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哲学方面
2007-10
中国社科
单继刚
308
无
本书立足于20世纪哲学史,着重介绍了解释学、解构论、分析哲学、马克思主义等理论派别对翻译话题的哲学研究,涉及伽达默尔、德里达、巴特、洪堡、维特根斯坦、奎因、马克思、弗洛姆、福柯等众多哲学家以及对话论、解构论、作者死亡论、语言世界观论、语言游戏论、翻译的不确定性论、意识形态论、社会过滤器论、话语论等众多理论类型,对当前的语言哲学研究、翻译研究、语言学研究、文学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单继刚,1967年生,山东泗水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致谢导论 “语言转向”中的翻译话题 一 解释学 二 解构论 三 分析哲学 四 西方马克思主义 五 不同传统之间的碰撞 六 翻译哲学?第一篇 文本与翻译 第一章 伽达默尔:对话 一 解释学的本体论之途 二 解释与翻译 三 对话:主体间的问答辩证法 四 对话何以可能? 五 超越相对主义了吗? 六 与哈贝马斯对话 第二章 德里达:解构 一 结构与解构 二 巴别与债务 三 延异、播撒及其他 四 尼采的签名与整体性 五 与伽达默尔的不可能的对话 六 是虚无主义吗? 第三章 巴特:作者之死 一 告别符号学 二 从作者到读者 三 从作品到文本 四 可读文本与可写文本 五 阅读游戏与写作游戏第二篇 语言与翻译 第四章 洪堡:语言世界观 一 康德主义语言学 二 作为身份标记的语言 三 语言、文字的“优劣” 四 新洪堡主义: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五 框架的神话? 第五章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 一 图像论的倒掉 二 语言:生活形式的一部分 三 用途论与翻译规则 四 私人语言在何种意义上不可能? 第六章 奎因:翻译的不确定性 一 原始翻译的思想实验 二 行为主义意义论 三 整体主义意义论 四 实用主义意义论第三篇 政治与翻译 第七章 马克思:意识形态 一 何谓意识形态? 二 作为意识形态工具的语言 三 意识形态对翻译“忠实”原则的挑战 四 斯大林对马尔语言学的批判及其后果 第八章 弗洛姆:社会过滤器 一 意识与无意识 二 语言 三 逻辑 四 禁忌 五 解除抑制与开悟 第九章 福柯:话语 一 考古学与谱系学 二 真理 三 主体 四 决定论参考文献中外文人名对照表
无
这本书有点深,但是非常值得一读,对翻译相当有帮助。
工作中需要用到这本书,网上下单,很快,书的内容也还可以
适合高级读者,阅读准备阶段要充分。
挺好的 很喜欢
内容全面,反应了欧陆与英美的哲学家对翻译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