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协商民主的发展

陈剩勇,(澳)何包钢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6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陈剩勇,(澳)何包钢 主编  

页数:

478  

字数:

571000  

内容概要

收入本书的各篇论文的作者,从各自生活的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和维度,对协商民主理论、协商民主在西方的实践.协商民主与中国的关系,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讨。我们认为,中外学者会聚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本着民主的精神进行对话、商谈和辩论,这一事件本身就是协商民主的进展。杭州会议的成功,对推进协商民主理论的学术研究。深化我国学者对这一理论的认识,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而言之,如果政治家和实践工作者通过我们的这次研讨会,从中汲取和借鉴一些观念的或制度的要素而为其所用,从而推动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就更值得我们为之期待。基于此,我们把论文集定名为《协商民主的发展》。  民主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从发生学的维度,民主起源于古希腊的雅典城邦时代。    Democracy,意即人民的统治,指称的是公民的一种政治生活状态。在雅典城邦,一方面,每个公民都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选举城邦领导人,制定公共政策,是城邦真正的统治者。另一方面,公民作为被统治者,同样要接受城邦的统治和管理,是城市国家统治和管理的对象。因此,民主在雅典城邦时代,同时也是一种关于政治权力的制度安排,一种政府形式,既不同于君主制,又有别于贵族制的政府形式。这种政府形式,后人谓之直接民主,或古代民主。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尤其是雅典城邦政体自身的制度缺陷,这种所谓的民主政府形式,仅仅存在了二三百年时间,就不堪内外双重强力的挤压,而消失在古代文明的时空隧道中。在此后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中,人类政治的主导形式,就是众所周知的君主制,皇权专制,寡头统治或军事独裁。

作者简介

陈剩勇,男,1956年3月生,浙江武义人。现任浙江大学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学教授、浙江省政协常委。撰有政治学、历史学和文化学论著多种,著作曾两次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目前主要从事中国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中国政治制度史、NGO与地方民主研

书籍目录

主编前言民主与国家不同领域的协商民主——为协商民主与中国地方民主杭州国际会议而作实现协商民主:虚拟和面对面的可能性协商民主和公民权利当前参与型民主的意义何在? 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中国的协商政治传统与地方民主的发展中国的参与和协商制度村民、公民和草根民主商议性民主的中国空间——对中国基层民主实践研究的批判和中华全国工商联(ACFIC)个案的分析农村协商民主面临的限制——关于几个农地纠纷案例的解释提纲美国人民协商制度的设计理念中国协商民主和村民自治村民自治的成长:行政放权与社会发育——90年代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困境的反思商议民主与中国的地方经验:浙江省温岭市的“民主恳谈会”协商民主恳谈:参与式重大公共事项的决策机制——2005年温岭市泽国镇公众参与城镇建设资金使用安排决策过程的个案报告蒋招华村级民主听证会制度的演进、成效和面临的问题第三种力量:村民代表会议在乡村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深圳西乡镇后瑞村"村民议事小组"为例村民代表会议:进步还是倒退? 一次不自觉的民主实践——北大改革与商议性民主互联网公共论坛与协商民主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几个大型门户网站公共论坛的研究社区网络论坛中的协商民主——杭州市德加社区的实践地方人大立法中的协商——以浙江省杭州市人大为例民主与多样性:一个基于费城West Mt.Airy历史经验的理论探讨协商是为了探索和选择而非达成共识——美国非营利组织积累的经验协商民主和澳大利亚实践:公民投票实践的经验参与社区活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格劳诺奇市议会个案促进民主协商:一个实验研究的初步报告附录 中国听证制度学术研讨会实录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协商民主的发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