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非洲通史(共8卷)

《非洲通史》国际科学委员会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作者:

《非洲通史》国际科学委员会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非洲通史》(八卷本)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遴选全球历史学界的顶级专家学者,组织国际编委会,集体编撰而成,讲述了自人类出现以来非洲的全部历史,编著权威,内容全面,史料详实,准确、全面、客观、公正地描述了非洲地区原著居民的文明史、原著居民与外界的接触交流史、欧洲列强在这个地区的殖民史与当地人民的抗争史,完整地再现了非洲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全部历史。 1.《非洲通史》第一卷 编史方法及非洲史前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撰出版的《非洲通史》第一卷论述编史方法及非洲史前史。本卷前半部分对非洲社会认为其历史的重要意义以及非洲史学史的发展作出了评价,同时还概述了非洲史研究中所使用的资料和方法。接着论述了最初的文字资料、口头和逼真的传说,以及非洲考古学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技术。第十至十二章论述语言学和迁徙问题。随后两章论述历史地理学和所采用的编年范畴。
本卷后半部分特别论述最早的人类,以及按以下地理区域划分的非洲史前史:北非、南非、东非、西非和中非,并且特别将尼罗河流域单独列出。其他各章主要论述史前艺术、农业技术以及冶金术的发展。
2.《非洲通史》第二卷 非洲古代文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撰出版的《非洲通史》第二卷涉及的时期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开始,大约在公元前八千年代。
这一时期的历史约九千年,按研究非洲历史通常的作法划分为四个大的地理区域。第一章至第十二章讲述尼罗河流域,即埃及和努比亚,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讲述埃塞俄比亚高原,第十七章至第二十章阐述今马格里布地区及其撒哈拉内陆,第二十一章至第二十九章论述非洲其余部分及一些印度洋岛屿。
由于埃及古代文明在非洲早期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第二卷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3.《非洲通史》第三卷 七世纪至十一世纪的非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撰出版的《非洲通史》第三卷阐述公元七世纪至十一世纪的非洲历史。
这一时期存在着对非洲历史在文化、政治和经济上起着重要和持久影响的两种运动:伊斯兰影响的增强和传播以及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与非洲传统文化的相互作用;班图人在南部非洲的扩张。
本卷首先把非洲置于公元七世纪初的世界历史范畴内加以考察,然后再探讨伊斯兰渗入的一般影响;讲述班图语各族的不断扩张;以及西部非洲苏丹地区文明的发展成长。以后各章详细讨论了北部非洲一系列伊斯兰王朝及其广泛的交往;基督教努比亚;西部非洲热带草原、森林和沿岸的文明;非洲之角;东部非洲沿海和内地;中部非洲;南部非洲;以及马达加斯加的内在发展和国际交往。带结论性的三章是:散居在亚洲的非洲人;探讨非洲当时的国际关系和技术与思想在非洲传播的情况;以及全面评价这一时期对非洲历史的总作用。
4.《非洲通史》第四卷 十二世纪至十六世纪的非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撰出版的《非洲通史》第四卷论述十二世纪到十六世纪的非洲历史。
这一时期是非洲大陆史的关键性阶段。在此阶段,非洲发展了自己的文化,文字记载也更普及。标志这一时期主要特点的论题有:伊斯兰的胜利,商业关系的扩大,文化交流和社会交往,诸王国和帝国的发展。
本卷首先论述阿尔莫哈德王朝。依次分章论述西部非洲各种文明:马里、桑海、尼日尔河湾、沃尔特盆地、乍得、豪萨、从卡萨芒斯河到近代喀麦隆沿海地区的各族人民。从第15章开始论述东北部非洲和东部非洲,首先是埃及,然后是努比亚、埃塞俄比亚和非洲之角各国,也包括关于斯瓦希里文明发展的材料。论述中部非洲的各章则包括沿海与大湖区之间的地区、内湖地区、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流域。其余各章论述赤道非洲和安哥拉、南部非洲、马达加斯加和毗邻岛屿。
5.《非洲通史》第五卷 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的非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撰出版的《非洲通史》第五卷叙述了16世纪初至18世纪末的非洲历史。这段历史包括两大主题:一是非洲各国的各种文化继续向前发展,二是非洲的对外贸易日益增加;后者在日后对整个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当时并未预见到。
