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中间阶层教育与成就动机

陈曙红 中国大百科
出版时间:

2007-4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  

作者:

陈曙红  

页数:

36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中间阶层研究丛书:中国中间阶层教育与成就动机》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周晓虹教授指导的“中国中间阶层研究”课题的系列学术著作,是国内社会学界中间阶层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中间阶层研究丛书:中国中间阶层教育与成就动机》完整描述了中国中间阶层在经济,文化、教育和政治参与等方面的社会特征,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突破性意义。  本书作者直接面对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对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大城市中间阶层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访谈。以实证分析的方法,描述和论证了中国中间阶层的现状。  本书重点探讨了中间阶层对中国社会现实与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了提供历史的参照,也收录了关于20世纪30年代老上海中产阶级的研究成果。

书籍目录

总序导论一、概念的界定二、理论回顾三、研究方法四、研究的意义第一章 谁能从教育中获益更多一、教育制度与文化资本获得的代际影响二、文化资本获得的历史情境三、文化资本获得的个体经历四、分析与发现第二章 从个体的角度看文化资本的积累一、文化资本积累的逻辑起点二、文化资本积累的代际延续性三、反思:文化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位置感四、文化资本的积累与惯习的形成第三章 文化资本如何传承一、文化资本传承的意向二、文化资本传承的社会现实三、文化资本传承的社会机制四、文化资本传承时注重的价值观五、对本土概念“顺其自然”的解读六、中间阶层文化资本传承的个案与分析第四章 中间阶层的压力及其对文化资本传承的影响一、新中间阶层的压力和不安全感二、忙与累:中间阶层的共同感受三、压力对文化资本传承的影响四、文化资本传承过程中的遗憾与矛盾第五章 文化资本的转换与文凭热一、文化资本消费与文凭热二、文化历史背景与观念认同三、文凭热的实践理性四、关于文凭热的思考第六章 文化资本的确认与教育公平一、学生家庭文化资本相对丰富的某重点高中二、学生家庭文化资本相对贫乏的某专科学校三、分析与讨论结语参考文献访谈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社会关注视角与自我生存境遇  传统的中国读书人心目中留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百世开太平”的理想。当他们将“内圣外王”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境界时,如此高不可攀的目标实际上造成的是无人可及的高度,目的的坚挺和手段的疲软注定了等不到目的实现手段就会被扬弃,加上从李斯开始延续下来的知识分子屠巫术,使得中国始终没有足够的为知识而求知的理性良知和社会良知。中国知识分子缺乏知识理性,所以更容易丧失其独立性,更容易迷失在物质的桎梏之中,迷失于世俗化的评价之中,而丧失其人格和思想的独立。表现为集体现象的,是整个社会浮动不安的氛围。中间阶层被认为是自私、贪婪和姑息的,这个社会的设计让他们变得必须如此,他们还必须不断地赚取获得,填补内心唯恐坠落的恐惧感。让人忧虑的却是,由于中间阶层太过专注关心自己的命运,他们显然表达了太少的社会关怀。  如果说,传统的知识分子还会有人固守着儒家安贫乐道的信念来告慰自己的贫困的话,今天的新中间阶层在贫困面前恐怕是一种集体失语状态。社会成就对大多数人而言,就是将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能力。对他们而言,“阶级流动”靠的是“教育取得”或称“文化资本获得”,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谓历尽艰难,才得以熬过那段艰苦的岁月,才能擢升到社会的较高阶层,赢得了富裕的社会和较好的社会地位。在整个社会都长期处于财富相对平均的现实下,他们也多半没有世袭的财产,因此,他们才可以很骄傲地说:“我们今天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努力打拼赢来的。”因此他们会一边高唱“爱拼才会赢”,一边却又在时刻担心自己今天的地位能否一直存续下去,延伸到子女的那一代。  ……


编辑推荐

  中间阶层作为一个概念进入我们的生活范畴还只是若干年前开始的事情,但作为一个阶层却以非常快的速度在扩大。在对问题逐渐聚焦以后,本书将研究对象集中到中间阶层的文化资本特点上。主要是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文化资本的获得、传承的角度来描述中国中间阶层赢得社会资源的实践,并尝试对一些社会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中间阶层教育与成就动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