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法学30年

李林 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李林 编  

页数:

4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发展初期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成就,但后来由于没有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体制和机制逐步僵化,导致发展速度缓慢甚至停滞,至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面临严重的困难。而在此同时,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抓住新技术革命兴起的机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调整自己的体制和政策,缓解社会矛盾,表现出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势头。另一方面,从国内背景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遭遇了极大的挫折。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后,极大地发展了经济社会等项事业,但也走了弯路,甚至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失误,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度停滞,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性挑战和压力。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历史背景下,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和发展社会主义双重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深刻思考为什么社会主义在发展的进程中面临如此巨大的挑战和困难,而资本主义为什么在发展进程中又起死回生,表现出新的发展势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怎样才能克服困难和挫折,发展起来,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引出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引出了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决然走改革开放之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抉择。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者们来说,推进改革开放,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这就必须首先回答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又要依次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而上述三个问题最终归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性问题。这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长期执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归结起来,就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这些问题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依次提出,而又依次得到回答,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又不断地得到新的解决。历史实践已经证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已经创造性地并将进一步深入地回答这一系列重大历史性课题。

内容概要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30年,对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来讲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任何一个时代条件下崭新的社会实践,总是强烈地吁求和催生着思想的变革和理论的创新。而任何真正符合科学精神的理论,总是深深地凝结和表征着人们在时代探索与实践活动中的思考知识和冀望。从这一意义上讲,改革开放新时期的30年,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理论创新的30年,是中国人民的理论思维水平和民族智慧不断进发喷薄的30年,也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创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30年。 只有正确地总结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正逢30年发展历程之际,组织出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30年》丛书,正是为了深入反思、科学总结30年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的宝贵经验,认真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逻辑与规律,努力提炼、概括哲学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性、规律性、指导性的重要教益和启示,引导和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一步创新发展。这一学术工作,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好更快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绝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书籍目录

导论 一、30年来法学发展的基本历程 二、30年来法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三、30年来困扰法学发展的几个问题 四、进一步繁荣法学研究法理学30年 一、国家与法的理论 二、法学基础理论 三、法理学法律史学30年 一、中国法律史研究概况与评价 二、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 三、中华法文化研究 四、中国部门法史研究 五、中国断代法制史研究 六、外国法制史研究概况与评价 七、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 八、西方两大法系研究 九、中西法律比较研究比较法学30年 一、比较法学30年来的发展 二、比较法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三、比较法学若干专题研究 四、比较法学发展的趋势宪法学30年 一、宪法基础理论的发展 二、宪法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三、宪法具体制度热点问题研究 四、结语:关注实践的中国宪法学行政法学30年 绪论 一、行政法学一般理论研究 二、行政法主体理论研究 三、行政行为研究 四、行政程序研究 五、行政法律责任研究 六、行政救济研究 七、部门行政法研究 八、政府监管(规制)研究 九、外国行政法与比较行政法研究 十、对行政法学研究的反思和展望刑法学30年 一、30年来刑法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30年来刑法学取得的基本成绩 三、当前刑法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进民法学30年 一、30年民事立法发展简史 二、民法总则研究 三、物权法研究 四、债法研究 五、婚姻家庭法研究 六、知识产权法研究商法学30年 一、商法学30年发展历程回顾与评价 二、商法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 三、商法学未来发展趋势经济法学30年 一、从热闹浮华到冷静思考 二、从众说纷纭到学说统一 三、从务虚到务实 四、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五、从“两轮驱动”到“三驾马车” 六、从国际借鉴到自我发展 七、从占有资料到转识成智 八、从批判到建构 九、在求新求深求真中不断变革发展社会法学30年 一、社会法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社会法学研究的热点综述 三、社会法学研究的前景展望 四、社会保障法学研究 五、社会促进法学研究 六、社会保护法学研究 七、经济干预法学研究 八、劳动法学研究 九、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 十、其他领域研究 附:社会法各学科论文与专著统计(1979_2008)诉讼法学30年 一、诉讼法学研究的总体概况 二、刑事诉讼法学研究 三、民事诉讼法学研究 四、诉讼法学研究的前景展望国际公法学30年 一、国际法基本理论研究 二、国际人权法研究 三、国际海洋法研究 四、国际刑法研究 五、国际条约法研究 六、国际人道法研究 七、伊拉克战争与国际法问题 八、联合国改革和《联合国宪章》的修改国际私法学30年 一、国际私法学研究概况 二、基础理论的发展 三、各种法律关系准据法的确定 四、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 五、各国国内国际私法研究 六、国际私法公约研究 七、国际私法立法研究 八、区际法律冲突和区际冲突法研究 九、立法研究的突破:国际私法学的未来发展之路国际经济法学30年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国际经济法学:诞生之初的方兴未艾 二、20世纪90年代:国际经济法学研究日益深入和快速发展阶段 三、新世纪的开端: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国际经济法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阶段

