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研究

许月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2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许月梅  

页数:

14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科学分析方法,首次对政党外交、政府外交等相关范畴的理论维度进行了精确辨析,并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政党外交理论的纵向梳理,对中国共产党以“党际关系四项原则”为核心的政党外交理论进行了深度探讨,总结过去实事求是,批驳谬论言之成理,展望未来充满希望,是本领域内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简介

许月梅,女,1971年生,1994年获湖北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武汉大学法学硕士学位。1999年起师从中共党史研究专家宋镜明先生,2002年获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党的对外战略。主要成果:《国际政治关系经济学》(合著)、《当代国际政治格局与国际关系》(参编)、《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研究》(专著)等,发表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导论一、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研究的意义(一)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的认识(二)指导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实践二、国内外关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研究的现状(一)国内研究的现状(二)国外研究的现状三、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研究中的几组相近范畴(一)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二)政党外交与党际关系(三)政党外交与政党政治(四)政党外交和政党外交理论四、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研究的结构安排和主要方法(一)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研究的结构和体系安排(二)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的思想基础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际关系的思想原则(一)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国际性(二)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同时存在(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四)同工人运动内部的机会主义和分裂主义进行斗争二、列宁关于党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一)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党际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二)列宁在实践中对党际关系理论的贯彻落实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政党外交理论一、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下的政党交往简要回顾(一)同各国共产党的交往(二)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性质政党的关系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政党外交中所体现的三个正确原则(一)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二)坚持独立自主、平等相待的原则(三)坚持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爱国主义三、经验和教训(一)与中间派政党的交往中较少意识形态的羁绊(二)对资产阶级右翼政党实行“分而治之”是较为有利的选择(三)同外国共产党交往中的有益经验和沉痛教训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的新发展一、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的灵魂和核心(一)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进行调整的标志(二)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的内涵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中心,不可能有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一)无产阶级国际组织的总委员会“不是罗马教皇”,不是指挥中心(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中心,也不可能有中心”(三)“我们也不赞成搞什么大家庭”三、把党际关系和国际关系区分开来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上的可贵创新(一)理论创新的背景(二)理论创新的时代要求(三)理论创新的目标建构四、“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都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上的一大贡献(一)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辩证关系(二)把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都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上的一大贡献五、继续坚持旗帜鲜明地批判和反对“和平演变”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的特征一、经验性——建国以来政党外交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一)反对大党主义(二)不可强求一律(三)不存在指挥中心(四)正确处理各党的分歧二、时代性——顺应世界主题转换,放眼世界,求真务实(一)世界主题的转换(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三)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四)全球化阶段的到来(五)社会主义新思潮的兴起三、综合性——党建理论与外交理论的有机结合(一)政党外交理论同外交理论的不同(二)政党外交理论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不同(三)党建理论与外交理论的有机结合四、独创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物(二)别国共产党未曾有过如此完整明确的政党外交理论(三)对别国政党外交的借鉴意义五、动态有效性——灵活适应两制并存发展的新现实(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长期并存(二)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任重而道远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将在探索中继续前进一、新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将给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造成强大冲击(一)政党外交理论需要创新精神(二)政党外交理论要有新的发展(三)政党外交理论在探索中将会注入新的因素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引发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的新思考(一)关于两种“第三条道路”的问题(二)关于在国际范围内同社会民主党的交往立场问题三、西方新社会运动给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所带来的影响(一)批判地吸收新社会运动当中的一些有影响的观点(二)应注意新社会运动中的革命倾向(三)要把握新社会运动的本质,注意策略四、警惕冲击和危害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的种种谬论(一)美化论(二)丑化论(三)歪曲论(四)“和平演变”论(五)幼稚论结束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西方反社会主义势力一贯在意识形态上对社会主义搞“和平演变”,如果说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对中国实施的机会还很少的话,在改革开放后,西方“和平演变”的时机是大大增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与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是绝对对立的,是水火不相容的,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斗争的关系。1989年的政治风波就说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还是很尖锐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刻也没有放弃搞垮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野心。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决回击下,中国顺利挺过这一风波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斗争更加激烈。中国一方面在国际上树立起了大国风范,一方面也经受着西方“西化”、“分化”的考验。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由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进程,并不会自动地使劳动阶层的利益得到保障,但是,西方一些学者所制造的全球化的神话使一些人丧失了对于资本主义本质的判断能力,盲目以为全球化能给本国、本阶级带来意想不到的福利,这实际上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西方“和平演变”在新时期的新发展。江泽民指出:“西方国家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总体上处于弱势,如果没有正确的对策就会落人更加不利的地位。”①因此,中共只有搞好党和国家政权的建设,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处理好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有效抵制西方“和平演变”的阴谋,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实现。共产党搞政党外交的目的无非有二,一是团结各无产阶级兄弟政党,联合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国家,共同争取人类解放;二是同一切违背、干扰、破坏这一历史进程的各种企图作坚决的、不调和的斗争。作为外交实践的指导,在理论上,一方面要确立这样的认识,那就是在新时期和新的形势下,遵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以党际关系四项原则为指导,建立新型的兄弟政党关系;另一方面,也是不可避免的方面,在理论上必须澄清种种非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批判种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谬论,这要求中共既防止在政党外交上搞盲目“左”转,也防止政党外交上搞“西化”右倾,沿着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途径坚定不移地向前进。任何只看到问题一方面的理论,都是不全面的;任何一种搞骑墙主义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在这一过程中,从理论上批判西方“和平演变”,既是政党外交理论的内在属性,也是在实践中保持清醒头脑的必然要求。


编辑推荐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研究》: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学术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