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科学家谈21世纪

李四光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

李四光  

页数:

121  

字数:

76000  

前言

“中国文库”出版前言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加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这些著作,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披沙拣金、露钞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赜索隐的严谨态度,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出版工作中来。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分列于6个类别,即:(1)哲学社会科学类(哲学社会科学各门类学术著作);(2)史学类(通史及专史);(3)文学类(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著作);(4)艺术类(艺术作品及艺术理论著作);(5)科技文化类(科技史、科技人物传记、科普读物等);(6)综合·普及类(教育、大众文化、少儿读物和工具书等)。计划出版约1000种,分辑出版。自2004年以来,已先后出版四辑,每辑约100种,分精平装两类。2011年时值辛亥革命100周年,特将“中国文库”第五辑作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特辑推出,主要收选民国时期原创性人文社科类名著。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有少量品种因技术原因需要重新排版,版式有所调整,大多数品种则保留了原有版式。一套文库,千种书籍,庄谐雅俗有异,版式整齐划一未必合适。况且,版式设计也是书籍形态的审美对象之一,读者在摄取知识、欣赏作品的同时,还能看到各个出版机构不同时期版式设计的风格特色,也是留给读者们的一点乐趣。 “中国文库”由中国出版集团发起并组织实施。收选书目以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出版机构出版的书籍为基础,并邀约其他数十家出版机构参与,共襄盛举。书目由“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审定,中国出版集团与各有关出版机构按照集约化的原则集中出版经营。编辑委员会特别邀请了我国出版界德高望重的老专家、领导同志担任顾问,以确保我们的事业继往开来,高质量地进行下去。 “中国文库”,顾名思义,所收书籍应当是能够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我们希望将所有可以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尽收其中,但这需要全国出版业同行们的鼎立支持和编辑委员会自身的努力。这是中国出版人的一项共同事业。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志存高远且持之以恒,这项事业就一定能持续地进行下去,并将不断地发扬光大。 “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

内容概要

30年后,50年后,在世界上,科学技术将出现怎样的奇迹?人类将怎样生活?怎样深入地下、海底去开矿?机器人怎样管理整个工厂的生产?怎样跟相隔几千里外的朋友面对面谈话?那时的房屋、道路、桥梁、交通工具……又是什么样子?怎样……怎样……
在李四光等编写的《科学家谈21世纪》这本书里,二十几位科学家和工程师给我们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他(她)们给我们描绘了一幅21世纪美好的图画。
这些幻想故事,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可以启发我们更好地去想象未来的科学世界,引导我们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为人类美好的未来而发愤学习。
《科学家谈21世纪》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简介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地质学家、教育家,1889年10月26日生于湖北省黄冈市。1950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等职。
他对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著作有《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冰期之庐山》、《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及小提琴曲《行路难》(1919年)等。

书籍目录

题辞
看看我们的地球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周年的时候
桥梁远景图
下海、入地、上天
戈壁滩上的家乡
音乐世界
让自然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我们将吃些什么、能活到几岁
医生的好助手——能干的细菌
化学纤维的灿烂远景
地球上将没有寒带
叫天听话
无线电的新世界
原子能事业的壮丽前景
半导体的将来
电子科学技术将给我们带来些什么
明天的电影
海上旅行
未来的飞机
旅行在明天
新时代材料的“霸主
合成材料时代
人类衣着的美好前景
在新兴的城市里
未来的房屋

