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故乡明月

季羡林 中国盲文书社
出版时间:

2006-5  

出版社:

中国盲文书社  

作者:

季羡林  

页数:

23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季慕林先生恐怕是国内仅存的文化大师了。季老在梵文、吐火罗文、印度文化等方面的造诣世间已无人能望其项背。他八十高龄提笔写散文,一发而不可止,然后蔚为大观,成为当今学者散文的一座高峰。  季老的散文没有浓艳的装扮,没有刻意的雕凿,却有感人肺腑的真情和发人深省的哲理。读罢掩卷,浓郁的事情、悠然的画意、幽深阔远的境界、四处横溢的智慧,让你回味良久。

作者简介

  季羡林,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翻译家。  1911年生于山东清平县(今临清市)。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艾、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数授、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主要论著:《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沦文集》、《印度占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天竺心影》等;主要翻译作品:《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家庭中的泰戈尔》、《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并撰写过《留德十年》等传记作品及《赋得永久的悔》等散文集。主编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等。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外语教学

书籍目录

卷一 故乡明月我的童年月是故乡明赋得永久的悔寸草心《还乡十记》小记夜来香开花的时候一条老狗卷二 梦萦红楼梦萦水木清华清华梦忆《世纪清华》序梦萦红楼梦萦未名湖清塘荷韵卷三 别哥廷根哥廷根道路终于找到了二年生活在饥饿地狱中山中逸趣学习吐火罗文我的女房东迈耶(Meyer)一家别哥廷根wala忆章用重返哥廷根卷四 译文品书沉重的时刻《罗摩衍那》(节选)《胡适全集》序《赵元任全集》序《赋得永久的悔》自序《季羡林学术文化随笔》跋

章节摘录

  梦萦水木清华  离开清华园已经五十多年了,但是我经常想到她。我无论如何也忘不掉  清华的四年学习生活。如果没有清华母亲的哺育,我大概会是一事无成的。  在三十年代初期,清华和北大的门坎是异常高的。往往有几千学生报名  投考,而被录取的还不到十分甚至二十分之一。因此,清华学生的素质是相  当高的,而考上清华,多少都有点自豪感。  我当时是极少数的幸运儿之一,北大和清华我都考取了。经过了一番艰  苦的思考,我决定入清华。原因也并不复杂,据说清华出国留学方便些。我  以后没有后悔。清华和北大各有其优点,清华强调计划培养,严格训练,北  大强调兼容并包,自由发展,各极其妙,不可偏执。  在校风方面,两校也各有其特点。清华校风我想以八个字来概括:清新  、活泼、民主、向上。我只举几个小例子。新生入学,第一关就是“拖尸”  ,这是英文字toss的音译。意思是,新生在报到前必须先到体育馆,旧生好  事者列队在那里对新生进行“拖尸”。办法是,几个彪形大汉把新生的两手  、两脚抓住,举了起来,在空中摇晃几次,然后抛到垫子上,这就算是完成  了手续,颇有点像《水浒传》上提到的杀威棍。墙上贴着大字标语:“反抗  者入水!”游泳池的门确实在敞开着。我因为有同乡大学篮球队长许振德保  驾,没有被“拖尸”。至今回想起来,颇以为憾:这个终生难遇的机会轻轻  放过,以后想补课也不行了。  这个从美国输入的“舶来品”,是不是表示旧生“虐待”新生呢?我不  认为是这样。我觉得,这里面并无一点敌意,只不过是对新伙伴开一点玩笑  ,其实是充满了友情的。这种表示友情的美国方式,也许有人看不惯,觉得  洋里洋气的。我的看法正相反。我上面说到清华校风清新和活泼,就是指的  这种“拖尸”,还有其他一些行动。  我为什么说清华校风民主呢?我也举一个小例子。当时教授与学生之间  有一条鸿沟,不可逾越。教授每月薪金高达三四百元大洋,可以购买面粉二  百多袋,鸡蛋三四万个。他们的社会地位极高,往往目空一切,自视高人一  等。学生接近他们比较困难。但这并不妨碍学生开教授的玩笑。开玩笑几乎  都在《清华周刊》上。这是一份由学生主编的刊物,文章生动活泼,而且图  文并茂。现在著名的戏剧家孙浩然同志,就常用“古巴”的笔名在《周刊》  上发表漫画。有一天,俞平伯先生忽然大发豪兴,把脑袋剃了个净光,大摇  大摆,走上讲台,全堂为之愕然。几天以后,《周刊》上就登出了文章,讽  刺俞先生要出家当和尚。  第二件事情是针对吴雨僧(宓)先生的。他正教我们“中西诗之比较”这  一门课。在课堂上,他把自己的新作《空轩》十二首诗印发给学生。这十二  首诗当然意有所指,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们说不清楚。反正当时他正在多方  面地谈恋爱,这些诗可能与此有关。他热爱毛彦文是众所周知的。他的诗句  “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是夫子自道。《空轩》诗发下来  不久,校刊上就刊出了一首七律今译,我只记得前一半:  一见亚北貌似花,  顺着秫秸往上爬。  单独进攻忽失利,  跟踪钉梢也挨刷。  最后一句是:“椎心泣血叫妈妈。”诗中的人物呼之欲出,熟悉清华今典的  人都知道是谁。  学生同俞先生和吴先生开这样的玩笑,学生觉得好玩,威严方正的教授  也不以为忤。这种气氛我觉得很和谐有趣。你能说这不民主吗?这样的琐事  我还能回忆起一些来,现在不再哕嗦了。  清华学生一般都非常用功,但同时又勤于锻炼身体。每天下午四点以后  ,图书馆中几乎空无一人,而体育馆内则是人山人海,著名的“斗牛”正在  热烈进行。操场上也挤满了跑步、踢球、打球的人。到了晚饭以后,图书馆  里又是灯火通明,人人伏案苦读了。  根据上面谈到的各方面的情况,我把清华校风归纳为八个字:清新、活  泼、民主、向上。  我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了整整四个年头,其影响当然是非同小可  的。至于清华园的景色,更是有口皆碑,而且四时不同:春则繁花烂漫,夏  则藤影荷声,秋则枫叶似火,冬则白雪苍松,其他如西山紫气,荷塘月色,  也令人忆念难忘。  现在母校八十周年了。我可以说是与校同寿。我为母校祝寿,也为自己  祝寿。我对清华母亲依恋之情,弥老弥浓。我祝她长命千岁,千岁以上。我  祝自己长命百岁,百岁以上,我希望在清华母亲百岁华诞之日,我自己能参  加庆祝。  一九八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编辑推荐

  季羡林散文属“学者散文”一派,集史、识、才、情于一体,是当代“老生派”散文的代表之一。他在耄耋之年仍提笔写散文,一发而不可止,然后蔚为大观,成为当今学者散文的一座高峰。季老的散文虽没有刻意为之,但其用心之多、用情之深,过之者寥寥。本文选取了他的著名抒情散文多篇,包括“月是故乡明”、“清塘荷韵”、“别哥廷根”,以飨读者,便于读者感受美文的熏陶,积累优美的语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故乡明月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