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清代北京旗人社会

刘小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刘小萌  

页数:

107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清朝统治中国,以八旗制度统领旗人(主体是满洲人),以州县制度管理民人(主体是汉人),形成旗民分治的两元结构。顺治元年(1644)清朝定都北京(京师),以内城安置旗人,以外城居住民人,是旗民分治两元结构在空间关系上的集中体现。此后二百七十余年中,旗人始终是内城的基本居民,并形成与外城民人社会并存的旗人社会。这是清代北京城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它由以发展的重要前提。辛亥革命(1911)后,清朝覆灭,旗人社会瓦解,但作为其主体部分的满族始终生活在北京,而旗人文化留给古都北京的鲜明印迹更是经久不衰。 本书在综合利用满汉文档案、契书、碑文、家谱、笔记、曲词、小说、舆图、绘画、口述史料的基础上,对北京旗人社会的面貌、特征、变化,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考察;对旗民关系(核心是满汉关系)的发展,也作了多角度分析。本书对开展北京史研究,把握北京的城市特色,挖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均有价值。对清朝史研究、满族史研究、八旗史研究,也是一个推动。

作者简介

刘小萌。1952年生于北京。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顾问。著有《满族的部落与国家》(第二、三版《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爱新觉罗家族全史》、《满族的社会与生活》(论文集)、《清通鉴·前编》、《胥吏》、《正说清朝十二王》、《八旗子弟》(插图本《清代八旗子弟》);《中国知青史——大潮》、《中国知青口述史》。合著《知青事典》、《萨满教与东北民族》、《中国民族史概要》、《中国通史》第11册等。主编《世纪存疑——历史考古卷》。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范围及方法 第二节 研究成果的回顾第二章 旗人社会的形成 第一节 从辽沈到北京 第二节 “首崇满洲”与旗人特权 一 “首崇满洲” 二 旗人的特权 第三节 八旗制度的变化 一 分布格局的变化 二 管理制度的变化 三 兵制的变化 第四节 八旗内部关系的变化 一 上三旗与下五旗 二 内务府包衣三旗 第五节 旗人社会的形成 一 内城的建制 二 内城的建筑 三 寺庙与宗教 四 商业与店铺 五 风俗与文化第三章 旗房与旗地 第一节 旗人间的房产交易 一 旗房的由来与私有化 二 旗房交易的主要形式 三 旗房交易的特点 第二节 旗人间的土地交易 一 旗地交易的主要形式 二 旗地交易的特点 第三节 旗人的茔地与祭田 一 茔地和祭田的来源 二 茔地和祭田制度 第四节 旗人的施舍地 一 旗人舍地的来源 二 旗人施主的身份 三 旗人舍地的对象 四 旗人舍地的影响第四章 旗人与民人 第一节 内城居民的分布格局与变迁 一 八旗的居址与消失 二 民人与旗人的混居 第二节 旗人与碓房 一 旗人的粮米与仓储 二 碓房的由来 三 碓房的经营 四 碓房的放债 五 名目繁多的偿债形式 第三节 内城中的民人 一 经商的民人 二 从事手工业的民人 三 水夫、粪夫、剃头匠 四 寺观中的僧道 第四节 旗人与香会 一 香会的名目 二 香会的组织 三 简短的结语第五章 形形色色的旗人 第一节 “新满洲”入旗 第二节 “满化”的汉人 第三节 汉军出旗 第四节 俄罗斯旗人 一 俄罗斯佐领的形成 二 俄罗斯人到北京后的生活 三 俄罗斯人与东正教 四 俄罗斯人的到来与中俄关系 五 俄罗斯人的归宿第六章 旗人的世家 第一节 内务府世家 一 世家的类型 二 世家的婚姻 第二节 满洲世家与汉军世家 一 满洲世家 二 汉军世家第七章 旗人的文化与习俗 第一节 旗人的文教 一 八旗教育的兴起 二 重文轻武习气的养成 第二节 旗俗的演变 一 骑射习俗 二 旗家打扮 三 饮食习俗 四 礼仪习俗 五 婚葬习俗 第三节 语言与姓氏 一 满语满文的衰落 二 姓氏的汉化 第四节 信仰的递嬗 第五节 消闲之俗第八章 晚清旗人社会 第一节 八旗生计的恶化 一 人口增长 二 财政危机 三 高利贷盘剥 四 旗制积弊 五 旗制束缚 六 不知撙节 第二节 八旗兵丁的荒怠 一 八旗军队不堪一战 二 对八旗军队的整饬 第三节 “化除旗民畛域” 第四节 筹办八旗生计 一 兴办实业 二 兴办学堂 三 编练新军 四 编练警察 五 民间的自救第九章 旗人社会的瓦解 第一节 清朝的灭亡 第二节 辛亥革命后的北京 一 剪除辫发 二 冠姓改籍 第三节 维护旗人权益 一 组织旗人社团 二 创办旗人工厂 三 筹划八旗生计 四 旗族意识 第四节 八旗制度的终结 一 八旗制度的终结 二 旗人社会的瓦解 第五节 概括的总结 一 关于旗人社会形成 二 关于旗人不动产 三 关于旗民关系 四 关于旗人类型 五 关于旗人世家 六 关于旗人文化 七 关于旗人社会瓦解第十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基本史料 一 官书奏档 二 地方史志 三 笔记文集 四 外人记录 五 满文文献 六 舆图绘画 七 报纸杂志 八 回忆口述 九 目录索引 第二节 重点史料 一 契书 二 碑刻 三 谱书 四 词曲名词索引大事记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旗人社会的形成  在清代,旗人与民人是社会成员的基本分野。民人就是隶属省府州县之人,以人数众多的汉人为主体;旗人则是被编入八旗组织之人。八旗虽依满、蒙、汉不同民族成分编组,但起核心作用的始终是满洲人,所以,旗、民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与满、汉差别相对应的。  旗人又称“旗下人”、“在旗的”,他们在行政隶属、权利义务、经济来源、政治地位、文化习俗等方面均有别于民人,甚至所居地域,最初也是与民人泾渭分明的。这样一来,旗人便成为清代社会中人员最庞杂、特点最鲜明、影响最强大的一个区域人群。了解北京旗人社会,应从它的形成谈起。  第一节 从辽沈到北京  有清一代,旗人被统治者视作“国家根本所系”而恩养有加,绝不是偶然的。清统治者一再标榜“本朝以弧矢戡定天下”,从清王朝的奠基到统治的稳固,主要凭借的就是八旗的武功。


编辑推荐

  旗人社会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旗人与北京史既有如此密切的联系,然而,旗人群体迅速消失于民间,犹如水银泻地一般,而他们在失去自身属性的同时,也就失去了话语权,以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鲜有人们去关注他们的命运。时至今日,也还没有一部系统研究他们的专著。 本书把握了北京古都发展历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共处的地区这一特点,把握了满族历史的基本脉络通过对清史、满族史,特别是八旗问题的研究,以居旗人群体绝大多数的中下层为关注的重点,重点对旗人社会生活的形态、特点与演变进行了研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清代北京旗人社会 PDF格式下载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好书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好书


大家之作,值得购买。


除了价格高了一点,其它的都不错,内容太祥实了


好厚一大本啊


做资料看很好


有学术价值。如能够跳出满族局限,当有更大的价值。


了解清史的一本好书,但犯了一些浅薄的错误,竟将顺治元年排为1646年。书也太厚,应分成上下册才好。


太厚不方便,内容倒全


今天才收到书,只是看了几页,感觉内容详实,条理清晰!!!看完之后偶会接着说嘀!!!


帮朋友代买,反应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