这一时期,在北非,奥斯曼征服了埃及,在的黎波里、突尼斯和阿尔及尔成立了摄政政府;在撒哈拉以南地区,一些较大的古老国家开始崩溃,出现了新兴权力基地;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和行政结构得到发展,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往往带有很强的封建特色;传统宗教仍然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相互共存。
欧洲人在西非沿海地区建立了贸易网,随着新世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这里成了国际奴隶贸易的中心。本卷探讨了奴隶贸易对非洲的直接影响,并认为其造成的长期全球性影响之一是为目前世界经济中各种固有的不平等现象奠定了基础。
6.《非洲通史》第六卷 1800-1879年的非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撰出版的《非洲通史》第六卷论述了19世纪初直至1880年代欧洲为争夺殖民领地而开始“大角逐”的一段历史。
在这个世纪中,尽管欧洲人在非洲的商业、宗教和政治活动日益频繁,但是大部分非洲社会接受外来的影响仍然是间接的,他们根据自己不同的文化特性,努力争取现代化,并进行扩大和发展。南部非洲的姆菲卡尼运动及其在中非和东非引起的结果,以及西部非洲穆斯林改革者的运动,是当时连续发生的两件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它们的发生与外来影响的关系极小,或者说是毫无关系。本卷以八章的篇幅重点论述这两大事件。
在本卷开头四章主要论述19世纪初在非洲社会起作用的一些重大势力;非洲在世界经济中不断变化的作用;新的动向和进程;以及废除奴隶贸易所带来的影响。中间的23章分别论述各地区的发展情况。最后两章论述移居海外的非洲人的历史,并评述非洲大陆在欧洲征服前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
7.《非洲通史》第七卷 1880-1935年殖民统治下的非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撰出版的《非洲通史》第七卷叙述了1880年至1935年间的非洲历史,上起欧洲开始瓜分非洲,下至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埃塞俄比亚。在这一时期中,非洲逐渐被欧洲瓜分、征服和占领。全卷注意的中心是非洲人本身对殖民主义挑战做出的回答。
本卷头两章以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的野心为时代背景,概括了殖民时代前夕非洲人的态度和准备状况。接下来的几章论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非洲人的能动性和面对瓜分与占领的反应。在进行了总体考察之后,按地区进行了更为详尽的分析。第13章至21章涉及1919至1935年间殖民体系对非洲经济和文化产生的影响,内容包括:前法属、比属、葡属和英属地区以及北非殖民经济的运行情况;殖民统治时期在非洲出现的新的社会结构和人口模式;以及宗教和艺术的作用。最后部分描述了反殖民主义运动的发展;非洲民族主义力量的加强以及非洲黑人和新大陆黑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另有章节专门谈到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业这两个国家。
8.《非洲通史》第八卷 1935年以后的非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撰出版的《非洲通史》第八卷即最后一卷论述的年代自1935年直到今日。本卷对非洲大陆逐渐摆脱殖民统治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对于非洲而言,1935年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是年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亚。本卷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国际冲突,包括欧洲列强统治下的非洲之角和北非及其他地区的危机。第二至四部分着重论述1945年至独立时期非洲为获得政治主权而开展的斗争;非洲的不发达和为经济独立而斗争;以及独立以来为民族建设及其政治变革与转变价值观而进行的社会政治改革。第五部分涉及1935年以来从宗教到文学,从评议到哲学以及科学与教育等社会文化变革。最后两个部分论述泛非主义的发展和独立的非洲在世界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本卷认同正是欧洲帝国主义的统治唤起了非洲的觉醒这一具讽刺意味的观点,同时揭示了非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相互关系至关重要而且不断加强。

