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普兰丁格的宗教认识论

梁骏 中国社科
出版时间:

2006-6  

出版社:

中国社科  

作者:

梁骏  

页数:

356  

字数:

248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梁骏博士的博士论文写的是普兰丁格的认识论。普兰丁格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英美宗教哲学界较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国内对他的了解几乎是空白。说实话,1994年,我与普兰丁格在“第一届中美哲学宗教学研讨会”上第一次见面时,我也不知道他是“何方神圣”。只是感觉到美方的代表对他特别尊重,发言时经常要引用他的观点。自那时之后,我们北大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每年都与美国基督教哲学家学会举行“哲学宗教学研讨会”,彼此交流的机会多了,我才逐渐了解到,普兰丁格是当代基督教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把英美分析哲学与托马斯和加尔文的传统结合起来,在知识论和宗教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1年,我到美国芝加哥出席一个学术会议,顺便访问了圣母大学。普兰丁格虽然在度假,仍然在家里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赠送给我们刚出版的《基督教信念的知识地位》一书,他说这可能是他写的最后一本书,带有总结性。这本书和他之前发表的《担保:当前的争论》(Warrant:the Current Debate)和《担保和恰当功能》(Warrant and Proper Function)等著述,都是谈知识论问题。

内容概要

  本书重点研究20世纪美国著名的基督哲学家之一阿尔文·普兰丁格的宗教认识思想。全书正文分为五个部分:一、导论部分,二、批判部分,三、建立部分,四、回应部分,五、评价部分。 在导论部分中,回顾了国内外有关普兰丁格认识论研究的总体情况,指出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超上不阶段,并且概要介绍了本书研究的意义、思路和框架。 在批判部分中,主要论述普兰丁格对以“确证”为核心范式的传统认识的分析与批判。 在建立部分中,重点阐述普兰丁格的以“担保”为中心要领的宗教认识论。他论证了构成担保的四个必要条件,即“恰当功能”、“设计蓝图”、“认知环境”和“朝向真理”。 在回应部分中,着重分析普兰于格面对当今诸多认识论学派的批评所做的回应。 在评价部分中,主要从普兰丁格的思想演变过程、理论渊源、基本路径、主要特色和个人局限的角度,全面考察和分析普兰丁宗教认识的主要贡献与欠缺。

作者简介

梁骏,北京人,1959年出生。现北京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主任。曾就读于南开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大学哲学系与宗教学系,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7年以来一直从事西方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教学工作,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为美国加州立大学和加拿大的UBC大学维真学院访问

书籍目录

序言内容摘要第一部分 导论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研究的意义 三 思路与框架第二部分 批判 第一章 溯本求源  一 写书的缘由  二 混乱的原因  三 靠理性生活  四 启示的作用 第二章 经典模式  一 表现形式  二 现代延伸  三 主要问题 第三章 合理性  一 亚里士多德的合理性  二 恰当功能的合理性  三 理性衍生的合理性  四 手段一目的合理性  五 实践的合理性  六 道义论的合理性第三部分 建立 第四章 担保  一 担保的提出  二 担保的内容  三 担保的深化 第五章 A/C模型  一 基本规定  二 核心内容  三 主要特征 第六章 罪与认知  一 罪的本性  二 罪对认知的影响  三 罪与怀疑论 第七章 扩展的A/C模型  一 信仰的含义  二 认知的更新  三 理智与意志第四部分 回应 第八章 弗洛伊德 第九章 多元论和排他论 第十章 后现代主义第五部分 评价参考资料后记

章节摘录

(三)认知环境十分明显,人体的诸多器官或系统是被设计出来“在特定类型的环境”(a certain kind of environment)中工作的。就是说,人体的器官或系统需要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或制约。例如,人无法在水中呼吸;人的肌肉在失重的条件下会发生萎缩现象;在珠穆朗玛峰的顶部,人的机体会出现严重缺氧症状等等。人的认知官能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只有在与之适应的环境中,设计出来的“认知器官”或“官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由此,人们不难理解,某人在某种难以察觉的辐射的环境中生存,其记忆官能(包括其他官能)就不可能正常地发挥作用(例如,记忆力衰退,甚至记忆力丧失)。由此可以看出,“担保”与“认知环境”密切联系,息息相关。为了说明这一点,普兰丁格特别虚构了一个形象的例子。某人刚刚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身体检查,他通过了包括识别颜色在内的全面体检,一切认知功能都处于正常状态。可是突然之间,在本人毫不知情的条件下,他被送到一个完全不同于地球的陌生的环境之中。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身处不同于地球的另外一个行星上(例如人马座的某颗星球)。在那里,各种条件对该人来说都是完全异常和陌生的。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经过认真修改而最后定稿的。该书的写作与出版得到了多方面的鼎力支持。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恩师、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宗教学系主任赵敦华教授。我有幸于2001年考上他的博士研究生,经过其悉心指导,把我带人了一个全新的学术研究园地——当代英美基督教哲学。由于我在南开大学哲学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曾经接触过当代英美语言分析哲学(导师是车辂洲教授,硕士论文是“塞尔的语言哲学”,学习时间是1984-1987),赵老师对我“量体裁衣”,鼓励我对当代美国著名的宗教哲学家普兰丁格做点研究,并特别希望我侧重研究其宗教认识论思想。为了使我尽快熟悉普兰丁格的有关思想,赵老师还特意让我参与了普兰丁格最新出版的《基督教信念的知识地位》一书的部分翻译工作。可以说,无论是从论文题目、框架和大纲的确定,还是对我初稿的调整、修改和定稿,都凝聚着赵老师的汗水和心血,使我受益匪浅。一点也不夸张地说,没有导师的谆谆教诲,就不可能有此书的写作与问世。


编辑推荐

《普兰丁格的宗教认识论》:从柏拉图,到洛克,再到普兰丁格,知识论是个未决的难题“盖梯尔问题”凸现了传统认识论的矛盾普兰丁格认为:知识=真理+信念+担保有一类现象自古有之不因我们的忽视而不在电不因我们的不喜而消失我们应做的是对其客观研究增进智识或许最终能真正理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普兰丁格的宗教认识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