章节摘录

自从新中国建立(1949)直到“文化大革命”前(1966),现代意义上的比较法学在我国开始兴起并且有初步发展。但是,比较法研究的范围十分狭小、片面。这主要体现在,对外国法的比较研究,基本上是以苏联的法律和法学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法学教育方面,苏联法学教材被大量引进译成中文,包括比较法在内的许多苏联学者的法学观点,广泛而较深地影响着我国比较法学和法理学的理论观点。而对于属于大陆法系的法、德、意、日等国和属于英美法系的英、美等国家的法律和法学,则采取抵制、蔑视和作为“反衬”的批判态度。在国内当时仅有的几个期刊中,例如中国政法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法学所编辑的《政法译丛》、《政法研究资料》、《法学研究资料》,刊载外国法和法学的文章内容主要是对苏联法制和法学的肯定性介绍和研究以及对资本主义国家法和法学的批判。众所周知,在10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比较法学和整个法学遭到毁灭性的摧残。对于被引进的苏联法学和本来就被蔑视和批判的西方法学共同被彻底否定了。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特别是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比较法学才真正地开始复兴。自1978年至今的30年,中国比较法学不断地发展着。(二)中国比较法学30年来的发展状况自1978年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比较法学在过去长时期形成的单薄、片面、无力的基础上,开始逐渐进入与国外同学科相协调的研究范围和方向。在研究的内容、范围和方法等方面,一方面能够广泛和深入地探讨国际性的普遍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比较紧密地联系我国具体国情,为我国法制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建议。1.中国比较法学对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的状况第一,比较法学者注意比较法学的“传统性的”、至今在中外比较法学界仍在探讨和争论的基本理论问题,例如,比较法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作用和研究方法问题。第二,比较法学者们在其论作中十分注重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善、法制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从全方位的比较视角研究和比较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以及其他法系国家的法律及其制度、英美法系以及其他法系国家的法律及其制度,寻找可资借鉴的方面。主林从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宪政建设和法律监督机制诸方面,联系不同外国之间、中外之间的法律和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研究法律移植(或借鉴)与比较法的功能、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法治建设诸问题。特别应当提到的是,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在近些年先后举行的学术年会所研讨的主题都是围绕着当代国际比较法研究的热点,又是中国法治建设实践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例如,比较法与中国法律改革问题、契约精神与宪政、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法的功能、当代中国法制进步与比较法、现代法治与民间社会基础以及比较法视野下的法典编纂与立法等。第三,30年来,我国比较法研究的范围不断地扩展。在研究过程中,冲破了以往的“禁区”,对不同法系的国家(或地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及其法律制度以及不同的比较法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包括两个以上国家法律体系的比较;同一国家的不同法系法律的比较;本国法与外国法之间或不同的外国法之间的比较等。在比较法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展的进程中,同时又向纵深的层面发展,使许多理论问题分析不断深入。