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实存与共在

王时中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8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王时中  

页数:

309  

字数:

25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辩证理性批判》作为研究文本,以萨特的历史辩证法作为研究对象,在整体梳理萨特哲学致思历程的基础上,集中对萨特《辩证理性批判》作了一个批判性的考察。该书较深入地分析了萨特从《存在与虚无》到《辩证理性批判》转变的内在逻辑,并对这一转变过程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考察,较深入地分析了萨特结合实存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性、必要性与可行性等等问题,对实存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联作了扼要的梳理。

作者简介

王时中,男,湖南省宁乡县人,生于1978年4月,2006年于南开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哲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序言导论 一 关于萨特的《辩证理性批判》 二 关于该书的研究现状及其不足 三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框架第一章 本质一实存:萨特实存主义的机理 第一节 自识与反思:自由的本体论架构 一 近代哲学的致思取向及其困境 二 “实存”反对“体系” 三 德国哲学的法国式解读 四 自由的本体论架构 第二节 自我与他人:“共在”的现象学演进 第三节 实存与共在:实存主义伦理学是否可能 一 伦理学的实存化与实存主义伦理学 二 实存主义的“阿基硫斯之踵” 三 伦理学悖谬的哲学意蕴第二章 实存主义一马克思主义:萨特的两个形象 第一节 困惑与流变:从实存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 一 《实存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二 《唯物主义与革命》 三 《马克思主义与实存主义》 第二节 实存论马克思主义:何以可能与如何可能 一 实存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是否可能 二 实存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何以必要 三 实存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怎样进行第三章 个人一社会:萨特历史辩证法的进路 第一节 “批判理论”的批判:历史辩证法的向度 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最高悖论” 二 历史的可理解性基础 三 《辩证理性批判》的主题 第二节 “批判理性”的批判:历史辩证法的基础 第三节 “批判经验”的批判:历史辩证法的结构 第四节 实践的“复合性”批判:历史辩证法的原动 一 劳动实践:在有机体与无机物质之间 二 人类关系:“三分体”模式的多元复合性第四章 实践一惰性:辩证经验之整体化演进的逆溯式研究(一) 第一节 匮乏:历史辩证法的本体论前设 一 “匮乏”的出场路径 二 “匮乏”与马克思主义的可理解性 三 “匮乏”的规定性 第二节 实践一惰性:匮乏的否定及其变异 一 “实践”否定“匮乏” 二 “实践一惰性”的内涵 三 在“实践”与“惰性”之间 第三节 异化:物对人的宰制 一 机器的“要求” 二 厂主的“利益” 三 工人的“命运” 第五章 共在一共为:辩证经验之整体化演进的逆溯式研究(二) 第一节 集合体:“共在”的无机结构 一 实践的惰性结构 二 集合的系列结构 三 阶级的集合结构 第二节 群体:“共为”的有机形式 一 并合群体的“系列形式” 二 誓愿群体的“兄弟形式” 三 组织群体的“功能形式” 四 制度群体的“等级形式” 第三节 历史:辩证经验的循环及其超越 一 辩证经验的循环 二 战斗群体的超越 三 走向具体的历史第六章 人—历史:萨特历史辩证法的历史形象 第一节 理论源流:主奴辩证法的现象学演绎 一 主奴关系的法国式解读 二 “自我”的内涵演变 三 “第三者”的身份变迁 第二节 理论趣向:历史观的话语之争 一 阿隆森与高兹的论争:历史观的逻辑起点之争 二 列维一斯特劳斯的批评:历史观的叙事模式之争 三 “列维纳斯的信徒”:“历史”的终结还是新生 第七章 具体一整体:萨特历史辩证法的历史定位 第一节 境域回溯:以马克思对人本主义的超越为参照 第二节 定位萨特:一种形而上学的历史构图 第三节 把握具体:萨特历史辩证法的理论缺失结语参考文献后 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实存与共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