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战国盛世

黄中业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

黄中业 著  

页数:

447  

字数:

344000  

内容概要

  五大盛世,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五个最好的历史时期,其时,社会获得了发展的机会,百姓的生活境况总比大乱时要好一些。但这并不能改变它们的社会性质,也不能改变封建专制的本质。  《战国盛世:跃动的九州》讲述了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五次盛世,战国时期即为第一次。尽管这次盛世的表象为社会动荡、战乱不息、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等,但其在农业、工商业、自然科学、学术思想、文学艺术、事军科学以及以法治国等诸多方面的飞跃发展,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盛世”的壮丽景观。

书籍目录

总序
卷首语
卷一 春秋末世的勃勃生机
 1.奴隶制所面临的危机
 2.牛耕与铁工具的出现
 3.楚国的期思陂和芍陂
 4.春秋手工业发展新貌
 5.大商人范蠡与端木赐
 6.各诸侯国的赋税改革
 7.国人野人界限的消失
 8.老聃、孙武及其名著
 9.孔丘办学与整理古籍
 10.叔向晏婴的末世哀叹
卷二 变法运动的凯歌行进
 1.变法运动在各国兴起
 2.魏文侯开创变法运动
 3.吴起变法在楚遭杀害
 4.商鞅变法助秦国腾飞
 5.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
 6.邹忌使齐王一鸣惊人
 7.赵武灵王行胡服骑射
 8.燕昭王招贤励治图强
卷三 战国改革的历史经验
 1.社会陷入危机与变法图存
 2.变法的深厚根源与富国强兵
 3.思想论战为改革开辟道路
 4.取信于民是改革的前提条件
 5.以试点推动全国的社会改革
 6.发展生产是变法的一大特色
 7.措施得宜使改革势如破竹
 8.厚赏重罚为变法主要手段
 9.抑权贵扫除新法主要障碍
 lO.法制建设关系到国家兴衰
 11.变法革新促成社会的转轨
 12.用法家理论指导社会改革
 13.移风易俗是变法的总体目标
 14.严吏治塞私门是整治关键
 15.清除腐败以树立社会新风
 16.智能之士倡变法力主新律
 17.布衣将相格局是改革成功关键
 18.新旧之争使改革曲折反复
 19.宗室贵族专权使六国衰亡
 20.燕王哙让国留下深刻教训
卷四 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
 1.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
 2.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
 3.土壤改良的显著成效
 4.粪肥利用的备受重视
 5.农业科技的重大成就
 6.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
 7.农政管理的有效实施
 8.粮食亩产与储藏加工
 9.农林牧副渔诸业并举
卷五 商品经济的欣欣向荣
 1.铁工具制造业的崛起
 2.手工业各部门的成就
 3.商品生产的突飞猛进
 4.商人阶层的空前活跃
 5.商品市场的蓬勃景象
 6.工商城市的相继兴起
 7.国际贸易的四通八达
 8.金属货币的广泛流通
 9.货币借贷的日益盛行
 10.质剂证券的普遍使用
卷六 学术思想的百家争鸣
 1.诸侯异政与百家异说
 2.司马谈纵论六家要指
 3.百家源流与皆务于治
 4.稷下学宫的创设兴衰
 5.招纳天下学者之精英
 6.汇集古今学术之渊海
 7.学术思想的融合趋势
 8.稷下学宫的学术贡献
卷七 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
 1.天文学
 2.数学
 3.医学
 4.生物学
 5.地理学
 6.物理学
卷八 文学艺术的群星灿烂
 1.散文
 2.楚辞
 3.寓言
 4.小说
 5.赋曲
 6.音乐
 7.舞蹈
 8.绘画
 9.雕塑
 10.戏曲
卷九 军事科学的辉煌建树
 1.兵学著作
 2.兵器装备
 3.攻守器械
 4.城防体系
 5.兵种协同
 6.军事法规
卷十 秦国法制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1.改法为律使刑法更加细密
 2.按法律称罪与废止轻罪重罚
 3.诉讼重视证据与无罪推定
 4.诉讼程序化与文书规范化
 5.行政管理法规的内容完备
 6.政、刑二法对权贵的规范
 7.秦法的施行实现以法治国
 8.秦律与旧法有严格区别
 9.秦律为封建时代法典之宗
 10.秦法促使中央集权制形成
 11.用法家理论指导秦法建设
 12.立法手段是执法成败关键
 13.变法改制以立法建制为主
 14.立法建制以法规建设为主
 15.厚赏重罚以实现令行禁止
 16.改变吏风与改变民风同步
 17.秦以法治国建成法治社会
结束语大秦帝国为古今之界
附录:战国盛世大事年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战国盛世 PDF格式下载



盛世之词被滥用了,本书所描绘的战国无论如何都不是盛世,只是某些诸侯实现了富国强兵,而另一些诸侯则灰飞烟灭。这本书文笔不错,但其内容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