章节摘录

版权页:我们将吃些什么、能活到几岁沈昭文这是2049年,一群孩子在出神地听着老师讲述前一个世纪的情况。老师说:“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和我们现在的大不相同,很多我们已经习惯了的事情,在那个时代根本没有。那时绝大部分的地区种着‘庄稼’,其中有的是水稻,有的是麦子、玉米、大豆、棉花……跟我们现在长满了花果的田园大不相同。”老师每讲到一种“庄稼”,教室的电视屏上就出现一幅幅布满了水稻、麦子、玉米的田野景像。“为什么那个时候必须种这些东西呢?这是因为在那个时代,以及以往的很多年代,人类的食物完全依赖着动物和植物。他们不得不经常地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在前一个世纪的80年代和90年代,我们在农业上摸索出了一套丰产的办法,产量一下子提高了好几倍,从此我们就不愁农食,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但是这不过是一个开端,尽管我们在此后完全用机械代替了农业上的手工操作,节省了很多劳动力,但并没有能够摆脱对于农产品的依赖;尤其是在食物方面,因为那个时候人们吃的还是动物和植物。”“老师!那时候的人,是不是像动物园里的老虎吃鸡一个样,咬得鸡呱呱地叫?”一个大眼睛的孩子站起来问。“不完全是那样。”老师说,“那个时候,人们先把猪啊、牛啊、羊啊、鸡鸭啊……宰杀了放在市场上供应给大家,此后还要加料煮熟了再吃。”鼍是的,我爷爷说过,他吃过这样的东西。”一个叫小牛的孩子抢着说。“多么奇怪的吃法!”另一个接着嚷。老师继续讲着:“人类像现在这样生活,还不过是本世纪的事情。在20世纪的末期,我们开始住在不用木料盖的房屋里,穿着全部由合成纤维做的衣裳。到了21世纪初,由于生物化学家和化学家的努力,人类第一次掌握大规模制造蛋白质和其他复杂物质的方法,开始在工厂里用简单的原料,像空气、水、碳一类的东西来制造食物。最初,这些食物是搀和到天然食品里用的,因为那个时候制造的食物,还不能符合美味可口的要求。但是这些缺点不久就都改正了。现在我们不但能够模仿天然食品,而且还能生产一些比天然食品更完美的东西,像上星期刚出厂的248号浓汤,是特别为孩子们制造的营养丰富的食品,你们吃过没有?”好几个小手同时举起来。有的说,很喜欢这种汤;有的说,味道很好,就是太浓了些,冲稀些更好。忽然一个响亮的嗓子抢着说:“爸爸前天告诉我,他们的厂里正在设计一种随身带的食品制造箱,可以在旅行的时候用,随便去什么地方都可以制造食物。他说要赶上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献礼!”“你们看,我们的时代多么幸福!真像是神仙的世界,要什么就有什么!”老师接着说,“说到神仙,就使我们想起,在大约两百年以前,剥削阶级中还有人在求仙问道,想要长生不老,但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他们吃的丹药太多,中毒致死。最近几十年来的科学成就,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长寿。早在20世纪末期,传染病如结核、麻疯和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已经从中国土地上消除了;就是那可怕的癌症,也已经给我们搞清楚,可以预防,即使发生了,也可以控制。还有各种先天性的缺陷症,很多不仅已经知道它的起因,而且可以补救,有的甚至可以根治。另外,一些促使人们衰老的病变,可以推迟,像我们学校里谢老师那样一百多岁的人到处都可以看到。但是在上一个世纪里,能活到九十岁已经是难得的了。“我们得到这样的成绩,主要是依靠最近一百年来我们在生物学上很大的进步。我们很清楚地了解了生物的规律,同时我们在技术上也有很大的进步,例如,我们现在用很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知道人体有哪些部位不正常,并且可以准确地断定不正常的原因,进行治疗。这就是说,现代的——21世纪的——诊断学,不需要再用从前那种可怜的半猜半摸的检查方法,治疗起来,也不需要使用那些令人感到痛苦的器械和药物了。“有了这样灵敏的诊断方法,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进行合理的预防。在没有传染病的今天,最容易发生的是各种不平衡症。因为我们身体里经常进行着很多活动,很多变化,它们互相影响着,必须配合得很好,如果配合不当,就会引起失调,好像生产上不协调会造成障碍一样。”“啊!我知道了!”一个小胖子忽然嚷起来,“那天大夫说我的身体里缺少了什么东西,因此容易堆积肥肉,他说这是一种不平衡病,要给我做调节治疗。”“对啦!”老师接着说,“调节治疗,这就是现代的预防治疗法,应用了这些方法以后,我们得病的机会就非常少了;除了一些意外事情,任何威胁我们生命的东西都不存在。我们虽然不能阻止自然的衰老,但是已经能够使衰老延迟,延长寿命了。”

后记

这本书原是在1959年出版的,当时深受广大少年读者们喜爱,曾多次重版。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在林彪、“四人帮”的文化专制主义的统治下,被诬蔑为大毒草,禁锢了十多年。 自从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读者和教师纷纷来信要求重新出版。 现应广大读者要求,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培养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良风尚,我们重新修订出版了这本书。 十多年来,世界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当年科学家们所幻想的,有些巳成为现实;有些科学项目又有了新的发展。因此,在这次修订中,作者已作了补充修改,增添了新的内容。但如李四光、梁恒心和郭沫若等同志已先后去世,我们照登了他们的原文和题辞,以示纪念。 由于我们编辑水平有限,这本书可能还存在不少缺点,我们诚恳地希望广大少年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1978年10月


编辑推荐

《中国文库•科技文化类:科学家谈21世纪》是1959年国庆节前,李四光、华罗庚、茅以升等25位著名科学家共同撰写的一部科普作品集,首次出版后又多次修订再版,是一部在广大青少年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的科普名著。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科学家谈21世纪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是中国文库第五辑所收图书中的一本,是一本小书,只有122页。很好的版本,值得阅读。


难得的两本书,写的太好了,也非常的实用


找了很久的书,终于发现,果断收货。孩子很喜欢。


书不错就是很薄,篇幅不多


科学家写的书,文笔优美,伴随着曾经的小朋友度过了当年的知识匮乏年代,其中的不少描写都已成了现实,只是当年没预见到白色污染。美中不足的是,再版的书没了当年的美妙的插图。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