨治”为基本特点。作为“察证”的纲领,自然离不开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等概念。同时,他们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宋代以后才在中国医界出现或普遍流行的“引经药”、“运气学说”等。这些都成为被后来兴起之古方派攻击的口实——谓其“全部都是虚幻不实之论”。对于这种批评,有学者从后世派也具有“实证性”要素的角度予以辩解。


编辑推荐

《扶桑汉方的春晖秋色:日本传统医学与文化》适于医学史研究者以及对日本传统医学与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扶桑汉方的春晖秋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