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瑞典史

尼尔·肯特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

尼尔·肯特  

页数:

299  

译者:

吴英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全球化时代,关注世界各国各地区文明发展的源流、现实和未来,不仅仅是新世纪人文学科的一个重点课题,也是许多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强烈兴趣所在。甚至,关注别国热点,不亚于关注自身状况,也已经成为心态开放、视野开阔的许许多多当代中国人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然而,至今我国尚未出版过一套相对完备的世界国别史及地区史丛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虽然陆续推出过一些国别史、地区史,但既无规划,也很分散,而且主要集中在英、法、美、俄、日、德等大国,覆盖面过于狭小,更遑论完备与权威了。为此,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通过深入调研,邀约史学界专家进行多方论证,精心策划组织出版这套《世界历史文库》。《世界历史文库》主要选收国别史、地区史的通史性著作,以国别史为主体,适当辅以地区史。计划共出版80种,2年内出齐。文库编辑委员会特邀我国世界史学界著名学者专家担任学术顾问,精心遴选著作。编选者和学术顾问一致认为,每个国家、地区的历史只选一种著作,因而要求此一种应是在学界已获得广泛定评的上乘之作,且最好是最新成果,作者应为著名史学专家,原出版者也应是知名的出版机构。原著使用的语种主要是英语、德语、法语、俄语、日语等,中文译者应基本上是史学专业人士或具有较高史学修养的翻译家。总之,学术性、权威性、完备性、可资借鉴性以及可读性,是《世界历史文库》编选出版工作所追求的目标。显而易见,入选《世界历史文库》的著作,只是给读者们提供了关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历史一种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并可资借鉴的优秀文本。在史学领域里,治史者所拥有的材料、眼光、立场以及才学识见的不同,必然导致历史研究结论与叙述状态的迥异,相信读者们会在阅读研究时注意加以辨别。上下数千年,人类一直在探寻自己的历史,寻找“信史”,追求“良史”,以期获得历史的真相和启悟。

内容概要

一部全面的瑞典史是非常需要的。尼尔·肯特的书纵览了瑞典从石器时代直到今天的历史。前面的章节涉及维京霸权、北欧联盟、宗教改革和瑞典作为欧洲最强大的超级大国在17世纪达到其政治影响的巅峰;稍后的章节考察了瑞典的启蒙运动、绝对君主制、军事中立政策和泛斯堪的纳维亚主义。作者将他的历史记叙一直延伸到今天,关注了瑞典最近的发展:社会民主制度的兴起、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瑞典加入欧盟和瑞典的生态保护政纲。本书成功地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内容综合在一起,说明了世界上最成功运行的人道的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对学生和普通读者而言,阅读本书是享受一次知识盛宴。

作者简介

尼尔·肯特(Neil Kent)是剑桥大学斯科特极地研究所(Scott Polar Research Institute)的客座研究人员和圣彼得堡国立艺术、建筑和文化学院(St Peterburg State Academy of An,Architecture and Culture)教授。他最近的出版物包括:《赫尔辛基:一部文化和文学史》(Helsinki:A Culture and Literary History,2004年)和《的里亚斯特:一部城市变迁史》(Trieste:Biograpgy of a City,2008)。