第四,我国比较法学不仅研究理论问题,而且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学者们在许多论著中注视对中外部门法进行比较研究,直到今天,我国比较法学的成果中,包括许多对中外公法、私法以及社会法的比较研究。这是因为,在比较法学研究会中,包含了许多研究或教授部门法的专家学者。第五,我国比较法学者在其论作或科研、教学活动中,越来越灵活地运用比较法各种研究方法,包括规范比较与功能比较、宏观比较与微观比较、文化比较、静态比较与动态比较等。2.中国比较法学研究的主要成果30年来,我国比较法学者们的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其主要著作如下(排名不分先后):龚祥瑞著《比较宪法与行政法》(1985)、沈宗灵著《比较法总论》(1987)、沈宗灵著《比较法研究》(1998)、沈宗灵著《比较宪法——对八国宪法的比较研究》(2002)、沈宗灵、罗玉中、张骐编《法理学与比较法学论集》(2000)、沈宗灵、王晨光编《比较法学新动向》、李步云主编《宪法比较研究》(1998)、江平主编《比较法在中国》(2001年卷、2002年卷、2003年卷、2004年卷、2005年卷)、刘兆兴主编《比较法在中国》(2006年卷、2007年卷、2008年卷)、江平、朱健著《罗马法基础》(1987)、刘兆兴著《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总论》(1998)、刘兆兴主编《中德行政法现状》(2000)、刘兆兴、孙瑜、董礼胜著《中德行政法——与中国的比较》、刘兆兴主编《比较法学》(2004)任允正、刘兆兴主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1996)、吴大英、任允正、李林著《比较立法制度》(1992)、朱景文著《比较法导论》(1992)、朱健主编《比较法学文萃》 (2002)、高鸿钧著《伊斯兰法:传统与现代化》(1996)、高鸿钧主编《清华法治论衡》(2000)、何勤华、李秀清著《外国法与中国法——20世纪中国移植外国法反思》(2003)、何勤华著《西方法学名著述评》(2007)、李秀清著《日耳曼法研究》(2005)、李秀清著《20世纪比较法学》(2006)、董茂云著《比较法律文化:法典法与判例法》 (2000)、封丽霞著《法典编纂论——一个比较法的视角》(2002)、韩秀桃著《司法独立与近代中国》(2003)、李红海著《普通法的历史解读》(2003)、张德美著《探索与抉择——晚清法律移植研究》 (2003)、程琥著《全球化与国家主权》(2003)、胡建淼主编《世界法院制度研究》(2007)、方立新著《西方五国司法通论》(2000)、周汉华主编《外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2003)、沈达旺编著《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上、下册)(1991)、金明焕主编《比较检察制度概论》(1991)等。我国比较法学者近些年来翻译成中文的当代外国著名的比较法著作主要有(排名不分先后): [美]哈伊著《美国法律概论》,沈宗灵译(1984);[法]勒内·达维著《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1984);[法]勒内·达维著《英国法与法国法——一种实质性比较》,潘华仿、高鸿钧、贺卫方译(1989); [德]K.茨威格特、H.克茨著《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米健、高鸿钧、贺卫方译(1992);[意]朱塞佩·格罗索著《罗马法史》,黄凤译(1994.);[日]大木雅夫著《比较法》,范愉译(1999);[美]格伦顿、戈登、奥萨魁著《比较法律传统》,朱健、贺卫方、高鸿钧译(1998);[美]埃尔曼著《比较法律文化》,贺卫方、高鸿钧译(2002);[意]D.奈尔肯编《比较法律文化论》,高鸿钧、沈明等译(2003);[德]伯恩哈德-格罗斯菲尔德著《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孙世彦、姚建宗译(2002)等。必须说明的是,以上列举出的比较法学著作和译著,仅据不完全的统计,还有很多在此漏列的。比较法学学术论文散见于全国许多论文集、学术刊物之中。学者们每年发表的论文成果越来越多,在此不再列出。


编辑推荐

《中国法学30年(1978-2008)》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30年丛书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法学30年 PDF格式下载



书还是很好的,对30年应该有个系统的认识!


法学的30年是中国30年的缩影。全面系统了解中国30年法制发展历程


关于中国法学状况的书,值得法学初学者读一读,正版,纸张很不错。


由改革开放至今,我们的法学究竟经历了哪些发展,在未来的若干三十年,我们又应该往哪些方向走,这本书至少我们说明了某些问题!


相关图书