作者简介

作者:(布基纳法索)泽博(Zerbo)

书籍目录

《非洲通史1》目录: 插图目录 13 图片目录 15 序言 21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阿马杜—马赫塔尔•姆博 编写计划说明 25 编写《非洲通史》国际科学委员会主席B.A.奥戈特 纪年注释 27 总论 29 J.基一泽博 1.非洲史学史的发展 1 J.D.费奇 2.历史在非洲社会中的地位 16 布布•阿马和J.基—泽博 3.非洲史学史的最近趋向及其对总的历史的贡献 26 P.D.柯廷 4.非洲史研究中所使用的资料和专门技术概述 40 T.奥邦加 5.15世纪以前的文字资料 52 H.贾伊特 6.15世纪以来的文字资料 77 1.赫尔贝克 7.口头传说和方法论 102 J.旺西纳 8.逼真的传说 122 A.哈姆帕特•巴 9.非洲考古中应用的自然科学技术 156 Z.艾斯坎德 10.历史与语言学 180 P.迪阿涅 编者的说明:关于非洲“人种”与历史的若干理论 206 J.基一泽博 11.迁徙与种族分化和语言分化 215 D.奥尔德罗格 12.非洲语言分类 231 J.H.格林伯格 本章附录:非洲的语言地图 248 D.多尔比 13.历史地理学:自然地理方面 254 S.迪亚拉 14.历史地理学:经济方面 269 A.L.马博根耶 15.历史研究采用的学科间相结合的方法 283 J.基—泽博 16.编年基础:非洲的洪积期和冰川期 293 第一部分R.赛义德 293 第二部分H.富尔 303 17.人类形成的过程:一般性问题 327 第一部分Y.科彭斯 327 第二部分L.巴卢 337 18.非洲化石人类 357 R.利基 19.东非史前史 368 J.E.G.萨顿 20.南部非洲史前史 397 J.D.克拉克 21.中非史前史432 第一部分R.德贝勒•德爱尔芒432 第二部分F.范诺顿450 与P.德马雷,J.莫埃尔松斯、K.摩亚和E.罗什合写 22.北非史前466 L.巴卢 23.撒哈拉史前史481 H.J.于戈 24.西非史前史 504 C.T.肖 25.尼罗河流域史前史 526 F.代博诺 26.非洲史前艺术 546 J.基—泽博 27.农业技术的起源、发展和推广 573 R.波蒂埃和J.巴罗 28.公元5世纪以前金属的发现和传播以及社会制度的发展 589 J.韦库泰 结论:从未经斧凿的大自然到解放了的人类 611 J.基—泽博 编写《非洲通史》国际科学委员会委员名单 625 作者简历 628 参考文献目录 631 总索引 718 人名索引 735 地名索引 744 民族名索引 756 朝代索引 759 …… 《非洲通史2》 《非洲通史3》 《非洲通史4》 《非洲通史5》 《非洲通史6》 《非洲通史7》 《非洲通史8》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资料形势的变化也反映在文字资料论及的地理区域。16世纪以前,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是以苏丹的萨赫勒的边缘地带和东非海岸的狭长地区为界限的,而新的历史时期则逐渐扩大到资料过去未触及的新地区。当然,在不同地区,这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有所不同,而且各个世纪情况也有变化。更复杂的是按照这些文献的文种、性质、目的和起源进行分类。 总的说来,文字资料是从沿海扩展到内地的。但这种动态相当缓慢,到18世纪末才真正加快了速度。早在15世纪,葡萄牙人就已粗略地描述了非洲海岸及其毗邻的内陆地区。以后的几个世纪里,使用多种语文写出的文字资料开始比较详细和丰富地介绍沿海各民族。欧洲人只深入到少数内陆地区(塞内加尔和冈比亚、尼日尔河三角洲和贝宁、刚果王国领域以及沿赞比西河到莫诺莫塔帕帝国),从而把这些地区纳入有文字记载的范畴。同时,一些实际上从未被触及的地区日益被世人了解,即西南非海岸或马达加斯加。 阿拉伯文的资料涉及的范围要广得多。苏丹编史派除提供以前不了解的地区的情况以外,还向其他地区,主要是向南扩展。因而,到了19世纪,可以说,撒哈拉和森林地带之间的整个地带,甚至远至沿海的某些地点,当地文字资料都有所记载。不过,大部分内陆地区直到l9世纪才出现可靠的文字记载。 即使在沿海地区,各地的历史资料状况也有很大差别。整个来说,有关大西洋海岸的文献多于有关东海岸的,有关古代刚果、塞内冈比亚以及帕尔马斯角到尼日尔河三角洲之间的沿海地区的资料远远多于有关利比里亚、喀麦隆、加蓬或纳米比亚等地区的资料。这种状况也因时期不同而异。16和17世纪有关东海岸、贝宁和埃塞俄比亚的文字资料远远多于18世纪,而有关撒哈拉的资料,19世纪前半期比后半期多。 由于资料在空间、时间、性质、起源和文种各方面都存在不同情况,因此在讨论资料时最好依据各种不同的标准,而不偏执一种方法。因此,我们在介绍资料时,有些按照地区,有些则根据资料的起源和性质。 北非和埃塞俄比亚 北非 有关说阿拉伯语的北非地区的资料与有关大陆其他地区的资料一样,与前一时期相比都有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没有特别影响当地的历史著述,这些著述像过去一样,仍以传统方式逐年记录着大事。在以后的年代史专家和编纂家中,没有出现能与中世纪阿拉伯伟大史学家相提并论的杰出人物。伊本•哈勒敦所倡导的历史考证法没有被后人所继承下来。一直到20世纪,现代阿拉伯历史编纂学才诞生。 变化主要关系到两类资料:不同来源的档案文献以及欧洲人的报告。直到16世纪初,主要资料(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的资料)才开始日益丰富。奥斯曼帝国的档案在数量和重要性方面都不亚于欧洲史料最丰富的国家,但这些档案至今很少为研究非洲这部分地区的史学家所利用和研究。同一时期,在成为奥斯曼帝国部分地区的国家(埃及、的黎波里塔尼亚、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也出现了次要的档案。①摩洛哥的情况特殊,它的档案馆保存着整个独立时期的丰富史料。②它所保存的文献主要是政府、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的档案,而有关贸易、生产、社会和文化生活的资料较少,至少在19世纪以前是这样。造成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在于缺乏给欧洲经济和社会历史提供这种珍贵资料的私人档案。对某些国家和一些时期来说,这种缺陷可以弥补。譬如,在许多欧洲国家发现的关于摩洛哥的资料已收入亨利•卡斯特里的不朽著作,并予以发表。③对有关其他北非国家的资料进行类似的汇编,至少编出目录,是近期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编辑推荐

《非洲通史(套装共8册)》各章附有大量地图、图表、图解以及精选黑白照片。《非洲通史(套装共8册)》附有详细注释,以及详尽的书目和索引。还清楚地阐明了非洲与印度洋彼岸的南亚的关系,以及非洲通过相互交流对其他文明所作的贡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非洲通史(共8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