书籍目录

序言大事年表第一章 从史前时期到维京霸权时期 一、最早的居住点 二、铜器时代的居民点 三、铁器时代 四、与罗马帝国联系的加强 五、维京时期 六、宗教信仰 七、瑞典的基督教化第二章 瑞典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一、基督教在瑞典地位的巩固 二、王朝更替 三、埃里克国王:圣徒和殉道者 四、汉萨同盟对瑞典的影响 五、比格尔王朝 六、等级制度的确立和瑞典的扩张主义 七、汉萨同盟影响的增强 八、卡尔马联盟 九、中世纪的社会 十、黑死病 十一、沿波罗的海方向的扩张 十二、不满、恩格尔布莱克特叛乱和对波罗的海霸权的追逐 十三、中世纪的文学 十四、艺术和建筑第三章 瑞典领土的统一 一、北欧联盟的失败和古斯塔夫·瓦萨的崛起 二、剥夺教会的财产与王室权力的加强 三、瑞典教会内部的认同 四、经济 五、文学第四章 中央集权的军事国家的建立 一、古斯塔夫·瓦萨继承人领导下的政治巩固 二、经济困难 三、乌普萨拉宗教会议和它对王朝的影响 四、经济扩张及其对军事的影响 五、新城市的建立 六、三十年战争 七、瑞典统治下的波美拉尼亚 八、作为一种政治表现的艺术 九、对俄战争重新爆发 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十一、新瑞典在特拉华的建立 十二、各等级 十三、大学的重建和知识思想的发展 十四、克里斯蒂娜女王 十五、瑞典作为强国的迅速衰落 十六、减少免税土地数量 十七、旧皇宫楚克罗纳城堡被毁 十八、卡尔十二世 十九、卫生与健康 二十、孤儿院 二十一、犯罪 二十二、巫术 二十三、拉普兰第五章 专制制度的衰落和自由时代的来临 一、北方大战的结束 二、新政治秩序 三、“戴有沿帽者”与“戴无沿帽者”的对立 四、等级院 五、“戴有沿帽者”的统治 六、波美拉尼亚战争及其后果 七、阿道夫·弗雷德里克威胁退位——“戴有沿帽者”重新回归权力中心 八、经济生活 九、瑞典的东印度公司 十、人口变化 十一、卫生与健康 十二、天花 十三、医院治疗 十四、孤儿院与贫民院 十五、建筑的发展 十六、18世纪60年代的德洛特宁宫 十七、科学发展和拉普兰 十八、农业的发展 十九、文学和教育 二十、音乐的发展 二十一、虔信派 二十二、斯韦登伯格和新耶路撒冷教派第六章 王权专制主义的恢复 一、古斯塔夫三世的新秩序 二、约翰·托比斯·塞戈尔 三、多次游历意大利 四、路易-吉恩·德普雷 五、瑞典在加勒比地区的殖民地 六、在非洲的殖民冒险活动 七、古斯塔夫三世的不稳定统治 八、古斯塔夫三世遇刺 九、宗教发展动向 十、经济发展 十一、采矿和冶金 十二、科学发展 十三、教育 十四、音乐 十五、古斯塔夫三世的改革 十六、社会福利和性别 十七、卫生与健康第七章 宪政时期的瑞典 一、对王权专制统治的不满 二、争夺芬兰的战争 三、卡尔·约翰 四、经济发展 五、卫生与健康 六、对妇女限制的逐渐放宽 七、圣巴特勒米岛经济的崩溃 八、教会 九、教育 十、文学第八章 瑞典的工业化和资本化 一、军事备战 二、政治改革 三、联盟危机 四、经济发展 五、农业发展 六、移民 七、教会城 八、不断增强的宗教宽容和谅解运动 九、瑞典海外殖民地的衰落与转让 十、泛斯堪的纳维亚主义运动 十一、教育 十二、妇女权利 十三、卫生与健康 十四、新医院建设 十五、卖淫与性病 十六、结核病与其他传染病 十七、孤儿院和对穷人的关怀 十八、对老年人的照顾 十九、家庭价值观 二十、婚姻市场 二十一、罪与罚 二十二、文学和正在变革的农村世界 二十三、视觉艺术 二十四、音乐生活第九章 世界大战与瑞典的中立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瑞典的影响 三、经济发展 四、卫生、健康与社会福利 五、艺术 六、瑞典的政治右转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 八、战时经济 九、犹太人的避风港第十章 瑞典福利国家的胜利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二、政治改革 三、瑞典的萨米人和他们不断增加的政治权利 四、战后经济发展 五、福利国家制度的成本不断增加 六、社会改革 七、卫生、健康与切尔诺贝利事件 八、文学 九、艺术 十、电影 十一、音乐 十二、体育结论附录1 瑞典的君主和摄政王附录2 瑞典的历任首相推荐书目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七、瑞典统治下的波美拉尼亚伴随着波美拉尼亚并入瑞典领土,有着波美拉尼亚公爵身份的瑞典国王就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君主的臣属。据说,这种从属地位纯粹是名义上的,因为瑞典国王有权征税、授予土地和任命行政官员,包括总督和其他大臣。德语仍然是波美拉尼亚普通百姓和政府使用的语言,以前的度量衡和货币继续使用,但财政事务此后由瑞典人管理。旧的法律体系被保存,但瑞典的最高法院现在已替代过去德国的最高法院,新法院建在首都斯特拉尔松,似乎是要从象征意义上强调这一事实。瑞典在波罗的海的霸权似乎已经变成现实。为了保卫新获得的在德国领土,瑞典建筑师埃里克·达尔伯格(Erik Dahlberg)被任命沿新大陆南部和东部边界建造一连串用铁链连成的要塞。这些要塞中最重要的是在维斯马(Wismar),其他要塞还包括西部的施塔德(Stade),在不来梅附近;东部的诺特堡(Noiteborg),在拉多加湖附近。瑞典预计它在德国新获得的殖民地将遭受激烈的军事争夺,这种预测被证明是对的。1675年,在盟国勃兰登堡的支持下,丹麦占领了维斯马,但瑞典的盟国法国要求丹麦归还维斯马。至于瑞典被迫将下波美拉尼亚(Nether Pomerania)的大部分领土割让给勃兰登堡,已是不可逆转。而且,斯特拉尔松于1715年被占领,首都被迫迁到斯德丁。5年后,只有上波美拉尼亚(Hinter Pomerania)的一个狭窄地带,即位于佩内河(the River Peene)以北的地带,仍在瑞典控制下。

