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育激励论

李祖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李祖超  

页数:

377  

字数:

370000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探讨了教育激励的理论及其嬗变,教育激励的内容、类型、模式以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分析了教育激励的机制、原则和方法以及激励的正负方面的作用;对教育激励在幼儿、小学、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具体运用实践作了分析研究。 本书的教育激励主要着重于接受学前教育和在学阶段的学生,有别于社会上普遍流行的企业员工激励,其目的在于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激励理论。

作者简介

李祖超,男,1957年生,湖北松滋人。1978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先后获文学学士和教育学硕士学位,2002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等,1998年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书籍目录

引论第一章 激励与教育激励概论 第一节 激励概述 第二节 教育激励概述 第三节 教育激励的基本功能 第四节 研究教育激励的意义第二章 激励理论与教育激励理论的嬗变 第一节 中国激励理论的渊源及演变 第二节 西方激励理论的演变轨迹 第三节 激励理论与教育激励理论的继承和借鉴第三章 教育激励的内容、类型和模式 第一节 教育激励的内容 第二节 教育激励的类型 第三节 教育激励的模式第四章 教育激励的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教育激励的主体 第二节 教育激励的客体 第三节 教育激励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第五章 教育激励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教育激励的准备 第二节 教育激励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学校教育的激励与去激励因素分析 第四节 家庭教育的激励与激励因素分析第六章 教育激励的机制、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教育激励机制 第二节 教育激励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教育激励的基本方法第七章 教育激励的环境与效应 第一节 教育激励的环境 第二节 教育激励的效应第八章 教育的正激励第九章 教育的负激励第十章 教育的自我激励第十一章 教育激励的应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二)精神性。激励离不开一定的手段,即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在一般行业里,激励都是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甚至以物质激励为主,如企业管理中对员工的激励就主要是物质激励,其奖惩主要是与物质报酬挂钩的。教育激励则不同,基本上是精神激励。教育激励的主要形式是表扬、奖励(正激励),也有批评、惩罚(负激励),无论是正激励还是负激励,都很少与物质利益挂钩,奖励通常是颁发奖励证书或奖牌,惩罚肯定是精神性的,绝对不能罚学生的款。如果说也有物质激励的话,一般是奖励学习用品,至多是发点奖学金,但所给数额毕竟很少,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教育激励的精神性,既由教育激励的育人功能所决定,也由学生从事的学习活动是非生产经营性活动的特点所决定。教育激励的精神性是教育激励与其他激励的显著不同之处。  (三)层次性。由于教育对象的年龄差异很大、层次较多,办学机构也因此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层次的学校;办学形式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教育层次的多样性,如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又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层次)等。教育自身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教育激励也必须分层次来进行。面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所选取的激励目标、激励内容、激励措施、激励方式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有人(章志光主编的《心理学》曾引用过这个例子)曾对小学低年级和中年级儿童作过测试,让他们学习语文和解答数学问题。每级儿童分为两组,一组故意给予表扬,另一组则是矫正其错误。几周后两组同时受检验,其结果是低年级与中年级的情况明显不同,低年级故意表扬组比错误纠正组的成绩好,而中年级则相反。这种教育激励作用的相对效应,表明教育激励具有层次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的激励措施也应各不相同,这一特点对于教育激励的应用十分重要。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教育激励论 PDF格式下载



国外研究激励理论的很多,但鲜有研究教育激励理论的。李祖超的《教育激励论》是当代中国一部系统的阐述教育激励理论的书,是一本很好的书,很值得研究教育激励的人来参考。


一本值得阅读多遍的书籍,教育激励


很厚的一本书 看了挺收益的


对写论文比较实用


可以看一下的,,内容还行吧。


收到书后还没看,外观很残旧,封皮都快掉出来了,打开第一页就散出来了,看上去就好像压箱底N年的。这是在当当购书以来质量最差的一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