后记

《瑞典史》系“剑桥国别简史系列丛书”中的一部。作者尼尔.肯特(Neil Kent)是英国历史学家,主攻文化艺术史;早年曾就读于剑桥大学,现任圣彼得堡国立艺术、建筑与文化学院教授,同时担任剑桥大学斯科特极地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尼氏有多部著作出版,这部《瑞典史》只是其最近的一部著作。瑞典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国度。她的地理版图不大,人口数量也不多,但却是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个佼佼者,特别是它的福利国家制度堪称典范。作为一部国别的简史,受篇幅的局限,不可能将历史事件的细节展开叙述。但作者却以精练的文字语言,描述了从石器时代直到今天长近3千年的瑞典发展的历史进程脉络,从而使我们能够比较鲜明地认识那里发生的一切演变及其过程。瑞典曾经维持了千余年等级森严的君主专制政体,只是伴随自然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才有了社会民主制度的兴起。瑞典的经济竞争力全球闻名,爱立信、沃尔沃、利乐、宜家等都是它享誉全球的品牌。她是一个多移民、多民族的国家,而广大民众,不论贫富、宗教信仰、政治态度,却共同树立有牢固的集体责任观念,从而奠定了社会和谐的理念基础。


编辑推荐

《瑞典史》:世界历史文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瑞典史 PDF格式下载



了解瑞典历史。


瑞典史有点薄,不过瘾


瞭解了一下挪威怎麼從瑞典脫離出去,怎麼避開了二戰的煎熬~


历史永又不褪色~


作为历史教科书还是非常理想的


虽然内容是流水账


国内专门研究瑞典史的著作几乎是没有的,这本书稍微填补了一些缺憾。


作为参考资料,书不是很厚,应当算是瑞典简史。


这书和奥地利史之类的相比还差了一截,只能说一般偏上吧……更要命的是我的书还缺页。


这套都会买,不错


该书内容涵盖方面很广,尤其在文化、艺术、社会学等方面有不少独特视角,这些是很难得的。

但是,作为瑞典史这一名称值得商榷,书中对于政治、军事方面过于简略,尤其在古代史方面,更是简略到不能连贯的地步,让人看了觉得空洞,没有对很多具体历史事件进行该有的描述。。。。

总之,此书可买,但还要继续期待更权威、更详细的瑞典古代史、军事史的大作出现。


感觉是放了好久,别人退回来的。嗯~


翻译水平一般,不知道是原作就是如此还是译者的水平不行,全篇文章都给人感觉像在报流水账,如果不是对瑞典历史相当有兴趣的读者,估计很难坚持读完


书面挤皱了,将就着吧。这次购4本书都不同程度有些破旧脏皱,由于已将两本严重的进行换货,程度轻一些的就勉强留着了。当当出库人员应该把好关,将脏旧破皱的书就不能出库,以免造成送换退一类的浪费人力、时间、资金,也降低了效率。


其他内容我不说了,关于历史史实方面的翻译并无不妥,至少我没有看出有什么大的问题出来。但是最让我吐槽无力的就是书里对于地名的翻译了。书里不止一次的把瑞典语里头的J当成英语里的J拿来发音:例如第37页把Jösse翻译成乔瑟——对于北欧语言只要略微了解就知道这里的J的发音和英语Yes里Y的发音一样。还有之前一页关于地名Kärnan的翻译是“卡尔南”,但是"Kä"在瑞典语里的发音应该是“谢”——把这一两点弄清要求不算太高吧?此外翻译对于某些历史名词明显不熟:57页竟然将"Hanseatic port"翻译成“汉西蒂克港”!这个错误太低级了!但凡知道欧洲中世纪历史的,就都知道这个Hanseatic来自于汉萨同盟Hanseatic League,不是地名,"Hanseatic port"应该被译为“汉萨(同盟)的港口”才对,但是译者明显不知道这个词的来源,就把它当成普通地名音译过来了。


刚开头我就对这本书的质量有些怀疑了,譬如序言中30℃(86℃)、15℃(59℃)、17℃(63℃)是什么意思?虽然我知道括号内想表达的是华氏度℉ ,但这个错误不应该犯。至于地名以及人名的翻译,由于对当地文化了解不多,无法评价。


翻译可以,是难得的一本好说,就是内容太简明


书有点卷,摆久了或者快递粗心,内容暂时没翻,不过厚度看起来还行。


中文版唯一关于瑞典的历史著作。


对于了解瑞典有很大的帮助,有些内容我反复看了很多遍


对三十年战争中瑞典特别是古斯塔夫所做的贡献叙述蛮细致,只不过内容有些陈旧了


叙述平淡。作为历史上的一个大国,现在领土缩小了许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